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改变 大惊喜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

2019-09-09 09:25◇葛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个面表现性长方体

◇葛 芬

“长方体的认识”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第一小节的内容,从研究平面图形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飞跃,而长方体的认识作为研究立体图形的起始显得尤为重要。往年学习这一内容时,我都会结合教材“试一试”(如图1)的内容,提前为学生准备8个长方形学具,让学生先想象,再动手操作。

图1

实际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最初的想象是错误的,但在操作时直接通过尝试、比较的办法自我进行修正,也能围成长方体。由于原来想象错误的图形已经得到了修正,学生无法对比反思,学生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如何尽快围成一个长方体的操作上,而没有把重点放在反思上,操作并没有达到真正的效果。因此,再次执教这一内容时,我做了一次全新的尝试。

我先出示四款不同的长方形(如图2),让学生任选几块(某款长方形可选一块或几块)围成(不能折叠)一个长方体。学生想好后,把所选的长方形写在学习单上。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发放长方形卡片。

图2

开始操作后没多久,就有学生说:“老师,我选择的有问题,围不成长方体,能不能换几个啊?”我微笑着说:“暂时不能换。你可以用已经选择的长方形卡片,围成一个尽可能像的长方体。”在大部分学生都有了想法后,开始进行全班交流。

生1:我觉得长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就选了6个长方形A。可没想到根本拼不成。

生2:我选的是4个长方形D和2个长方形A,拼出的立体图形像小凳子。我把4个长方形D放好后才发现,没考虑到长方形A长3厘米,宽4厘米,不是正方形,所以没有拼成。

生3:我选的是2个长方形B、2个长方形C、2个长方形D,拼的立体图形像个橱柜。选择了三组同样的长方形,感觉能围成,可实际上围不成。

师:看来,并不是任意三对大小和形状分别相同的长方形,都能围成长方体。

生4:我少选了两个面,只选了2个长方形B、2个长方形D,结果围成了这样一个烟囱。

师:同学们,如果让生4再选择两个面,你觉得她应该选2个什么样的长方形呢?

生5:应该选2个长方形A,因为2个长方形B和2个长方形D是7cm的边连在一起,两面的长方形是由4cm和3cm的边围成的。

师:围成功的同学都是选择这三组吗?谁来介绍一下你的经验?

生6:首先把长方形C排除了,因为长方形A、B和D没有5cm长的边。

生7:我觉得可以把这三块板模拟成一个立体的角,也就是一块板当后面,一块板当右面,一块板当下面,看相邻的边能否重合。

师:讲得真好。下面请同学们用信封里的三块板做一个这样的立体角。

(信封里放着长方形A、B、D各1个,学生再次活动)

思考:这节课大家热情高涨,有成功后的喜悦与经验分享,有失败后的苦思冥想与对比反思,没想到一个操作活动稍加改变,居然带给我和学生一个大大的惊喜。

1.变操作活动为表现性任务。

心理学的观点认为,要想建立空间观念,必须有动手做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实践的过程,更是尝试、思考、想象、推理、验证的过程。学生在本课经历了“想象—自主选择—操作(围一个长方体)”的过程,学具由自由选取随时调整变为想象后的自主选定,而且选定后不能更改,只能做下去。这个过程充分暴露了学生原有的认知,使一个单纯的操作活动变成一个表现性任务,使学生的学力可视化。

由于学具完全是由学生自主选定的,有效促进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当想象能围成但实际操作围不成时,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暂时不能换,你可以用已经选择的长方形卡片,围成一个尽可能像的长方体”这一学习要求,使操作与思维产生了认知碰撞,让学生在“眼见为实”的感悟下,完善对长方体特征的认识。

2.关注学生的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任务为教师进行表现性评价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借助围长方体这一活动,教师能关注到学生在活动中的不同表现。通过发现、收集和解释有关操作活动的信息,将信息运用于帮助学生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在活动中,教师发现学生有如下表现及水平:

具体选择 人数 百分率正确错误1 2.2%51.1%A2 个 B2 个 D2 个B2 个 C2 个 D2 个23 1错误2 31.1%错误3 8.9%错误4 6.7%A2 个 B4 个A2 个 D4 个A4 个 D2 个B4 个 C2 个6 4 1 3 B2 个 D2 个A2 个 B2 个2 2 A6 个B6 个C6 个1 1 1

水平0只机械记忆长方体是6个面,认为只要任选6个相同的面就能围成一个长方体学生表现对应选择错误选择4水平1只机械记忆长方体是6个面,3对大小和形状分别相同的长方形,最多可以有4个面完全相同。没有关注实际的数据错误选择1、2水平2头脑再现长方体时,只直观再现了前、后、上、下4个面,忽略了左、右2个面错误选择3水平3正确选择水平4依据长方体的特征,通过观察数据简单进行排除判断依据长方体的特征,能够利用图形和数据,在头脑中再现出长方体正确选择

教师通过学生表现,了解到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对长方体形成表象的程度,为后续教学调整节奏,为明确需要关注的对象提供依据。在后续教学中,教师可依据评价结果,有效组织学生分层汇报交流。促进水平0~2的学生的自我反思,再通过水平3~4的学生的经验分享、动手操作(用3个面围长方体的后、右、下面),帮助学生发展更高层次的表现水平,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个面表现性长方体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高中说理性文言文表现性评价案例设计
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正方体的展开图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正方体的展开图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正方体的N个展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