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书法师承探究

2019-09-09 07:17李奕彤
书画世界 2019年7期
关键词:王安石

李奕彤

内容提要:王安石不仅是北宋伟大的政治改革家、思想家、文学家,同时又是一位在书法史上有着特殊地位的书法家。王安石的书法艺术历史上有许多不同的评价,如同其变法一样,可谓是众说纷纭。《宣和书谱》记载王安石“凡作行字,率多淡墨疾书”,“美而不夭饶,秀而不枯瘁”;苏轼称其书“无法之法,然不可学”;黄庭坚认为其书法远学东晋的王濛,近取法于五代的杨凝式;米芾也说其学杨凝式。本文通过分析论述王安石的书风的真实面貌,来探究其书法师承渊源。

关键词:王安石;王安石的书法;师承渊源

一、王安石书迹

王安石虽不以书法名世,但在两宋及其后的资料中,提及王安石书法作品及其艺术特点的记载不少。笔者根据检索《御定佩文斋书画谱》目录、地方志及各类资料记载当时流传于世的王安石书法作品,包括:书帖类,如朱熹家藏《安石帖》等;碑刻诗文类,如金陵钟山所立《书定林寺壁》和《半山庄台王文公书》、应天府学所立《此君堂咏竹二首》等;尺牍手札类,如停云馆镌刻《王安石二札》、吴师道跋《安石手书》等;手抄佛经类,如《安石书金刚经》《王安石书楞严经旨要》等;碑刻墓志类,如《书陶隐居墓中文》等。可惜王安石的书迹流传到南宋时已不易见,加之南宋之后士大夫对王安石的抨击,所谓“恨屋及乌”,致使王安石书迹几乎绝响。朱熹在《题荆公帖》中担忧道:“熹家有先君子手书荆公此数诗,今观此卷,乃知其为临写本也,恐后数十年未必有能辨者,略识于此!”可见王安石的书法真迹在南宋就很难得,所以朱熹才有几十年后无有辨者的担忧。此外,在王安石故乡临川和周边诸县及荆公出生、游学及宦游之地的名胜古迹、方志家谱中,多有传为荆公诗文碑刻者,如江西临川拟岘台诗刻《为裴使君赋拟岘台》,江西临川灵谷峰题额石刻《灵谷峰》,江西鹰潭龙虎山仙水岩王安石诗摩崖石刻,安徽含山县褒禅山碑刻《游褒禅山记》,安徽潜山县天柱山山谷流泉、石牛古洞摩崖石刻,江苏昆山市玉峰山摩崖王安石《和孟郊咏玉峰山》《和张祜咏玉峰山》诗刻等。这些遗存,也大都因年代久远,真迹损毁,仅天柱山山谷流泉、石牛古洞摩崖石刻保存完好,弥足珍贵。

王安石的书法真迹传世很少,现存公认的真迹只有两幅,一幅是上海博物馆藏的《楞严经旨要》,另一幅是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过从帖》。

(1)《楞严经旨要》(图1)

该件全称《宋王安石书楞严经旨要卷》,为王安石去世前一年亲自校正《楞严经》卷而书写文字。卷末自题:“余归钟山,道原假楞严本,手自校正,刻之寺中。時元丰八年(1085)四月十一日,临川王安石稽首敬书。”作者时年65岁。卷后还有南宋牟献之,元代王蒙,明代项元汴、周诗题跋,也曾经过元代陈惟寅,明代项元汴、曹溶鉴藏。《楞严经》为著名的佛教经典,又称《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共10卷,唐般刺密帝译。王安石摘录其中叙述“观世音发妙耳门、从闻思修,以三十二应随机变化、现身说法,获得十四种无畏功德,以渡厄救难”之一段,于元丰八年(1085)四月十一日写成。

(2)《过从帖》(图2)

亦称《奉见帖》,是王安石又一存世书法作品。全文仅6行,共41字。《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等书均有著录。

其全文是:

安石启过从谓必得奉 见承 书示乃知违豫又不敢谒见唯祈 将理以副颂盼不宣安石上通判比部阁下

从文字可知, 这是一则尺牍, 亦称“启”或“书”,即短信,乃是王安石给一位以比部郎中任职通判的朋友写的复函。其文不见于《王文公集》,因文字过于简略,复函对象及内容都难以确考。揣其文意约略可知,这位通判遇到了意外之事而又犹豫不决,王安石则请他好自为之。

二、关于王安石书法的评议

王安石的书法古来毁誉参半,如同对待他的变法一样,时人与后人有许多评论。

苏轼评价王安石的书法:“荆公书得无法之法,然不可学,无法故。仆书尽意作之,似蔡君谟,稍得意似杨风子,更放似言法华。”苏轼学书追究“无法之法”,曾言:“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言外之意是书法对自己来说是信手拈来,“无法”便是不苛求点画,若尽意作之便有蔡襄、杨凝式的风貌,但是此处评荆公书的“无法之法”,是实指王安石书没有法度,不可学。

北宋书坛的另一位领军人物黄庭坚对王安石之书的评论却是出人意料地赞不绝口,可谓情有独钟。梳理其书论可知:

王荆公书字得古人法,出于杨虚白。虚白自书诗云:“浮世百年今过半,校他蘧瑗十年迟。”荆公此二帖近之。往时李西台喜学书,题少师大字壁后云:“枯杉倒桧霜天老。松烟麝煤阴雨寒。我亦生来有书癖,一回入寺一回看。西台真能赏音者。今金陵定林寺壁,荆公书数百字,未见赏音者。”

观王濛书,想见其人秀整,几所谓“毫发无遗恨”者。王荆公尝自言学濛书,世间有石刻南涧楼诗者,似其苗裔。

比来士大夫惟荆公有古人气质而不端正,然笔间甚遒。

黄庭坚认为王安石的书法远学东晋的王濛,书法奇古,像晋宋间人的笔墨,又说他的书法多率意而作,本不求工而萧散简远、神采飞扬,好比高人胜士,虽然敝衣败履,但走在大车驷马之间,而目光炯炯,总与平常人不同;近取法于五代杨凝式,并对比李建中对杨凝式题壁书“一回入寺一回看”的痴迷,感慨王安石的题壁书法无问津者的落寞。

米芾也说王安石的书法学的是五代时的杨凝式,而且颇为自负地说很少有人知道这一点。据《书史》记载:“杨凝式字景度,书天真烂漫,纵逸类颜鲁公《争座位帖》……王安石少尝学之,人不知也!元丰六年,予始识荆公于钟山,语及此,公大赏叹曰‘无人知之,其后与予书简皆此等字!”[在《海岳名言》上也进一步指出:“半山庄台上,多文公书,今不知存否?文公学杨凝式书,人鲜知之。予语其故,公大赏其见鉴。”

张邦基在《墨庄漫录》中更另有一番见解:“王荆公书,清劲峭拔,飘飘不凡,世谓之横风疾雨。黄鲁直谓学王濛,米元章谓学杨凝式,以余观之,乃天然如此。”可见“横风疾雨”是王安石书风独有的特点。

猜你喜欢
王安石
以谜猜谜
书湖阴先生壁二苜·其一
北陂杏花
梅花
棋品如人品
曾巩妙语评价王安石
初夏即事
邋遢宰相王安石
“断烂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