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型综合医院职工2015—2017年健康体检分析及探讨

2019-09-06 00:20刘伟李文刚喻才正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脂肪肝慢性病医务人员

刘伟, 李文刚, 喻才正

医务人员肩负着维护大众身心健康的重要使命,在医院这个特殊的工作环境中,医务人员除了要面对和处理各类病人,还经常暴露在各类物理、化学、生物等有害环境中,极易遭受各类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加上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自我保健意识不足等因素,导致医务人员健康状况堪忧[1]。本研究通过对某大型综合医院2015—2017年连续3年在职职工健康体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全面了解医务人员健康状况,找出高发疾病,分析相关高危因素,提高医务人员健康意识,并结合各类形式的健康宣教来有效降低高发疾病的发病率,提升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的整体满意度,促进医院快速、和谐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调取某大型综合医院2015—2017年参加健康体检的在职职工的体检资料。2015年实际参加体检人数为7 951人,其中男性1 456人(18.31%),女性6 495人(81.69%);2016年实际参加体检人数为7 988人,其中男性1 526人(19.10%),女性6 462人(80.90%);2017年实际参加体检人数为8 088人,其中男性1 697人(20.98%),女性6 391人(79.02%)。

1.2 研究内容

2015—2017年该院职工体检内容包括一般项目(身高、体重指数、血压及视力)、内科、外科、耳鼻喉科、眼科、心电图、数字成像、彩超(部位包括肝、胆、胰、脾、肾,50岁以上男性增加前列腺,女性增加乳房、子宫及附件)、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葡萄糖、血脂、尿酸、乙肝检测、肝肾功能、癌胚抗原及尿常规),已婚女职工加查妇科检查和宫颈癌筛查。职工体检所有项目均在该院体检中心完成,由主检医生签发体检报告并详细记录体检中发现的异常(疾病诊断)及阳性发现。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现况描述的研究方法,具体统计学方法包括: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体检阳性、异常结果(>或<正常值范围)的人数、所占比例采用百分率描述,并对年度趋势变化进行χ2检验;同时按性别分层对体检阳性、异常结果及排名情况进行分析。检验结果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职工体检年龄、性别分布情况

在2015—2017年3年职工体检中,40岁及以下职工人数均为65%以上,60岁及以上职工人数均在10%以下。连续3年参加体检的职工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015—2017年该院体检职工年龄及性别分布 n

2.2 职工体检结果无异常比例及趋势情况

在2015—2017年3年职工体检中无异常的人数分别为342人(4.30%)、294人(3.68%)和255人(3.15%),无异常的人数和所占比例都呈明显逐年下降趋势(χ2=12.346,P<0.01)。

2.3 职工体检结果异常比例及排名情况比较

在2015—2017年职工体检中检出率排名前10的异常结果见表2~表4(男性和女性特有的检查项目不纳入总排名比较),连续3年异常检出率排名前5位的分别为眼屈光不正(近视)、超重、脂肪肝、血脂异常和高尿酸血症,后4项均与代谢相关。对2015-2017年职工体检异常检出率排名前5位的诊断分析发现,除眼屈光不正(近视)男女性职工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4项(超重、脂肪肝、血脂异常和高尿酸血症)诊断检出率均是男性职工高于女性职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015年在职职工体检前10位异常结果及检出率情况 n(%)

表3 2016年在职职工体检前10位异常结果及检出率情况 n(%)

表4 2017年在职职工体检前10位异常结果及检出率情况 n(%)

2.4 在职男、女职工异常结果检出率前5位情况比较

男性职工2015-2017年职工体检异常结果率检出率前5位均为眼屈光不正(近视)、超重、脂肪肝、血脂异常和高尿酸血症。见表2~表4。由于女性职工增加了妇科检查、宫颈癌筛查及乳房、子宫及附件彩超检查(未列入整体异常结果排名),因而女性职工异常结果检出率前5位与男性职工异常结果检出率前5位有较大区别,其中仅眼屈光不正与男性职工一样为异常结果检出率第1位外,后4项多为女性职工特发疾病,其中乳腺增生、超重和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一直排第2、第3、第4位,2015年宫颈纳氏囊肿取代脂肪肝排名进入第5位后,2016年继续保持检出率持续增高情况。见表5~表7。

表5 2015年女性职工异常结果检出率前5位 n=6 495,n,%

表6 2016年女性职工异常结果检出率前5位 n=6 462,n,%

表7 2017年女性职工异常结果检出率前5位 n=6 391,n,%

3 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对物质生活水平的追求不断提高,对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重视,定期的健康体检已成为一种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2],医务人员肩负着维护大众身心健康的重要使命,因而对医务人员的健康体检尤为重要。根据2015-2017年体检结果统计分析显示,该院在职医务人员的总体健康状况不太乐观,慢性病是影响该院医务人员健康的主要疾病。该院在职人员健康状况在性别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女性职工健康水平不容乐观。而医务人员平时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如熬夜值班、运动偏少、膳食结构不合理及频繁外出就餐等原因可能是导致医务人员体检结果异常检出率增高的原因。当然医务人员的职业特点和工作环境也导致其很多不良行为生活方式的产生,而这些不良行为生活方式与其慢性病的高发呈紧密相关[3]。

