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自然实验”活动,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2019-09-10 07:22李莉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扎染经验颜色

李莉

幼儿园科学区“自然实验”活动能充分关注幼儿的生活与经验、行动与思维、体验与感受,完整呈现幼儿自主学习的过程,幼儿实验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通过对科学区“自然实验”的开发能够促进幼儿深度学习技能的自然习得,养成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那如何对科学区“自然实验”活动进行开发,笔者结合自身的探究经验,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研读幼儿,理清目标——认识幼儿的学习,了解幼儿自觉学习和发展的动力

教师要对幼儿在科学区“自然实验”探究过程中的行为进行适切的分析,确定幼儿发展需要。为幼儿提供相应的支持、帮助、建议和指导,其头脑中必须有充足的理论支撑,始终保有学习的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出台为我园教师深入研读幼儿、开展课程、优化教育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与建议。因此,我们研读《指南》,从《指南》中找目标,从目标中解读幼儿。特别是根据科学领域不同年龄段的要求,在《指南》精神的指导下对照自己开展的活动做相应的分析。让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獲得科学认识的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二、基于自然,内容择优——选择有价值的内容,保证科学活动的有效性

从收集和挖掘来的有关动植物的生长特征、生活习性、生长周期,动植物之间的关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以及其他自然现象等关键经验中筛选出符合大班幼儿兴趣、需要的“自然实验”内容。此外,科学区“自然实验”应该是大自然中实验探究的延伸,只是时间、天气、环境等因素不适宜继续在户外进行探究时,教师才有意识地追随幼儿的兴趣,把活动迁至科学区继续观察和实验。

三、把握过程,有效指导——引导幼儿自主探究,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一)关注兴趣,形成问题意识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我们常常会说教师要追随幼儿的兴趣,那么是否所有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教师都应该追随,我想并非如此。要在幼儿感兴趣话题的基础上,选取那些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和成长的话题,也就是既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敏感性,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积极主动、认真专注、持续探究、乐于创造和想象的话题。

比如,秋天是一个色彩丰富的季节,树叶就有许多种颜色,而且随着时间在不断变化着。一次散步中,孩子们发现了落叶有黄的、红的、绿的、红黄相间、黄绿相间等许多色彩,他们对“落叶的颜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的话题既是孩子们的兴趣所在,同时也是很值得深入探究的,于是教师就让幼儿捡了很多不同颜色的落叶,带到班级的科学区,开展了一次颜色的探秘之旅。

(二)关注生活,学会发现和学习

陶行知先生说:“全部的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幼儿的学习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教师应该充分关注幼儿的生活,努力让幼儿在生活中探究、发现、学习,在生活的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习得相应的有益经验。

比如,在探究不同颜色树叶时,幼儿发现除了树叶,生活中还有很多有着丰富色彩的植物,比如花卉、蔬果等。于是,幼儿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了很多类有颜色的植物和石头、杵、榨汁机、皮榔头等多种工具,尝试提取植物的颜色,制作了色彩缤纷的色卡。在活动中,教师支持幼儿用不同工具进行尝试、操作,引导其自主探究。幼儿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了解了植物中具有不同颜色的色素,并基本掌握了提取颜色的技能。活动后,幼儿对植物的颜色仍然持有浓厚的兴趣,为了一探究竟,了解更多植物的颜色,他们从家里、公园、路边采摘了菊花、一串红、玫瑰等植物。这时候,教师并没有马上对他们进行批评,阻止这种 “破坏”行为,而是顺着孩子的探究需要继续深入实验,进一步帮助幼儿归纳和整理对植物颜色的认知。

(三)关注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已有经验也是不一样的,我们要透过孩子的万花筒看世界。在开展科学区“自然实验”的时候,一方面需要关注幼儿对大自然已知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要不断关注“新知”的指导。所谓“新知”是指超出教师预设范围的知识。这就意味着,在“自然实验”中,很可能会出现教师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储备不能充分满足幼儿日益深入探索的需要的情况。对此,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储备,但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必须充分了解、调动幼儿与主题相关的原有经验,探索适合的指导策略,让幼儿通过探索,将“新知”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过程中,使幼儿习得的有关自然的经验通过“自然实验”自然显现,师幼共同成长。

例如,在植物颜色的问题上,幼儿在提取了相关颜色制作色卡后,对颜色的探究还意犹未尽:“为什么植物里的颜色会跑到棉布上?”“为什么洗一洗颜色会掉?”“为什么红色的叶子敲出来的是绿色?”“我们穿的彩色衣服是不是这些植物染上去的颜色?”……因此,在提取颜色之后,孩子们在科学区进行了“奇妙的草木染”活动。活动前,由于没有扎染的前期经验,于是家长、孩子和教师三方合力一起收集了各种材质的织物、查阅了扎染所需的材料和方法。在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后,开始讨论用什么原材料来进行扎染。考虑到近期下午吃的水果是橘子,橘子皮最为方便和经济实惠。因此,选择了橘子皮作为第一次的扎染原料。接着,我们开始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从收集橘子皮开始,尝试用不同的工具提取颜色,收集不同材质的白色织物,调查扎染方法,尝试了捆扎和夹扎,并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绘制了自制围巾的过程(我设计的扎染方法),然后蒸煮围巾(防掉色),最后组织了围巾T台秀等。这条私人定制的围巾是独一无二的,对幼儿来说它具有特别意义。在自制围巾这样一个能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幼儿掌握了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了解了大自然与生活的关系。

四、经验回归,再现生活——发挥双向互动作用,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

除了“情境”“问题”“操作”以外,活动后的“交流”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教师和幼儿相互反思的路径。因此,在“自然实验”后和幼儿要有一个交流和回顾。教师要不断地从幼儿的角度进行思考、审视、反省、判断、分析、概括、总结,以便调整教育行为。比如在扎染后,师幼进行了整个活动的回顾,梳理了扎染方法,罗列了扎染中的几个关键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并建立了“可扎染植物一览表”,罗列了可扎染的植物,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为其他班级幼儿提供了经验借鉴。

类似“植物颜色”问题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在大自然中一探究竟的,如何延续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满足幼儿持续观察的需要,在班级科学区设置“自然实验”是很有价值的。而且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把幼儿活动的痕迹通过主题墙、展板、课程故事等形式进行了动态展示,让幼儿回顾和启发新思考的同时也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主动参与到幼儿园的活动中来。

猜你喜欢
扎染经验颜色
扎染对对画
神奇的扎染
乐淘淘“先进”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VALENTINO TIE & DYE 扎染系列限定展览登陆北京 SKP
反春色彩 方巾扎染DIY
特殊颜色的水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