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戏剧搭建儿童通往主动学习的桥梁

2019-09-10 07:22易娟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戏剧绘本儿童

易娟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美术、音乐、表演、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以直观有效的方式对人的认知、情感、社会性、审美等各方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时期是人格和意志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开展戏剧教育会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儿童戏剧教育在欧美和中国台湾发展得比较早,也相对成熟,在我国大陆地区还没有引起广泛重视,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来看,针对幼儿阶段的儿童开展的创意戏剧教育研究及实践甚少。在这一背景前提下,我园大胆地提出了《以幼儿体验为中心的创意戏剧活动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

通过对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的分析,结合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依据,我们将研究重点确定为:以幼儿体验为中心的创意戏剧活动的价值取向;创意戏剧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主题式创意戏剧活动中注重幼儿体验的教学流程和情境脉络的实践研究。

基于这样的研究方向,我们采用行动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教育叙事法等,获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一、明确了创意戏剧活动对儿童学习品质和人格发展的重要价值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艺术领域的发展目标主要是两方面: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创意戏剧活动作为一门综合艺术,不但可以陶冶参与者的情操,培养其艺术气质,让其享受审美快乐,而且可以发展幼儿想象与创造、合作与沟通的能力,建立自信心,更重要的是锻炼参与者的身心,培养同理心、发展参与者的健康人格。

教师在组织实施创意戏剧活动时,要秉承价值第一、情境第二、策略第三的原则。也就是说,要首先明确以幼儿体验为中心的创意戏剧活动的价值目标,然后为实现目标创设与幼儿原有经验相适应程度高的教学情境,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以达成价值目标。

在这种课程价值取向下,我们的戏剧活动有非常具体的实施原则,简单地说就是“二、四”原则,即 “两个凡是”——“凡是幼儿能够自己做的事情,我们创造条件让幼儿去做!”“凡是幼儿应该获得的体验,我们创造条件让幼儿去体验!”四个机会——也就是要 “给幼儿主动探究、发挥创意、合作分享、承担责任”的机会。

二、探究多种戏剧开展形式并提升相对稳定的基本教学流程,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

1.班本化创意戏剧主题活动组织实施的基本情境脉络

现在幼儿园的课程模式基本上是以一个月为周期的主题建构式为主,主题式的创意戏剧活动也是我们幼儿园最常用的活动形式。在班本化创意戏剧主题活动中,一般是以班级为单位,以一个绘本故事为线索,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以儿童体验为中心,以幼儿一日生活为依托,以每一名幼儿都参与为原则,创建依托家、园、社区资源的,班本、团队共同建构的、游戏化的戏剧活动。

简单地说,教师以绘本故事情节为线索,不用预设完整的剧本,只需要预想几个主要故事场景,让学生处在没有压力的游戏情境中。在教师带领下从戏剧创作、戏剧表达开始,运用相对稳定的创编范式,迁移生活及表演经验,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即兴创编戏剧情节、角色、台词、肢体动作等。再加上创意的音效、布景、故事旁白等元素,经过简单的舞台排练就可以上台演出完成戏剧表演的戏剧形式。在戏剧活动中,幼儿通过读、编、演故事,尝试发现、思考、解决问题,运用已有的经验来表现生活中的一些真实的或者想象的情境。在此過程中教师注重幼儿的经验与体验,并使他们的经验与体验层层累加,伴随戏剧能力层层递进,促进其语言、思维、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的共同发展。

在开展一个新的戏剧主题活动时,很多老师会一筹莫展,我们课题组根据多年研究及积累,发现了主题式创意戏剧活动的组织方式的基本规律,总结了一套相对稳定的实施流程。实践证明,这样的流程,有助于新手教师开展活动,也有助于想进行原创戏剧活动的教师更顺利地进行主题架构。流程如图一:

(图一 :主题式创意音乐剧活动实施的基本流程和情境脉络)

为了帮助更多在原创戏剧主题时遇到困难的老师,课题组经过大量实践与经验提升,在主体建构的基本流程图基础上,还总结了一个“原创戏剧活动的关键元素图”,以便帮助新手老师更准确地找到戏剧设计与实施的切入点。以中班戏剧《毛毛虫与大公鸡》为例,见图二。

教师策略:以给幼儿创设最大自主参与空间为核心,教

(图二:原创戏剧活动的关键元素图)

师根据教学流程,合理化开放适宜的创作空间,引导幼儿走进戏剧世界。这是一种注重过程并强调即兴创作的、师生共同建构的戏剧活动,活动中,教师有计划地参与指导,预设戏剧的场景,创设适宜性创作空间,鼓励幼儿在相对稳定的框架下运用范式,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即兴创编,呈现场景。在这样的戏剧形式下,人人都有机会做主角,同时也要学会做他人的配角,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循序渐进地就一个绘本故事进行互动式的发展性学习。

2.开展与领域教学结合的教育戏剧课,把戏剧技巧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丰富教师教学手段,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教育戏剧:用戏剧技术来上课,促进幼儿交往,丰富幼儿生活经验,也可以和领域教学结合起来。