3.1 体检异常结果检出率增高的原因分析

在2015—2017年体检中,体检结果无异常的人数占比分别为4.30%、3.68%和3.15%,呈逐年下降趋势;连续3年体检异常结果检出率排名前5位除眼屈光不正(近视)外,其余4项分别为超重、脂肪肝、血脂异常和高尿酸血症,均与个体代谢有关。结合该院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及工作特点等因素分析,导致上述结果的可能原因有:①用眼时间长,用眼卫生和习惯不好;②医务人员由于特殊职业特性反而容易忽视自身保健,形成“灯下黑”现象;③医疗工作复杂、繁重并且责任大,医疗纠纷日益严重,医务人员需承受巨大的生理、心理压力;④工作时间长且不固定,导致进餐时间短且不固定,易进食高脂高热食物,绿色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同时也易导致体育锻炼不足;⑤医务人员频繁夜班,导致睡眠不足,进而影响情绪和机体生理功能失调[4]。

3.2 医务人员罹患慢性病的高风险需重点防控

现阶段,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成为我国死因第1位,超重、脂肪肝、血脂异常和高尿酸血症等代谢性异常的症状都是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脂血症等慢性病的重要疾病基础[5]。本研究中具有罹患慢性病高风险的职工人群数量巨大,且呈明显逐年增长态势,需要引起医院管理层的重视并开展相关干预:①继续加强对职工健康水平的重视。除了一年一次的常规体检外,需结合人员分布及科室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②通过多途径改善医务人员工作环境,适当减轻工作压力,减少医疗纠纷发生。除了医院层面上干预外,从医务人员自身来说更需要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尽量摒弃或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膳食结构不合理与体育运动不足是慢性病发生的两大重要危险因素,这也是医务人员急需调整和改变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因为这两者会直接导致体重增加,进而出现超重、肥胖、血脂异常等代谢紊乱情况,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为脂肪肝、高尿酸血症等,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则可明显降低脂肪肝的发病率[6];血脂异常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关系密切,而调整膳食结构和改善生活方式是治疗血脂异常的基础措施。因此,作为熟知医学常识的医务人员更应该在现有的条件下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积极调整和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尽量做到戒烟限酒,合理安排业余时间进行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

3.3 女性医务人员健康水平更需加强关注

由于女性职工在生理结构和心理关注方面有别于男性职工,且有些检查项目仅限女性职工。本研究在异常结果检出率对男女职工进行比较外,也单独对女性职工总的异常结果发病进行了统计。经过分析发现,总检出率排名前5位的异常诊断中,除了眼屈光不正(近视)的男女职工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外,超重、脂肪肝、血脂异常和高尿酸血症这4项异常结果的检出率都是男性职工明显高于女性职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男性医务人员需在规律作息、合理膳食和适当运动等方面比女性职工投入更多精力,更加需要强化对脂肪肝、肥胖等疾病的重视。而对女性职工异常检出率排名前5位的诊断进行分析,除了与男性职工共有的眼屈光不正和超重外,血脂异常仅一次进入排名前5位,其余均为女性职工特有的疾病:乳腺增生、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宫颈纳氏囊肿。女性职工由于本身生理结构不同,加上长期处在临床一线紧张的工作氛围,经常夜班倒班加班,同时又要承担家庭生活的重担,因而导致生理和心理都处于长期紧张状态,再加上不规律的饮食,缺乏体育锻炼,易导致集体免疫力下降,进而出现妇科方面疾病[7]。建议此部分女性职工平时注意劳逸结合、合理膳食和运动,杜绝长期服用避孕药及含有雌激素的美容产品,保持乐观心态和情绪,养成良好自我检查习惯并对妇科方面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和宫颈纳氏囊肿等疾病做好定期妇科门诊复查随访,得到及时专业的指导和复查[8]。

4 建议

该院医务人员健康水平不是十分乐观,除医务人员自身对保健意识不够重视外,其自身的职业特点也造成许多不良生活行为方式的发生,为了更好地保障医务人员身体健康,提高在职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幸福满意度,本研究提出如下几方面建议。

4.1 强化体检制度,加强健康管理

定期的健康体检已成为一种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对医务人员也不例外。医院应强化落实一年一次、覆盖医院所有职工的健康体检制度,并提高体检完成率;同时,建立健全职工健康管理体制,落实职工健康档案,提高医务人员健康意识和依从性,同时亦可考虑将职工健康水平纳入其晋职体系,增强医务人员自身保健意识和水平。

4.2 落实健康宣教,改善健康水平

采用多渠道、多形式做好职工慢性病疾病的健康宣教工作,提高其对慢性病疾病认识和卫生保健知识的掌握。对于患慢性病的医务人员,尤其是女性职工,医院保健科协同体检中心应采取慢性病的管理模式,做好定期跟踪随访,落实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同时,医院应采取一些相应具体措施来切实改善医务人员健康水平,如定期组织职工进行一些户外有益活动:旅游、健康走、运动比赛等[9]。

4.3 构建和谐关系,重视心理健康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医疗纠纷的处理程序等相关制度,从制度和实际行动上真正保障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执业环境,确保医务人员身心健康和医院的良性发展。同时,从医院管理层面融入心理健康辅导,根据医务人员的工作性质及年龄特征,给予正确积极的引导,缓解心理压力,纠正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更有效提高医务人员健康水平[10]。

猜你喜欢
脂肪肝慢性病医务人员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脂肪肝 不简单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医务人员如何预防针刺伤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