大学新生SCL-90心理测评研究
——以某中医药大学药学院2017级新生为例

2019-09-06 00:20孟健男司维邵杰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敌对躯体新生

孟健男, 司维, 邵杰

我国的教育形式向来以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为重,而对其心理健康和适应能力等方面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视。尤其是对于大学新生,在远离亲人、远离家乡的新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往往会出现许多不适应的情况。而这种压力和不适应,可能会引起其人际关系紧张、无法适应新的学习方式以及不能正确认知自我等许多心理健康问题[1]。大一上学期是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发的时期之一,抓住这一黄金时期,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采取适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帮助他们度过这一心理波动较大的时期,将会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带来深远的积极影响[2]。科学正确地运用症状自评量表,可以快速准确地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查与评估、及时了解新生入学时的心理状态。为每名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更能为学校以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进行心理咨询提供有效帮助[3]。因此,本研究旨在了解大学新生的基本心理情况与特点,为以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某中医药大学药学院2017级632名新生进行测试问卷普查,共回收有效问卷594份。其中女生396名,男生198名;生源地来源于城市333名,农村261名;20岁以下472例,20岁及以上122名;独生子女263名,非独生子女331名;家庭经济情况贫困212名,一般382名。

1.2 研究方法

测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使用问卷星进行电子问卷调查。该量表包含90道题,涉及感觉、情绪、思维、意识、行为、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方面;包含10个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每题按1~5分评分,分为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本次测验的筛查以任一因子分值或总均分≥2,或者总分≥160分为问题检出标准,总分≥250分为严重问题检出标准。测验分值越高,表明其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1.3 统计学方法

电脑筛查出回答完整的问卷,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新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

将新生总体测试各因子的平均分进行排序,结果表明,因子的平均分得分按从高到低依次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精神病性、抑郁、焦虑、恐怖、敌对、躯体化。其中检出问题学生92名,严重问题学生1名,问题检出率15.5%。与全国青年常模(1986年)的各因子比较,结果表明,2017级新生在恐怖以及精神病性2个因子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其余均低于全国青年常模;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以及偏执4个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变量大学生(n=594)全国青年常模(n=781)t值P值躯体化1.29±0.421.34±0.451.830.067强迫症状1.66±0.551.69±0.610.820.412人际关系敏感1.51±0.541.76±0.676.420.000抑郁1.37±0.481.57±0.615.670.000焦虑1.37±0.451.42±0.431.850.065敌对1.33±0.471.50±0.575.100.000恐怖1.36±0.481.33±0.451.050.293偏执1.42±0.701.52±0.602.540.011精神病性1.39±0.461.36±0.471.040.299

2.2 SCL-90各因子得分的性别、年龄差异比较

对男女生的SCL-90得分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女生在各项因子的得分均高于男生。其中在抑郁、焦虑、恐怖3个因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对不同年龄新生的SCL-90得分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年龄小于20岁的学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精神病性以及其他的得分均高于年龄大于等于20岁的学生。其中只有躯体化因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变量男生(n=198)女生(n=396)<20岁(n=472)≥20岁(n=122)躯体化1.24±0.371.32±0.441.31±0.441.24±0.32∗强迫症状1.62±0.541.68±0.571.67±0.571.60±0.50人际关系敏感1.48±0.511.52±0.571.51±0.561.50±0.51抑郁1.31±0.411.40±0.50∗1.37±0.481.38±0.48焦虑1.28±0.381.40±0.47∗∗1.38±0.461.30±0.37敌对1.32±0.451.34±0.481.33±0.471.36±0.50恐怖1.26±0.421.40±0.50∗1.37±0.481.35±0.49偏执1.37±0.411.44±0.801.40±0.481.51±0.28精神病性1.37±0.441.40±0.471.40±0.481.34±0.37其他1.29±0.401.36±0.461.35±0.451.31±0.42

注:**P<0.01;*P<0.05

2.3 SCL-90各因子得分的生源地差异和家庭经济状况差异比较

对不同生源地新生的SCL-90得分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城市学生在强迫症状、抑郁、敌对、恐怖、偏执以及其他的得分均高于农村学生。但各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对不同家庭经济情况新生的SCL-90得分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家庭经济状况贫困的学生仅在焦虑的得分上高于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的学生,其余因子的得分均低于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的学生。其中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以及抑郁4个因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SCL-90各因子得分的家庭类型差异比较

