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进阶”聚焦远足后助推活动深入促发展

2019-09-10 07:22李凤霞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供电局经验儿童

李凤霞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并没有对课程内容进行具体规定,它强调要为幼儿园教师的课程实施留有足够的空间和余地,也就是 “要从幼儿的视角出发,分析核心经验,设计出满足需要的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能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注重儿童的自主参与,在重视幼儿主体参与基础上,有效调控活动的进程。

以我园“城市足迹”远足课程为例,如果我们仅仅关注“远足”活动本身,那么它肯定不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我们关注的是“儿童活动前的主体参与性,活动中的主观体验性,活动后的主动表达性”。因此,在远足活动后,基于幼儿的实际需求实施跟进以帮助儿童主动表达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那教师是如何在远足之后实现进一步助推呢?我们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了实践:

一、集体分享,帮助儿童有效梳理经验——第一阶

集体分享,是师幼围坐在一起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远足后的集体分享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因为幼儿远足后,初步建立起了新旧经验之间的对接。此时,他们有话能说、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教师要给予足够的机会和条件,让幼儿畅所欲言或者围绕中心讲述。通过 “师幼对话”“幼幼对话”,一方面帮助幼儿梳理经验,另一方面也深化了幼儿的远足体验。那么,集体分享中,可以分享一些什么呢?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聊一聊”, 加深活动体验

远足回来后,老师和幼儿围坐在一起,让幼儿说一说在远足途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因为幼儿都有丰富的即时经验,也都很愿意表达,这就很自然地加深了孩子的体验。

例如,小班的第一次远足,就是走进幼儿园后面的花鸟市场。因为刚入学没多久,许多孩子还没完全适应集体生活,还处在分离焦虑阶段。但是,走进花鸟市场之后,孩子们立即被卖鱼、卖花、卖小乌龟的吸引住了,露出难得的笑容。回来之后,教师问幼儿:“今天我们去了哪里?你高兴吗?”孩子们都会拍手表示高兴。语言發展较好的孩子会说:“今天去的花鸟市场像个动物园!”还有的孩子说:“小动物们很喜欢我们,因为我们长大了!”看似简单的一次远足,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拉近了孩子们和幼儿园的距离,让孩子们喜欢上了这个后面有花鸟市场的幼儿园。

又如,中班远足杨家弄之后,很多孩子对杨家弄中寻找门牌的事件印象深刻。弯弯曲曲的弄堂里面有很多住户,但因为改建和搬迁,门牌号并不好找。孩子们在弄堂中玩起了捉迷藏游戏,发现了门牌号的秘密。回来后,在聊一聊的过程中,很多孩子都提到了这件事:“弄堂里的门牌号我都认识!”“我下次还要带我妈妈去一次,我会给她带路,不然她肯定会迷路!”“这是个古老的弄堂,很古老!”看着孩子们侃侃而谈,你会发现平时看起来语言发展不太好的孩子也变得想说、敢说了。

(二)“比一比”,聚焦核心经验

简单的“聊一聊”,让孩子们轻松回顾远足过程中的有关体验,“比一比”的分享则注重教师有目的地引导。每次远足前,我们的老师都会引导孩子们说说对远足地点的猜想,也就是了解孩子的原有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孩子经验存在的偏差。而在这一阶段的分享,展示教师有目的地拍摄下照片和视频,让孩子进行一个比较分享。这既是对孩子的经验反馈,也更能聚焦核心——带着目的去体验。例如,在大班参观供电局之前,很多孩子都有不少问题:供电局是干什么的?甚至有很多孩子认为供电局就是发电的地方,应该会有很多电。在远足参观之后,教师让孩子们说一说:“供电局和我们想的有什么不一样?”孩子们都抢着回答:“供电局不发电,它跟电厂是不同的。电厂里发出来的电要转换成220伏才能供我们使用。所以我们大家都要节约用电,因为每一度电都要经过‘很复杂的过程’才能来到我们身边。”正是这样“比一比”的回顾,才能看到孩子思维的变化,同时也让孩子形成猜测、验证、发现的思维习惯。

(三)“拎一拎”,丰富多元经验

我们的活动绝不能仅仅聚焦于孩子某一方面的发展,还要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在远足的过程中,会有许多有价值的突发事件。这些事件,教师们有的可以当场处理,有的就要放在远足后进行跟踪处理。对这些事件“拎一拎”,更多是让幼儿了解这些突发事件的始末或者关注这些有价值的事件,从而去持续探究。

例如,中班幼儿在远足天宁寺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事:一个小女孩买票的时候发现自己的钱丢了,在循着原路寻找没有找到的情况下,旁边的好朋友借给了她五角钱,女孩得以顺利地进入寺中游览。这个事件看似圆满解决了,但其后期的分享也十分重要。回来之后,智慧的胡老师就将当时的视频分享给了班级孩子观看,让孩子们讨论,如果你的钱丢了你怎么办?当别人借给了你钱,你除了说谢谢,还要怎么做?围绕这样的问题,孩子们不仅明白了遇到问题要想办法解决,还要信守承诺:借钱还钱!

