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民族地区小学语文学习习惯

2019-09-10 07:22若桑磋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1期
关键词:民族地区学习习惯小学语文

若桑磋

摘 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使学生终身受益。下面,笔者将从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课上认真听讲的习惯、课后完成作业和复习的习惯、随时用汉语交流的习惯等方面出发,浅谈如何培养民族地区小学语文学习习惯。

关键词:民族地区;小学语文;学习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然而在少数民族地区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深感语文教学的“难”。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提不起兴趣,部分同学则放弃对语文的学习。我认为原因有二:一是学生自身的因素。地处边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致使学生没有办法拓展知识面,最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母语并不是汉语。二是跟语文教师也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可能因为我们没有激发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能没有注重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以下笔者就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谈点浅见。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

课前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习惯课前预习的学生能提前了解新课的内容,发现不懂的知识,上课时对不懂的问题着重听讲,深入思考,从而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有的教师不重视学生课前预习环节。由于小学的课程比较简单,学生年龄尚小,民族地区的学生又有语言障碍,老师往往认为学生还没有独立预习的能力。但是,要知道预习的习惯要从小培养,只有让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他们才会渐渐地懂得自己去预习、思考,在新授课内容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或许才开始时,他们确实不能完成,或完成得不太好,但如果教师能够把预习当成每天的作业来布置,那么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一定能养成。首先教师要适量减少其他作业,给预习作业留下时间。另外教师要教给学生好的预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要比教给他们多少知识都有用。比如说,圈出生字词;查字典了解字词的意思;从课题、重点词、过渡段、结尾处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把课文多读几次,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感等。从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最后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预习作业完成质量的检测与评价,对预习作业完成好的学生要进行表扬鼓励。

二、课上认真听讲的习惯

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大部分的家长都没有读过书,学生回家后是没有人辅导的。所以上课成了学生掌握知识的主战场。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学习效率都很高,该掌握的知识和该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都完成了,课后任务就是巩固和提高。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对老师充满着信任和尊敬,愿意按老师的指示去做。因此,越小培养良好的习惯,效果就越明显,反之当小孩染上恶习后,要改变他,那就难了。所以我们应该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随时纠正他们不好的习惯,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是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结合。积极发言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但是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课堂上超过一半的学生几乎是沉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学生不敢说。第一,怕汉语说得不标准。第二,怕回答不正确。所以我们在课堂中,一定要想办法让学生克服这两个困难,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到大胆、积极地发言。口语交际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也都需要后天的培养。因此,现在从小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越来越受到学校教育的重视,反映在课堂上的就是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多跟老师同学交流思想和感情,培养学生们良好的交际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的就是质疑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疑点或难点,而这些疑点或难点往往就是我们教学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十分注意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题,对主动质疑问题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

教学中,要多创设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题,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

三、课后完成作业和复习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我们要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比如:做作业前要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如书、本、笔、尺等,而且应先复习当天的功课或复习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再完成作业。要求学生做作业时精力要集中。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我认为重在培养学生不依赖别人,不怕困难和独立思考的意识。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学生每次都能独立完成作业,在遇到自己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寻求帮助也是可以的。

课后复习是对知识的巩固和消化过程。课后一定要进行及时巩固复习,就像牛吃草后要“反刍”一样,对课上所学习的重点、难点知识进行反思、总结。

四、随时用汉语交流的习惯

在少数民族地区,学生除了在学校,其余时间基本都用自己本民族语言交流。有的学生甚至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还用本民族语言。这样一来,要想学好汉语就比较困难了,今天学了明天就忘了。所以,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要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外,还要加强课余学生之间的汉语交流,要求学生做到随时随地都能用汉语交流。开始时,可能比较难做到,因为很多学生害怕说出的汉语不标准,引来同学的嘲笑。但如果全班学生都用汉语交流,那就不存在谁笑谁了。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时间一长了,学生自然就习惯用汉语交流了。

有人说,儿童的心田是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生的重要性,我们相信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肯定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受益匪浅,乃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参考文献:

[1]李燕,邵启祥.如何培养民族地区小学生的良好学習习惯[J].软件:电子版,2013(7):96-96.

[2]卢海军.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29(1):232-233.

猜你喜欢
民族地区学习习惯小学语文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