把教育戏剧的技术运用到领域教学和日常教学活动中,既激发了幼儿参与领域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幼儿主动学习,也拓展了幼儿多种表达表征的能力。同时可以通过活动学习到“专注的学习态度、自我控制与管理,合作能力及与人合作时发展自我认同感、创意解困能力”。

三、团体律动的基本教学流程在戏剧中的运用,让幼儿从被动的戏剧表演者变成了戏剧游戏的主动参与者

在戏剧活动中,音乐是重要的组成元素,而且,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音乐剧形式是学龄前儿童戏剧活动最主要的展现形式,团体律动以其可以让更多幼儿参与的特点,在戏剧中起着重要作用。

那么,如何创造性地把故事、动作和音乐这几种元素联系在一起,便是创意戏剧活动的关键所在。在以往的戏剧活动中,教师常常采用机械的排练来完成韵律部分,幼儿不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学习积极性不够,认知负担也很重,幼儿表现被动呆板。于是课题组在专家的引领下,提炼了团体律动的教学流程,它通过“故事、动作、音乐、创造性的表现”等几个基本流程,让枯燥的排练过程变成了幼儿主动参与的音乐游戏活动,既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也非常强调韵律活动游戏化的呈现,幼儿在排练和表演过程中,不仅仅是一个表演者,更是游戏的参与者,也有更多的即兴参与空间,活动过程是主动愉悦的、是充满创造性的。

四、从绘本到剧本,让幼儿尝试做戏剧的编导者,丰富幼儿的多种表征能力

绘本是戏剧活动创造的重要来源,如何指导幼儿阅读绘本,引导幼儿发挥创意,参与剧本创作与改编,是课题组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究。

1.什么样的绘本适合改编成剧本

同一个绘本,不同的解读方式就有不同的教学效果,绘本除了能帮助幼儿提高文学艺术的审美能力,它更担负着教育的功能。不是每一个绘本都适合改编成剧本,适合做剧本的绘本,一般具备以下几个特征:故事具有教育价值,和幼儿生活经验有关,适合幼儿理解接受;故事情节有明显的戏剧冲突,解决冲突的过程也比较曲折;故事中角色比较多,适合幼儿表现。例如绘本《快乐的农场》,戏剧冲突明显,角色多且都是幼儿熟悉并感兴趣的角色,便于幼儿迁移生活经验进行二次创编,改编成剧本就非常容易。

2.把握绘本的教育价值,并尽量在剧本中呈现出来

著名儿童戏剧教育家王添强老师如是说:“儿童教育戏剧不是单纯娱乐儿童,一个好的戏剧导师总是带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试图向儿童传递一些生活的哲理,关于人生、爱、尊重、公平等;帮助儿童发展合群、沟通、解决问题、创造、自我肯定等能力,帮助他们了解未来生活的角色。只有让每个儿童都参与、感受和思考,才能帮助他们成就最好的自我。”

在儿童戏剧创编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孩子只会模仿戏剧中的主角,所以戏剧主角的形象必须是正面的,就算是一开始有点负面,也要在戏剧中悔悟。基于这种原因,教师在选取绘本时,一定要注重绘本的教育价值,并在戏剧活动中尽量扩大化。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则:戏剧中最具核心教育价值的话语往往会通过角色的台词直接表达出来,讓儿童记忆深刻。

3.在绘本到剧本的创编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留白”,让幼儿有更多的即兴创作空间

即兴创作空间的出现,让幼儿的表演游戏有了不确定结果带来的刺激感,孩子的参与欲被充分激发出来。

五、在创意戏剧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主体间进,促进双主体共同成长

在以往的戏剧活动中,我们非常强调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对教师在戏剧中的主体性避而不谈,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在戏剧中的创意对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没有创意的老师是不大可能培养出有创意的学生的。那在戏剧活动中,教师主体性和幼儿主体性如何体现,两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呢?通过课题组长时间的实践研究,我们发现,在戏剧活动中非常强调领导者与参与者的关系,所以教师作为戏剧的领导者,主体性是肯定存在的,教师需要能熟练地使用各种教学技巧,并善于观察和分析儿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在戏剧活动中,教师与儿童的主体性是缺一不可的,是主体间进的。

六、注重教研成果的分享与辐射,彰显幼儿园教育主张和办园特色,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从2014年开始,我们园有了“五月戏剧节”,每年一次的小、中、大班“创意戏剧课程实践月”等活动,充分利用我园的教学资源,丰富、完善我们的创意戏剧课程。

2016年9月,完成了园本课程丛书中小中大班戏剧主题活动的撰写工作,分别是小班《小河马的牙》《小黑与花花》,中班《毛毛虫与大公鸡》,大班《大树的故事》,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辐射到全园,和园本课程有机融合,成为园本“生命成长启蒙课程”的系列主题活动。

猜你喜欢
戏剧绘本儿童
传统戏剧——木偶戏
绘本
绘本
绘本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戏剧就是我们身边凝练的生活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