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绘本为媒介、戏剧为工具的艺术综合教育

2019-09-10 07:22张谦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门类绘本想象

张谦

ETFO小学艺术课程(以下简称ETFO课程),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小学教师联合会(ETFO)在不同艺术门类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共同研发出的一套向小学生介绍舞蹈、戏剧、音乐和视觉艺术的综合性艺术课程。鉴于安大略省专项艺术师资不足,缺乏实施专业、系统的艺术教育的客观条件1,该课程立足艺术的整体性观念,通过绘本这一叙事媒介,用不同的戏剧手段带动各艺术门类的学习,力图让每一位普通老师都可以利用自身现有优势和有意义的艺术材料,边学边教,将学生对单项艺术的感知与实践融入文学、学校文化与综合艺术之中,同时,也在这样的融入中学习各艺术门类的特点和美学要素2。

受后现代解构思想的影响,以及科技发展带来的艺术呈现与传播的多样化,艺术开始超越“精致化”而趋于互动化、综合化。而在幼儿阶段,艺术教育更是综合、多元的,提倡从孩子的实际生活和兴趣出发,用轻松有趣、游戏化的方式去完成艺术教育,这与ETFO课程的做法不谋而合。因此虽然该课程在加拿大更多地运用在小学阶段,笔者却认为,它的理念和做法同样对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实践有参考价值,故而在此做简单介绍和分析。

与教育戏剧将戏剧、剧场手法与技巧广泛运用于各学科门类的教学不同,ETFO课程致力于以绘本叙事艺术为媒介,对学生进行多艺术门类的美育启蒙和综合学习。教育戏剧注重戏剧的各种教育功能的挖掘3,而ETFO课程则专注于利用叙事艺术的复杂性和戏剧手段的多样性,为美育创造多感官统合的空间。心理学的研究认为,个体在认识活动中,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就越能全面、深入地把握认识对象4。因此,综合性艺术感知无疑是最有效的艺术启蒙与教育。ETFO课程的设计者将舞蹈、戏剧、音乐和视觉艺术分为不同的美学要件,比如,视觉艺术是由“线条、形状、构成、价值、肌理”等组成5。这些既是各艺术门类的艺术要素,也是在教學过程中学生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他们认为,艺术教学既可以让学生单独学习各艺术门类的要素(比如美术中的色彩、构图等),也可以在综合性艺术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发掘并感受不同艺术的特点和美。而无论是单一或哪几种方式的综合学习,绘本的导入和叙事的发掘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虽然,课程的设计者宣称前一种单一的艺术门类学习并不必引入绘本6,但实际上,在他们进行的多项课程案例中,绘本中的叙事想象、人物和多种叙事手法无疑让学生们即便是在学习单一艺术要素的同时,仍然以多感官通道去感知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关联与艺术的整体性。笔者将结合在加拿大参加ETFO课程第一编者Bonnie Anthony工作坊的亲身经验和其他课程案例,详细分析并探讨叙事艺术和戏剧手段如何在儿童艺术学习中发挥多感官感知和整合作用。

一、绘本引发的叙事想象:虚与实的艺术转化

多种教育模式都十分重视艺术学习中的多重表达与想象力培养。在斯坦纳的教育理论中,想象帮助孩子形成“感觉图像”7;而瑞吉欧幼儿园的教师们坚信“想象与幻想”能激发出创造性8。绘画、音乐、肢体表演、戏剧和叙事艺术……几乎所有的艺术方式都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只是艺术教育的关键并不在于这些引发孩子想象的手段,而更多的是孩子的想象被激发的过程和最终达到的结果。毕竟“仅仅依靠童话故事是不足以培养想象力的”9。想象力的培养,既要求孩子在探究奥秘的过程中,充满“深刻的体验”10,也要求他们因此获得一种对任何可能性接受和包容的能力,以及在事实与猜想之间进行转换的能力11。

