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健康信息传播对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调查

2019-09-06 00:20何荣威张诗茁林博德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信任度总分问卷

何荣威, 张诗茁, 林博德

新媒体(new media)是指在新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报纸、数字杂志、数字广播、移动电视、手机短信、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广播、报刊、户外、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也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1]。新媒体健康信息是指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的健康知识、技能,从而使人们更快、更方便地获得和利用健康信息[2]。健康素养(health literacy)指个体获取、理解和处理基本的健康信息或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作出正确决策以维持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3]。随着网络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更是新媒体健康信息的主要获取群体之一[4]。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获取健康知识的情况,为提升大学生新媒体环境下的健康素养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偶遇抽样的方法,在2017年4—7月期间,在东莞市5所大学的校园路边、图书馆、宿舍、教室和食堂等地点,在课余时间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70份,有效回收率95%。

1.2 调查方法

问卷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释义》 《新媒体视角下提升青少年健康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的研究》为参考和制定依据[5-6]。健康素养影响因素问卷分为3部分:大学生基本信息6道题,即年龄、性别、年级、专业类型、获取健康知识途径、通过网络哪些途径获取;大学生健康素养自评45道题,涉及4个维度,即健康知识、健康态度、健康行为和健康技能;大学生对新媒体健康信息接受情况20道题,涉及3个维度,即健康信息的认知度、健康信息的信任度和健康信息的利用度;每题1分,共计65分。所有调查员均经过统一培训,问卷在进行简单解释后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

调查问卷的计分方法及标准按照《长沙市城市居民健康信息行为调查与对策研究》的评分方法计分[6]。并以最终每部分和维度总分及总问卷得分作为量化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数据采用Epidata 3.0软件进行双录入和检错。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以构成比或率表示;定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行,两两比较采用SNK法,方差不齐时应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多个因素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的大学生年龄在16~25岁之间,男269人,占47.2%,女301人,占52.8%;大一至大五学生的比例分别是54.4%、10.2%、32.5%、1.4%、1.5%;理科生占65.1%,文科生占34.9%;城市和农村分别占41.6%、58.4%;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报纸,书本,杂志,健康宣传册和网络分别占13.6%、28.9%、11.1%、11.2%、35.2%;网络途径微信,微博,卫生科普网站,数字健教类杂志和其他APP分别占35.3%、35.7%、9.5%、4.9%、14.6%。整体健康素养影响问卷平均分值为41.26±6.02分,最低分18.48分,最高分56.51分。

2.2 大学生健康素养自评和接受新媒体健康信息得分情况

2.2.1 不同性别、学科和生源地之间的比较健康素养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媒体的健康信息利用度、信任度及总分,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态度和健康行为方面,在不同学科的大学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态度方面,在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项目指标性别男(n=269)女(n=301)t/Z值P值学科理科(n=371)文科(n=199)t/Z值P值生源地城市(n=237)农村(n=333)t/Z值P值健康素养自评健康知识11.44±2.6912.87±2.53-6.57<0.00112.31±2.7911.98±2.511.360.17312.14±2.6312.24±2.75-0.430.669健康态度8.49±1.799.50±1.75-6.78<0.0018.85±1.889.34±1.72-3.050.0028.96±1.629.07±1.99-2.00∗0.046健康行为3.78±1.134.65±1.16-9.06<0.0014.02±1.224.64±1.13-5.85<0.0014.20±1.234.28±1.22-0.780.434健康技能4.44±1.124.94±1.14-5.07<0.0014.64±1.244.82±1.13-1.670.0964.73±1.094.68±1.280.510.611总分28.15±5.0231.96±4.77-9.30<0.00129.83±5.5430.79±4.59-2.25∗0.02430.03±4.8330.26±5.52-1.16∗0.246新媒体健康信息接受情况认知度2.24±0.772.16±0.95-0.64∗0.5212.17±0.812.25±0.97-1.28∗0.2012.23±0.892.18±0.860.700.485信任度4.31±1.313.86±1.443.97<0.0014.07±1.354.08±1.49-0.030.9744.18±1.454.00±1.361.470.141利用度5.02±1.484.64±1.67-2.70∗0.0074.77±1.524.91±1.72-0.95∗0.3404.97±1.604.71±1.581.900.058总分11.58±3.0910.66±3.62-3.17∗0.00211.02±3.2311.23±3.71-0.82∗0.40211.37±1.5210.89±3.321.670.095