对不同家庭类型新生的SCL-90得分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以及其他的得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其中在敌对及恐怖两个因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不同生源地、不同家庭经济状况新生在SCL-90各因子比较

注:**P<0.01,*P<0.05;家庭经济状况按新入校时填写的有无贫困材料分类

表4 不同家庭类型新生在SCL-90各因子比较

3 讨论

本次对于该校药学院2017级新生的心理普查,问题检出率为15.5%。除恐怖以及精神病性两因子外,其余因子得分均低于全国青年常模。这说明药学院2017级新生心理健康水平与1986年全国青年整体水平相比整体较好。其中恐怖与精神病性因子得分高可能与该院女生比例较高有关。而精神病性因子得分高可能与新生入学后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转变而学生缺乏生活经验、适应性差引起的心理失衡有关。

女生在抑郁、焦虑、恐怖3个因子上得分均显著性高于男生,这一结果可能与男女生的性别差异有关。女生感情细腻,较为敏感,更容易受到情绪波动。相较于玩心重的男生,女生成熟早,注意力大多关注在学习上,缺少其他方面能力的锻炼,尤其是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危机处理能力,因此可能更会容易产生恐惧心理[3-4]。年龄小于20岁的学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精神病性以及其他的得分均高于年龄在20岁以上的学生,在躯体化因子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在发展成熟,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都在逐渐完善。相较于年龄小的学生,年龄较大的同学更能成熟地应对各种问题,面对心理方面的问题,也能采取更加完备的方式解决。而年龄小的学生面对问题可能不够成熟,无法沉静解决[5]。而这使年龄小的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问题。

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各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城市学生在强迫症状、抑郁、敌对、恐怖、偏执以及其他的得分高于农村学生,这一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并不一致[6-7]。以往研究结果认为,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的原因可能是农村学生生活在农村因经济原因视野局限,适应能力较差,进入大学后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不能采取积极的态度应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学生拥有更多的机会到城里接受更多的信息,在进入大学后环境适应方面可能问题不大。而另一方面,由于城市户口的学生家庭条件好,竞争意识强、压力大,且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在与他人沟通方面可能存在问题,相较于农村学生来说更容易产生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等心理问题。

家庭经济状况贫困的学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以及抑郁4个因子上显著性低于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的学生。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也并不相同[8]。以往研究结果认为,贫困生大多来自偏远的农村,由于经济问题视野局限,与城市学生在各方面有一定的差距,进入大学后面临这种落差容易产生敏感自卑的情绪,若不及时正确引导,可能会产生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等一系列偏激的心理行为。但随着社会与学校对贫困生的关注与扶助力度增大,他们在学费、生活费等方面的问题逐渐解决。另一方面,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可能因为家庭条件尚可,家长过于重视知识教育,补课班繁多,增加学生学习上的竞争,相较贫困生更容易出现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心理方面的问题。

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在敌对以及恐怖2个因子上显著性差异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这可能与独生子女在家中大多比较受宠爱,没有与兄弟姐妹的交流磨合,相对非独生子女性格更加尖锐,以自我为中心,更容易产生敌对情绪,脾气难以控制有关[9]。而且,独生子女可能平时缺少独自出行的经验,更容易对出门旅行、空旷场地、人群或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等产生恐惧。

大学新生刚入校,年龄约在17~20岁之间,其生理基本发育成熟,但心理发展未完全成熟;自我意识逐渐加强,但内心仍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心理冲突和矛盾。他们渴望处理好人际关系,处理好学习与娱乐的冲突,但突然面对新的环境将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冲击,许多的不适应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心理发展。因此,对新生群体的心理帮助与辅导非常重要。建议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第一,认真开展普及性教育;第二,定期开展特色宣传教育活动;第三,学校成立心理咨询室,强化个性化咨询服务[10];第四,开展家校联动,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这些措施可为减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敌对躯体新生
重获新生 庇佑
古巴革命胜利后美国对古巴态度转变研究
有过一场雨
最后的晚餐
现在干什么?
“敌对”国家领导人会晤地点有讲究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搬家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叶挺将军囚禁岁月
新生娃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