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堂实录及设计意图

2019-09-06 08:06葛小静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课堂实录

葛小静

[摘   要]文章重点分析了《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教学实录与设计意图,以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堂实录;设计意图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9-0017-03

一、教学目标

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获得写作启发。

借助主问题,运用自主探究法,分析人物形象并体会情感。

二、学习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并体会情感。

三、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从阅读中获得写作启发。

四、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同学们,本单元的学习强调学会略读,从而在看文章时能观其大略,粗知大意,使读有心得。这篇文章大约有2300个字,课前用5分钟时间读完的同学请举手。

1.读标题,初识叶老

师:今天,老师跟大家一起来学习学者、散文家张中行写的一篇散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板书课题),读完标题后,你们觉得叶老是怎样的人?

(活动方式:独立思考→个人展示。)

生1:叶老是受人尊敬的人,我可以从 “先生”二字看出来。

师:古代称别人为先生有向那个人学习的意思,达者为先,师者之意,后延伸为对人的一种尊称。

生2:先生是有追求的人。他原名叶绍钧,圣陶是他的字。 “圣陶”代表叶老希望自己能像圣人先贤一样造就万物。

师:真不简单,说到了名字的由来。

【设计意图】读标题,初识叶老。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能发散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期待,而不能模式化,套化。一成不变地以介绍作者之类的方式导入新课,会让学生觉得乏味。

2.理脉络,走近叶老

师:快速浏览全文,作者主要回忆了叶先生的哪些事情?圈出涉及的人物。

[活动方式:独立思考→组内交流 → 小组或个人展示(选一处)。]

第一小组:

生1:叶先生伏案执笔描一篇吕叔湘的文章的标点。

生2:叶先生不耻下问,请“我”帮他修润课本的文字。

生3:在客人的拦阻之下,依然把客人送到大门外。

生4:写信给“我”,表达后悔和悲伤之情。

生5:反对冗长、扭曲、修饰、晦涩的文风,主张要“写话”。

……

师:这些事情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2:都是生活中的小事。

师:先生也许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些生活小事会成为他的学生张中行先生笔下的典型素材。

师:这些材料和谁有关?

生3:与“我”有关,有的也和作家吕叔湘有关。

师:作者将这些材料,划分为哪两个方面?

生4:从过渡句可见划分为两个方面,即待人厚,律己严。文中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师:从写作角度,你获得了哪些启发?

生1:材料可以从日常生活中选取。

生2:可以按人物表现将材料进行分类。

生3:选取的事例要能表现人物特点。

生4:写事时,可以涉及多个人物,但主要人物只能有一个。

生5:写的事情要有可读性。

生6:选取的事例要典型。

生7:写事时,要结合自己的经历。

师(指导批注):日常小事,选取两点;事例典型,涉及两人;凸显精神,主次分明。

【设计意图】研究问题之间的组合、勾连方式,组成有效问题群。在初识人物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小事中解读人物精神。与此同时,课堂提问是教育思维和教育情感互动的产物,是师生互动的表现。课堂提问不能只是停留于理清文本脉络,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研究,发动思维,多角度分析,总结归类,学以致用。

3.析小事,读懂叶老

师:你是怎样从这些小事中感受到先生的待人厚,律己严的?请结合所选事情,想一想,说一说。

[活动方式: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小组或个人展示(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力求从不同角度感受先生的待人厚)。]

师:先说说待人厚,好吗?

(出示PPT。)

第一小组:

生1:叶先生伏案执笔描一篇吕叔湘的文章的标点,可见他做事认真严谨。

生2:假如我是读者,买到有标点错误的书籍,我会很难过。

师: 为什么很难过?

生2:我会觉得这是盗版的书。

生3:我会要求退书,维护自己的权益。

生4:我觉得这是对读者,也是对自己作品不负责、不尊重的表现。

师: “心中有读者,笔下有尊重”,这就是待人厚的表现。

师: 作为学生,你们觉得怎样才是待师厚呢?请仿照“心中有……笔下……”这一句来回答。

生5:心中有老师,笔下有嚴谨。

生6:心中有恩师,笔下必细心。

生7:心中有我师,笔下定认真。

第二小组:

生1:叶先生不耻下问,请“我”帮他修润课本的文字,可见先生很尊重“我”,态度谦虚而恳切。这就是待人厚的表现。

生2:“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从这句我可以看出先生待人真率、客气。

生3:“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这是让“我”放心大胆地去改,表现了先生考虑问题很周到,怕“我”是学生而有所顾虑。为别人着想,就是待人厚。

生4:“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中的“ 照样”表示依照原来的样子,可见先生对人一直如此。

师:扣住词语,能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请大家分组读一读。(朗读指导:语气、语调。)

第三小组:

生1: 送客时,也能体现他为人的宽厚。

师:说得具体一些。

生1:“无论,一定,才,还,不断”这些词使句子给人非常肯定、坚决的感觉,表示先生待人厚道是发自骨子里的。

师:得你这一知己,实是欣慰。这些词语确实能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你能从中选择一两个词造句吗?