注:*运用Z检验进行比较

2.2.2 不同年级和获取途径之间的比较健康素养在不同年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媒体的健康信息信任度在不同年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素养在不同的健康信息获取途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项目指标年级大一(n=310)大二(n=58)大三(n=185)大四(n=8)大五(n=9)F/Z值P值健康素养自评健康知识12.63±2.4312.73±3.2511.25±2.549.23±3.4015.98±1.2266.12∗<0.001健康态度9.44±1.728.69±2.078.39±1.747.87±2.3610.67±1.1213.55<0.001健康行为4.65±1.124.27±1.133.52±1.073.57±1.515.26±0.9832.19<0.001健康技能4.91±1.074.54±1.364.40±1.284.18±1.765.33±0.5722.13∗<0.001总分31.62±4.4930.23±6.3427.57±4.7525.26±7.4737.24±1.28110.65∗<0.001新媒体健康信息接受情况认知度2.23±0.921.98±0.972.20±0.751.93±0.652.58±0.856.26∗0.181信任度3.91±1.453.76±1.554.44±1.203.94±1.464.25±1.1119.56∗0.001利用度4.73±1.774.80±1.594.96±1.284.66±1.145.19±1.783.31∗0.507总分10.78±3.7210.55±3.6510.61±2.6910.53±2.9112.03±3.419.05∗0.060项目指标获取途径报纸(n=114)书本(n=242)杂志(n=93)健康宣传册(n=94)网络(n=295)F/Z值P值健康素养自评健康知识11.66±2.6912.07±2.9112.19±2.6912.68±2.8513.09±2.1333.81∗<0.001健康态度8.85±1.869.09±1.729.40±1.689.36±2.009.52±1.7712.080.005健康行为4.17±1.314.04±1.304.28±1.254.73±1.064.67±1.0443.49∗<0.001健康技能4.52±1.154.66±1.224.73±1.214.86±1.004.94±1.114.920.005总分29.20±5.1429.86±5.4930.61±4.9731.64±5.1532.21±4.1750.72∗<0.001新媒体健康信息接受情况认知度2.20±0.782.17±0.792.27±0.752.24±0.932.19±0.951.14∗0.888信任度4.20±1.494.02±1.314.22±1.263.99±1.483.91±1.392.660.231利用度4.90±1.534.68±1.464.94±1.324.68±1.724.81±1.684.81∗0.305总分11.29±3.4210.88±3.0411.43±2.8610.90±3.7410.91±3.515.08∗0.279

注:*运用Z检验进行比较

2.2.3 大学生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的多因素方差分析通过对大学生健康素养得分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可知,学科因素和生源地因素对大学生健康素养得分影响效应不显著(P>0.05);性别和年级是大学生健康素养得分影响的主体效应显著(P<0.05),说明性别和年级是影响大学生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而学科和生源地影响不大。见表3。

表3 大学生健康素养得分多因素方差分析

3 讨论与对策

健康素养的概念于1974年被Simonds[7]首次提出,被认为是个体获取、识别、理解和处理健康信息,并能合理地做出健康决策的能力。而随着社会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步进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健康信息也逐步被人们所接受,并进一步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根据2015年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大学生是主要的互联网使用人群之一[8]。因此,研究新媒体健康信息对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校大学生对新媒体健康信息的健康素养分值为41.26±6.02分,处于较低水平(满分65分),这可能与大学生的健康水平较高,所以并未特别关注媒体健康信息的获取和应用有关。与以往健康素养研究类似[9-10],女生健康素养水平高于男生,男生无论在健康知识、态度、行为或技能方面都不如女生,女生更关注健康问题,更愿意参与健康方面的活动及获取健康信息;不同年级的学生健康素养不同,且文科生的健康素养水平高于理科生,这可能与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有关,文科生设置的理论知识比较多,有更多的机会涉及到健康知识,相对而言五年制学生一般是医学生,接受健康知识较多,所以大五的大学生整体健康素养水平高;健康知识的获取途径以书本和网络为主。与以往研究发现健康素养水平城市高于农村的结果不同[11],本次结果显示,农村与城市生源地的大学生健康素养没有差异,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农村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女生更能接受新媒体健康信息,无论是对新媒体健康信息认知还是利用方面,女生的得分水平都高于男生,但男生对媒体健康信息更加信任,说明虽然男生信任媒体信息,但对健康信息的认知及利用不及女生。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也显示,性别和年级为新媒体健康信息对在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高低的主要影响因素。

在本次问卷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媒体健康信息不可信,且大多信息是媒体为了提高收视率而发布的。然而,大学生对不同媒体健康信息的关注度表现也不同,更多大学生喜欢运动方面的健康信息,并且会相应地跟着运用,但同时也有些大学生分不清信息的好坏,盲目地去跟从。而对于养生方面的媒体健康信息,大学生无论是在认知、信任或利用方面都普遍较低。本次研究问卷在这些方面没有具体涉及到,今后可以以此为研究的切入点,更加深入地研究新媒体健康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

新媒体健康信息传播对健康素养的影响研究工作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分析了新媒体健康信息传播对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认为目前大学生对新媒体健康信息的健康素养水平比较低,并发现大学生对媒体健康信息具有偏向性和盲目性,且对媒体健康信息的认知、信任和利用度都有待提高。提示应加强相应的健康教育及改善新媒体机构对健康信息的传播方式和途径,并为新媒体与大学生健康素养的相关研究开拓新思路。

猜你喜欢
信任度总分问卷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全球民调:中国民众对政府信任度最高
问卷大调查
汽车养护品行业运行环境分析及提高客户信任度的途径
问卷你做主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2014,如何获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