ETFO课程利用绘本叙事中文字与画面所蕴含的巨大想象空间,让学生在实物创作(实)和无实物创作(虚)中,以通感的方式,充分感受和体验不同艺术门类的特征,以及不同艺术感觉之间的相互转移与互通。绘本《神奇的串珠》(The Magic Beads),讲述了一串珠子帮助转学到陌生学校的小女孩莉莲(Lillian),度过了各种心理不适的故事。于是,老师启发学生像莉莲用串珠变出各种造型,用一个伸缩带或一根棍子(实)去想象它的各种用途,把他们对串珠这一实物的发散性思维通过语言表述出来,并最终用动作创造出一个画面和情境(虚)。比如,串珠可以是河里的水波,于是有学生就扮成小鱼与串珠“波浪”相互嬉戏。在绘本叙事的启发下,学生们通过一个实物(串珠)媒介,充分体验了想象和语言、造型与肢体表演之间的相互联通与转化。而在引入《神奇的画笔》(The Magic Paintbrush)的时候,老师又启发学生想象,如果自己也像主人公沈(Shen)一样被关在牢里时,如何用手里的画笔创造出各种线条帮自己摆脱困境。这一体验的关键并不在于让学生真的拿画笔去画出某个能帮自己脱困的实物或画面,这种局限于视觉画面的创造反而容易禁锢学生对艺术的体验。因此,ETFO课程要求每个学生用拿到的画笔在虚空中“画”出从短到长、从轻到重、从直到卷的不同形态。在这样一个完全虚化的创造里,学生用自己的肢体感知一根线条可能有的视觉呈现,绘画的力度、形态与肢体的感知、表现产生了对应。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在展现一种视觉力度、视觉形态的同时,也在感知视觉画面与肢体造型的联通与转化。

谈到多感官通道学习,我们很多时候都只是在尝试用一种艺术去“解释”另一种艺术,比如:“你觉得小红帽是怎样的形象?能把你心目中的小红帽画出来吗?”这样的艺术“解释”仍然侧重在学生的理解而非体验。ETFO课程与此不同之处在于,它并不局限于单一的艺术门类或仅仅从理解的角度展开学习,而是充分利用了叙事艺术开放的想象空间,让想象作用于学生的艺术通感,包容各种艺术感知的过程,通过虚实手段的相互转化,全面调动多种感官因素,充分体验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联通和转化。

二、绘本引发的情感共鸣:联通不同艺术门类

情感,是所有艺术门类表现的对象之一。在审美活动中,情感贯穿于审美感受、想象、理解与实践的全过程12,当一个叙事作品传达的情感让观者找到了自身的存在,即引发了“观者的认同”(伽达默尔),那么这样的情感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实现对作品及自身的理解,也最容易成为联通不同艺术门类的桥梁。每个学生都有因为各种原因迁入新环境的经验。在绘本《神奇的串珠》里,老师通过与学生交流主人公莉莲新到陌生学校会产生的心理困扰,引发他们对自己初到学校或是陌生环境的情感回忆。在接下来的课程里,老师请学生用音乐、肢体表演和语言等多种艺术手段,对同一种情感加以呈现13。在绘本里,莉莲的情感变化是用文字和对应画面中的不同动物形象来比喻呈现的:恐惧和困扰的情绪逐步在主人公心中由小到大,由一只蝴蝶变成一只兔子,进而成为一头驴子,乃至大水牛。因而,教师让学生一方面在这样形象化的情绪中感受不同动物的肢体形态与人物心情的对应,另一方面用肢体展现形象变化时对应音乐节奏的渐强与减弱。这一课的体验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音乐节奏,但达到这一体验的过程却在利用学生情感上的感同身受的情感帮助他们宣泄并治愈自己,更帮助他们在不同艺术门类中建立通感式的关联。

伽达默尔认为,“艺术作品其实是在它成为改变经验者的经验中才获得它真正的存在。”14学生对于艺术的感知也同样如此,ETFO课程以绘本为媒介,运用情感介入的手段,打破了学生对单一艺术门类特征的寻常体验,让学生在语言、绘画、舞蹈、音乐等艺术的联通协作中建立了整体的艺术感受、艺术认知,进而完成艺术学习。