又如,在远足回程途中,两个幼儿突然发现自己在路边汽车身上的影子有些变形,他们惊讶地大喊:“我变胖了。”然后,每经过一辆车都会发出这样的惊叹。教师回来之后,就特地请这两个男孩分享了今天的发现。为什么影子在汽车上会变胖?孩子们只是对这一现象感到有趣,并未进行深入的思考。教师把这个问题单独拎出来,引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他们开始探索背后的秘密。一时间,幼儿园里原本冷冷清清的哈哈镜,一下子大受欢迎起来。孩子们以前只是照一照,经过这件事之后,孩子们都要去摸一摸,原来这面镜子是凸出来的,我们才会变胖。

经历之后及时梳理,正是在这看似不经意的分享过程中,孩子们得以在“无拘束”“有经验”的环境中得以进一步生长。

二、后续表征,促发儿童自发提升经验——第二阶

表征能力是指幼儿用语言、图像、动作、符号等表达感受、经验、思想、情感的能力。当幼儿感受、经验、思想、情感丰富的情况下,其表征欲望也就更加强烈。而远足课程正是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教师提供给幼儿多元表征的机会,再去分析解读幼儿的表征,有利于促进幼儿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一)后续表征,让远足不止于现场

在远足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很有想法的孩子,他们的表现是外显的、积极的。例如,在买票时,他们会大声询问:“爷爷,门票多少钱一张?”“爷爷,我要买一张票!”有些孩子却往往不善于语言表达,但他们在后续表征中却表现得很好。例如,一名幼儿在远足活动中很少表达,回来之后画了一幅《去天宁寺的路线图》,将他的关注点都表征了出来。

他解释他的画上有一堆落石,有落石表示禁止通行要绕道,绕到河边走过一座桥,天宁寺就到了,寺最里面是镇海塔(他用七条线表达塔高七层)。从孩子的表征可以看出,他完整地再现了去天宁寺的路线。虽然途中并没有落石,但是估计考虑到交通因素,老师确实带领孩子们绕道了。这样的表征,让教师看到了孩子们一些非现场的生活经验。这些宝贵发现,将有利于教师对孩子的完整评价。

(二)后续表征,让远足经验不止于个人

远足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有些孩子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常常给我们带来惊喜。然而,这些事件只有某个或者某几个孩子有经验,通过后续表征的方式,可以让更多的孩子体验这一事件。

例如,在中班远足天宁寺的活动中,发生了买票钱不够的事件,后来事情圆满解决了。但是回到幼儿园之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表征。事件中的女孩自己也主动表征了自己丢钱的事件。女孩根据自己的表现说:“我今天买票的时候,钱弄丢了。后来好朋友借给了我。”教师也同时让所有的孩子来用多种表征的方式,展示自己如何去解決这一困难。看着孩子们的图画作品,你会发现孩子们积极投入、感同身受的情感体验是难能可贵的。经过这样的表征,不仅仅帮助孩子们梳理了解决困难的办法,还让每一位孩子慢慢感受到:在我们的生活中,办法总比困难多!由于经验不同,孩子们的办法各异,一个事件就能调动起更多孩子的原有经验和思考。

三、支持游戏,助推儿童主动嫁接经验——第三阶

(一)经验支撑,丰富角色游戏内容

角色游戏是孩子非常喜爱的一种游戏。仔细观察这些游戏,聆听游戏中的角色对话,我们就会惊喜地发现:许多经验来源于远足活动。

例如参观完银行之后,孩子们获取了银行取钱、存钱的经验。此时,教师从银行收集来银行柜员的练功券,有了这些材料,孩子们的银行游戏就开展起来了。他们有了自己的存折,会去取钱、刷卡消费,银行柜员还会使用简单的数字、学号等记录存取钱的工作情况。又如,大班消防局的游戏,孩子们原有的游戏行为停留在着火、快来灭火的重复情节中,久而久之还出现了纠纷:因为娃娃家没有着火,可是消防局的人一定要说着火了,常常一天要灭火十多次,引发娃娃家的不满。大班远足消防局那次,有孩子主动询问:“叔叔,没有地方着火的时候,你们做些什么?”消防官兵带领孩子们参观了他们的报告厅、休闲室,还有重要的演练场所,并当场进行了演练。经历这次远足消防局之后,孩子们的消防局游戏增加了日常操练项目和防火宣传项目。这一次,走进娃娃家,他们不再是胡乱灭火而是提醒道:“注意煤气用火安全哦!”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随着远足活动的开展,各年龄层的孩子游戏经验也在不断丰富,形成了积累经验、迁移经验又提升经验的良性循环,促进了幼儿自我成长。

(二)同伴合作,派生建构游戏主题

除了角色游戏,建构游戏也是孩子比较喜欢的游戏。在中班寻景之旅——远足天宁寺之后,孩子们对于镇海塔印象最为深刻。他们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感受塔形建筑,尤其是塔上还有铃铛,孩子们都深深地记在了心里。于是,他们在建构游戏中对镇海塔进行了完美再现。

幼儿们还创造性地综合运用多种材料,生动地还原了“张元济图书馆”“三毛乐园”“供电局”等多种建筑。特别是孩子们在活动中三三两两合作建构,将自己的碎片远足经验再一次进行组合、完善,他们的建构不再仅仅是“我们的幼儿园”。远足活动中观察到的这些建筑的外形,甚至功能特征都转化成了孩子们建构游戏的新主题。一方面幼儿的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得到了提升,另一方面游戏中新经验的融入,使幼儿将真实生活与游戏有效对接,也促进了幼儿智慧的生成。

教师智慧地创设条件,助推了儿童在游戏中嫁接远足经验,让远足经验得以迁移运用到游戏中。儿童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在这样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实现了幼儿生长的目的。

虞永平教授曾经说过:幼儿园课程是一个过程,幼儿园课程是动态的,它是有目标的,这些目标是一层一层推进的。我们在远足活动中关注儿童的需要,基于儿童的生长层层推进我们的活动,促进儿童生动地、活泼地、主动地学习,最终达到促进其全面发展的目的。

猜你喜欢
供电局经验儿童
乐淘淘“先进”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供电局电网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分析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提高供电局数据质量对策分析
供电局现场层次式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毕节:3个基层工会获国家级荣誉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