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日记:幼儿心灵深处的自然表达

2019-09-10 07:22封媛媛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趣事蚂蚁日记

封媛媛

在幼儿园绘画教学中,教师往往存在着“重教轻学”“重灌轻导”的问题。有的教师忽略了幼儿本身的“想法”,未能真正给幼儿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有的教师未能真正“按需施教”,幼儿的认知需求和实践体验未能得到真正满足;有的教师“按部就班”开展绘画教学活动,致使幼儿缺少独立的自我创作和自由构思的机会。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尝试了绘画日记的教学形式。

一、绘画日记概述及特征

绘画日记就是鼓励幼儿每日或者每周将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通过绘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再加上一些想说的话,注明日期,并记录在册。绘画日记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形象性,能准确反映幼儿的心理活动历程和轨迹,便于幼儿表达;二是开放性,能够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尽情创作和主动展现;三是长期性,能够让幼儿在持之以恒的训练中养成良好习惯,利于幼儿加深自我认知。

二、绘画日记运用的理论依据

⒈建构主义理论。皮亚杰、维果斯基等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其核心的内容就是以儿童为中心,强调儿童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让儿童在自我建构的过程中发现精彩和亮点。

⒉元认知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认为元认知反映或调节认知活动的任一方面的知识或者认知活动,是个人对认知领域的知识和控制。后来,斯滕伯格将元认知定义为关于认知的认知,认知包含对世界的知识以及运用这种知识去解决问题的策略,而元认知涉及对个人的知识和策略的监测、控制和理解。这种认知需要通过一定的外在表现形式予以呈现,让儿童能够有更多的自我参与修正的机会。

⒊有意义理论。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非任意的)和实质性的(非字面的)联系的过程。绘画日记就是引导儿童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等通过一定的图画予以表达,以此来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帮助他们在绘画探索中获得丰富的认知感悟体验。

三、绘画日记运用的策略

⒈观察世界,绘出亮点

绘画从模仿开始,模仿则以观察为始。幼儿只有学会观察世界,才能为绘画日记提供必需的素材。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世界,让他们在主动融入自然和生活中丰富感知,获得不一样的发现。教师要鼓励幼儿带着好奇心和新鲜感观察世界,让他们用心品味自己的所见所闻,从而为绘画日记做好铺垫。比如,在组织“公园半日游”活动中,我请幼儿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并画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事物。有的小朋友画出了平静湖面上,一家三口人在撑船游玩,表现了家庭其乐融融的景象;有的小朋友是画出了自己班级小朋友排成两队,手拉着手一起前行的场景;有的小朋友画出了树枝上停着的鸟儿,在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等等。幼儿虽然画得很稚嫩,但他们所表达的内容却丰富多彩和亮点十足。

⒉表达趣事,明确目标

聚焦核心要点表达,能够让幼儿形成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利于幼儿明确表达的方向。儿童表达自己的观点从“牙牙学语”开始,而激发他们主动倾诉的灵感源泉则是生活中的趣事。教师应多从趣事出发给幼儿指点,并进行发散,利于幼儿在明确目标中深化识记,在探索前因后果中形成严密的思维方法,也会为幼儿绘画出自己的心声奠定坚实基础。

表达趣事的过程,就是幼儿自我收集素材和筛选信息的过程,也是充分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表达的过程。比如,果果小朋友带来的图画书里竟然藏着一只长尾弄蝶标本。长尾弄蝶拖着长长的尾巴,翅和躯体背面有绿色的光泽,吸引了小朋友们的注意。幼儿有的问这只蝴蝶为什么会被制作成标本;有的问蝴蝶被制作成标本会疼吗;有的问蝴蝶全身碧绿,不穿衣服,冬天会冷吗等等。这是一只蝴蝶标本引发的“蝴蝶效应”,里面更是有着无穷的童真和童趣。我建议幼儿先去观察真实的蝴蝶,寻找自己问题的答案,然后再请幼儿画出自己心目中的蝴蝶,并鼓励他们带上自己的作品向父母进行介绍,与父母一起分享其中的趣闻,在使幼儿感受成功的同时激活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

教师围绕幼儿感兴趣的某个话题进行拓展,多给幼儿自我创作和想象的机会,能够让幼儿的绘画日记变得更有情感和趣味。结合趣事内容,教师可鼓励幼儿多融入此情此景中,多帮助他们在想象中找到更多的运用切入点,深化自己的感知体验。教师应帮助幼儿在收集整理相关内容中形成一定的思辨方向,为绘画日记奠定坚实的基础。

⒊鼓励交流,画出不同

互动协作能培养幼儿团结的精神,利于幼儿在相互交流和讨论中发现更多的与众不同。绘画日记需要幼儿说出自己的理解与想法,需要他们在彼此沟通中准确表达自己的心愿,需要他们在讨论中碰撞出耀眼的思维火花。这种火花就是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思维的“燎原之火”,就是幼儿进行丰富多彩的绘画日记的必要“生成点”。比如,甜甜小朋友将半块糖果丢在了地上,没想到10分钟不到竟然招来了一群蚂蚁,出现了“蚂蚁搬糖”的现象。幼儿纷纷感到好奇,更惊讶蚂蚁搬糖时的团结一致。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蚂蚁为什么要搬糖呢?”有的幼儿认为蚂蚁也爱吃糖,它们不怕蛀牙;有的幼儿认为,蚂蚁在准备过冬,它们要储备食物;有的幼儿说蚂蚁在准备晚餐,它们想为自己的家人奉献一顿最为可口的晚餐……幼儿能根据自己的想象说出各自的理解与感知,能够有针对性地筛选相应的内容,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我请幼儿绘画出蚂蚁搬糖和搬运糖到家后的相关情形,结合他们在讨论交流中的收获,让他们感受到“劳动是光荣的”“劳动也是快乐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等思想情怀。

聚情绘画,能让绘画日记更加出彩。教师要多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帮助他们在自我联想和创作中丰富认知、思维和情感。在幼儿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适当对幼儿的选材、构思、造型等予以指导,帮助他们形成更多的认知与感悟。教师可建議幼儿在自己的绘画日记中用笔圈画出精彩之处,以便留念。

⒋点评作品,博采众长

绘画日记画的是幼儿的构思,体现的是幼儿的智慧。教师鼓励幼儿主动点评作品,引导幼儿之间相互学习与切磋,取长补短,能让他们对绘画日记保持高度的热情,满足幼儿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点评作品,能使幼儿在相互学习中获得不一样的感触。比如,在参观了动物园后,幼儿以“最喜爱的动物”为题画出相应的内容。有的幼儿画出了狗熊寻找食物的情形,有的幼儿画出了猴子在树上蹿上跳下的情形,有的幼儿画出了长颈鹿吃树叶的情形……这些作品来源于幼儿的仔细观察和主动想象。在欣赏了相关作品后,教师可建议幼儿就其中的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幼儿说出自己发现的精彩亮点和不足之处,并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看法。通过这样的点评,幼儿能对自己的作品与同伴的作品产生更为深刻的认知。

四、绘画日记运用的反思

在运用绘画日记中,教师应关注如下几个方面:1.重视幼儿的差异,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主动创作相关的作品,切实保护好他们的热情和好奇心。2.多给幼儿肯定与欣赏,即使再蹩脚的作品,也会有其一定的闪光点。3.多鼓励幼儿展示作品,以唤醒和增强他们学习创作的激情和内生动力。

猜你喜欢
趣事蚂蚁日记
我们会“隐身”让蚂蚁来保护自己
蚂蚁
春天的趣事之狼狈逃窜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
蚂蚁找吃的等
街头趣事还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