三、对故事角色的心理认同:“身心合一”的状态

叙事作品中的人物特征和故事中的情感经历都会引发儿童的共鸣与认同,这样的心理状态会协助学生获得更为深刻的艺术体验与教育。达尔克罗兹说:“理想的教育将使儿童的实践行为从属于他的精神。”15 因此,作为一种艺术教育的手段,绘本叙事为ETFO课程提供了一个将艺术体验内化的心理通道。

与我们很多教师高控、干预过多的艺术教育课程相比,ETFO课程非常注重艺术教育中学生的大脑、身体与感觉统一的“身心合一”状态。在前一种由教师主导学习行为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是被割裂的,他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和规范,牺牲自己内心的秩序,为了完成某种特定的艺术成果或掌握某个艺术技能去约束自己的身体和表现,他们不是在学习创造艺术,而是在完成老师的创造。而ETFO课程十分注重学生对一个艺术行为与呈现的心理认同,为了这种“身心合一”的学习状态,甚至不惜对绘本原著做创造性的修改。在老师引入《我存在》(I’m Here)这一绘本的时候,他们让孩子感受主人公所体会到的生命独特性的同时,摒弃了绘本中那个——按照安东尼(Anthony)的说法——“非常好莱坞式”的结尾。因为一个男孩子在微风中、落叶的旋转中、纸飞机的盘旋中感受着他的自我,这样的自我既独立于环境也独立于和周围世界的关系,或者说正是“我”对“独立存在”的发现,让他感受到了世界的独特与生动。当学生们在课堂上也有了“感同身受”的艺术体验——以舞蹈的方式体验旋转与飞舞,也将自己的感受表达折成纸飞机送给风与天空——他们呈现出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都是他们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既然如此,在绘本的结尾又何须按照成年人的套路画蛇添足地让一个女生来解救他于孤独呢?ETFO课程坚持艺术学习与学生心声的呼应,而尽量不把外来的力量强加给学生。这才是艺术学习的本真状态。

“艺术是由想象、思想和情感构成的。思想熔炼想象,而且赋予想象以形式,而想象使形式充满生机,情感则使思想和想象的产物高尚化,并为它们提供情感色彩。”16一个世纪前的达尔克罗兹是在論述艺术创造,而今天,想象、思想与情感的相互作用也同样对多感官艺术教育具有极大的利用价值和卓越的效果。叙事艺术,正是将想象、情感与思想同时引入艺术教育的最佳媒介。在我们大量的所谓“多元绘本艺术课”仅仅局限于绘本的形象性,最多注重故事性的时候,ETFO课程全方位地对叙事艺术的各种要素——人物、情感、叙事节奏、手法等方方面面,做了深度的挖掘与运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在艺术学习过程中的想象力、情感介入和心理认同,以此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学习效果,深刻的艺术体验、理解、认知与记忆。根据认知心理学的“水平加工模型”(levels-of-processing model)和“平行分布加工模型”(parallel distributed processing model),最佳的学习效果都需要我们在学习时既注重深入的意义理解与加工,也需要在多种知识的网络中进行整合式存贮与提取17。ETFO课程利用叙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也利用叙事引入了美术、表演、舞蹈、文学、音乐等多种艺术课程,在多感官的艺术教学中,学生不仅体验到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关联与联通,也在认知层面将多种艺术整合成了知识网络,在一种整体的艺术观中,形成对每一门艺术的深刻认知。

虽然,ETFO课程对叙事艺术与多种艺术门类的联结还有更多可以开拓之处,但相对中国当今儿童艺术教育的偏单科性与技巧性,尤其对于艺术启蒙教育,ETFO极大的借鉴价值确实不容忽视。

猜你喜欢
门类绘本想象
李欣:小众门类征集反而更占优势
快乐的想象
绘本
绘本
一生
绘本
千奇百怪的动物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追光逐影
《耳畔流光:中国历代耳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