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书心得

2019-09-09 07:17胡献军
书画世界 2019年7期
关键词:庖丁博通小道

胡献军

世居村野,余幼时习书,既无师承,亦非家传。学业之余,鲜有可娱心之事,故得一帖而久摹之不倦。稍长,入初中,始有师略指迷津。其后入县一中,同窗习字渐成风气,余亦好此愈笃。午休之时,课后假日,余每铺纸濡毫,对临不辍。及入人大就读,余广选博修艺、文诸课,书法有郑晓华师,教以魏碑,荐以欧阳先生,稍后得以前往拜访。学业将毕,拟考首师大,以此为终身之业。

1996年余入书法所,导师为王世征先生。王先生治学甚严,授以书论。余以浅薄之基,临课每惴惴于心,然受益匪浅。欧阳先生颇善诱导,每于府上授业,常以他事切入,巧设方便而开微妙法门。其时先生立旨,凡古之百碑百帖,宜遍臨习之,高惠敏先生详督各体及篆刻。俗云: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余幸得登堂入室,虽不敏,唯勤以补拙,故日耕有加,不谙世事,类于苦行之僧。

1999年毕业,余就职北方工大五年,事颇繁杂,术遂荒疏。余感于五柳先生之“归去来兮”、杜宇之“不如归去”,遂隐遁西山,终日走笔空斋,师法先贤,吟咏自然,如闲云野鹤,自是乐事。有所失,必有所得,得失之间,寸心自知。

观于书法,古人名曰“小道”,然小道亦道,未可等闲视之。庄子云道进乎技,是知技之为下,道之为上,如庖丁解牛,岂有不通解牛之技而能臻庖丁之道者乎?书道亦然。凡古之杰构,神形兼备。王颜圣手,即书界之庖丁,后人欲学之,自宜择刀砺刃,劳形动体,察以精,拟以似。荀子云:“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故宜笃行之、务学之、善思之。然行之于书艺,有百日功,有千日功,有十年磨一剑者。庄子复云:“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故宜日积月累,以期有所进也。

习书之途,或专或博,孰是耶?孰非耶?此事自无定论,因人而异也。有执一而终者,有众体皆善者,凡臻妙道,其迹自当彪炳。然一代有一代之钟王颜柳,起于甲骨,讫于狂草,各体妙迹名碑,数不胜数,而各能定一家之规,显一家之神,成一代之体。今之习者,岂可囿于一面,而视其余于不见乎?譬之菜肴,兼取并食,化而增余骨肉,长余气血。古人云:“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此之谓也。而各异之书,其道归一;归一之道,复生一生二生三,乃至万境。故各体各家之作,兼习之即可博通,而通会之际,人书俱老,物我两忘,不知蝴蝶为我耶?亦不知何为我所书耶?

余既知博通之要,故勤而行之,虽人生之为艰,不坠斯业,积数十载,乐此不疲。

余今之书,唯务近于所本之碑帖,力避“化用”,更非“创作”—以“个性”之名而行习气之实。然好古非为泥古,习之途也。《三字经》云:性相近,习相远。故个人之面貌,不求而自具,不扬而自显。书之途,当以百年计,何必早束手足、强探仄径?习前人之书,犹修人生之路也,所修者愈广,其行也必远必速。余非为博而博,为远而博也。

近作所书文辞,皆出于《习近平用典》。何故?习公所用词句,或阐治平之理,或明高远之志;或劝以清廉,或督于务实;或冀裨补时事,或欲发聩愚者。凡典,出于经史;其著,诲于群生。文以载道,书以明理。文借书而流雅韵,书借文以成教化。故恭录数则于京华陋室,并期就教于业界方家。

猜你喜欢
庖丁博通小道
牛的断想
人生感悟
灶王爷秀逗记(八)
美国政府阻止博通收购高通
1000 亿美元,高通可能要被博通收购了
“庖丁”解小度
美国 纽约 1200公里最长小道,不准开车
博通发布新处理器
掌握规律是学习上精益求精的不二法门
“罚”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