生1:无论我怎样说,爷爷都要背着我的书包,直到校门口,才交给我。

师:尝试在“说”“爷爷”“书包”前各加一个修饰词,这样会使人物形象更鲜明。试试看。

生1:无论我怎样劝说,年迈的爷爷都要背着我沉重的书包,直到校门口,才转交给我。

师:这样的表达更能体现爷爷对你的关爱、体贴。

生2:我有疑惑,回信这件事,是怎么体现先生的厚道的?

师: 你可以求助其他同学。

(向其他学生求助,有学生举手。)

生3:“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从这里的描写,可以看出先生一定是遇到了什么大事,但他还是及时给我回了信,可见他的厚道。

师:什么大事呢?请看。(出示PPT。)

师:叶老不能得到尊重,心里一定怎么样?

生:孤独、苦闷。

师:在那样一个年代,叶老自己的处境也不能算好,可他的心里想的还是别人,还在为别人担忧。同学们,这就是宽厚呀!这就是真实的叶圣陶先生。

师:综合以上各小组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先生的宽厚,表现在——

生1:心中有客人,告别有谦恭。

生2:心中有读者,笔下有尊重。

生3:心中有朋友,来信有体贴。

师:叶老的严,严到什么程度呢?

生1:严到“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的程度。

师:所有人都认同吗?

生2:严到“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的程度。

师:怎样才“像话”?这倒是让我想起了一个人,他每作一首诗,都要给不识字的老太太念念。老太太能听懂的,就要;听不大懂的,就改;改后也听不懂的,就不要了。大家知道是谁吗?

生:白居易。

师:是啊,文章的语言要通俗易懂,明白如话。大家认为先生还严在哪儿呢?

生3:他认为“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

师:有这样一个句子,你觉得叶先生看见了,会怎么改呢?(出示PPT。)

(学生合作讨论,各抒己見。)

师: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他删掉了原句中“包” 这个动词,使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而“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先生的用语规范程度,大家是不是可想而知了呢?

生4:我有一个疑惑,既然先生如此的言简意赅,为什么在前文请“我”帮他修润文字时,明明可以用一句话表达意思的,他为何连说了五句话呢?

生5:因为他的每一句话,都是内涵丰富、情感真挚的。

师:你具体说说看。

生5:“不必客气。”这是担心“我”太过于尊重他,反而有顾虑。“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这是直言不讳,很坦诚地教“我”如何去做。“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这里表现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这里是从“我”的心理考虑,消除“我”的顾虑。 “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这句话能让“我”心里变得踏实。这些话字字动听,句句含情,话语里透着温暖,透着谦虚与诚恳,表现了先生的宽厚。

师:那么,当你请教老师帮你修改作文时,可以这样说吗?

生5:不可以,要注意请教对象的身份。

师:你真可谓是叶先生的知己了,厉害了,我的娃。还有吗?

生6:严到“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的程度。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的意图就是避免教师过多、过细、过滥地发问,为了使课堂提问既有形式,又有实效。教师立足文本,整体设计,提出一个主问题:“你是怎样从这些小事中感受到先生的待人厚,律己严的?”供学生合作讨论。在展示过程中,教师适度点拨、追问,将学生的理解推向深入。合理的主问题设计,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使教学内容有条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4.点手法,把握情感

师:郁达夫曾说过:“散文就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张中行先生通过描述自己所熟知的叶先生的日常小事,来表现叶先生的优秀品质,这种手法叫什么?

生7:以小见大。

师:对,以小见大。

师:张中行先生在文中除了描写了叶先生的宽以待人、严于律己,还写了什么呢?请迅速浏览全文,用文中的四字短语概括。

生(七嘴八舌回答):立德之人,躬行君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人之师表,正心修身,立人达人,文风求简,力求完美,鞠躬尽瘁……

师:叙事中穿插评论性的文字,这叫叙议结合。这些短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呢?(仰慕、佩服、尊重、景仰)。让我们带着这些情感,再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设计的问题群要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层层递进,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5.知评论,感念叶老

师:先生是立德之人,受人景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他作家是如何评价先生的。(出示PPT。)

师:这就是叶圣陶先生。(带领学生一起念:宽以待人、严以律己,谦和诚恳、平易近人,做事认真严谨、一丝不苟。)这样的人,怎能不受人敬重?可是,在1988年2月16日,他离开了我们。(出示PPT。)

【设计意图】通过他人的评价,可以使学生的认知进一步深化,让他们对叶圣陶的了解更加深刻,从而产生崇敬之情与向他学习的意愿。这有利于学生健康向上地成长。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课堂实录
积极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课堂教学实录对教师的成长之我见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课堂教学实录
自主构建 动态生成
思维在探究中呈现素养在活动中发展
《铃兰花》课堂实录
《将相和》课堂实录及反思
“实验探究”与“微观认知”的巧妙结合
合情引导,便能水到渠成
设计主问题,课堂更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