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小”题目,解决“大”问题

2019-09-10 07:22陈帮春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2期
关键词:小学阶段语文教学

陈帮春

【摘要】“题好文一半。”一篇好的文章,必定有一个最契合的题目。题目是一篇文章最精炼的概括,其中或包含了作者的意图、编者的倾向,或诠释了文章的主线,表达了隐含的情感。小学阶段,阅读文章篇幅较长,部分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距较远,学生理解难度较大。题目以其简短精干的形式出现,却常常被教师和学生忽略。加强对题目的分析,充分利用课文题目进行语文教学,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攻克阅读理解中的重点难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阶段;课文题目;语文教学

课文题目与文本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文章主题、思想的高度概括。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小”题目做文章,解决学生阅读理解的“大”问题,从而实现有效的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对同一个题目、同一类题目予以随文仿写,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又能有效地迁移文本的写作方法。

一、破题入文,了解文章大概事

对于小学生而言,课文往往较长,难以下手。教师可以尝试从题目入手,让学生围绕题目提问,再在自己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获取文章的主要信息。教师应适当引导学生的提问,使之能最大限度地暴露文章的主要信息,涵盖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

如《草船借箭》一文,针对题目,我们可以提问: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去借箭?为什么要借箭?如何借箭?借箭的结果如何?学生一个一个回答上述问题,会得到一些零星的信息,将这些信息串联起来,就能得出本文的主要内容:三国时期,在赤壁军寨,周瑜因妒忌诸葛亮而要求他在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通过观察气象、利用人心等手段,从曹军处“借”来了箭。

再如《詹天佑》一文,我们可以问问,詹天佑是谁?男的女的?做什么的?他是一个怎样(性格)的人?他做了什么(贡献)?人们(作者)对他的评价如何?

类似的课文题目还有很多,几乎所有的课文题目我们都能提出几个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学会看题目提问题,再自主地找答案,学生能够充分、有效地预习课文,再将问题的答案串联起来,组成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文本概括能力效果明显。

二、扣题设问,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应针对不同的题目,提出能够挖掘文章内涵和中心的问题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意图和情感。

《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采用间隔符号将文章最重要的几个信息并列出来。学生很容易发现“童年”是文章的主题,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而“骆驼队”是贯穿全文的一个线索,那么“冬阳”呢?此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冬阳”给人的感觉是温暖的、舒服的,这个词语放在题目中的第一位,给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让读者跟随作者回忆童年时感受到的更多的是温馨,而不是遗憾。

例如《猴王出世》一文,教师可以设问:“哪有人一出世就是王的?石猴是如何成为王的?它一出生就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王者风范呢?”层层挖掘这些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感受石猴的形象,体会石猴的性格特点。

扣题设问是教师基于教学目标、抓住题目的核心词语提出的引领课堂教学环节的问题,跟之前的学生自问自答式提问不一样,这类问题需要兼顾趣味性、层级性、引领性,是教师精心设计的。

三、换题对比,摸清本末知中心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作者或编者选择的对文章最恰当的概括,所以题目中必然隐含着作者或编者的思想和意图。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或编者的意图,进行文章分析时,我们可以尝试将题目更换,以了解作者拟题的初心。

以《穷人》一文为例,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文章描写的是沙俄时期的故事,离学生较为遥远。虽然文中多处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向我们展示了渔夫一家的贫穷,但作者要表达的重心却并不是他们如何“穷”,而是贫穷背后的善良。那么,作者为什么要用“穷人”作为题目呢?如果换成“桑娜”,或者“渔夫与妻子”这样的具体人物,与“穷人”这个题目有何不同呢?通过换题,学生能够明白,作者要赞扬的是一类人,而桑娜与渔夫只是这类人的代表,贫穷是他们的一个共性,但贫穷背后的善良才是作者想要讴歌的伟大精神。

再如《月光曲》这篇文章,题目是“月光曲”,如果把题目换成“《月光曲》”会有何不同?学生通过比较发现,“《月光曲》”指的单纯是一首乐曲的名字,如以之为题,文章的重点应该是这首曲子的内容;而题目为“月光曲”指的却是有关《月光曲》的传说故事,以此为题才能更好地诠释文章的主要内容。

乌申斯基说:“比较方法乃是各种认知和思维的基础。”有时我们单一地看事情,很难发现其间的问题,通过比较,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去发现,促进学生去思考。

四、拟题训练,读写能力互转化

小学阶段的阅读理解题目中,关于题目的习题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给文段拟题目,另一种是分析题目有几层含义。通过破题、扣题、换题的训练,学生对题目的隐含含义有一定的认识,在分析题目含义时,都能从表面意思和深层含义出发,深层含义往往是与文章主题、主人公人物形象有关。

但要逆向拟题目,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难的。一篇文章的题目不一定是唯一的,但却能找到较为合适的。因为文段是作者写的,在拟题目的时候,必须要充分考虑作者的思路。一般来讲,题目的类型有主旨型、内容型、问题型、象征型、时地型几种。不同的文章适合不同类型的题目,学生在拟题目时可以参照以下方法:

1.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常常可以作为题目,类似的课文有《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别饿坏了那匹马》《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等。

2.记叙文中,点明中心的词语或句子常常可以拟为题目,如《將相和》《金色的鱼钩》《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

3.对于一些较为明显的借物喻人的文章,题目一般拟定为借的那个“物”,如《白杨》《落花生》等。

拟题训练是阅读理解的逆向思维,是读写能力的相互转换,学生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借用一些方法完成,还需要在平时的阅读理解中多加训练。

五、仿题写作,迁移方法提能力

模仿是人类的天性,很多知识与技能都是通过模仿获得的,写作也是源于模仿。仿写课文是小学习作教学中的一种常见形式,具有基础性、实用性的特点。小学生习作大体经历“取材——构思——表达——修改”四个阶段,一篇仿写范文也可以从以上几个环节着手。

对于题材适合小学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交叉的文章,我们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构思同样环境下的不同情节进行仿写。如《钓鱼的启示》一文,与学生的生活有交集,较易写出学生的真情实感。全文先叙述经历、再得出人生感悟的表达方式也是学生仿写的重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同题仿写。同样是钓鱼,我们会在哪里、用什么方法钓?我们会在钓鱼的过程中遭遇什么事情?又能获得什么启示呢?迁移作者的写法,模仿文章,对钓鱼的环境、过程、心理进行细致的描写,使学生也能写出优秀的文章。在同题仿写的基础上,还可以模仿课文题目,进行同类型题目的仿写,如“______的启示”。

对于表达方式较为突出的文章,我们主要模仿其写作手法、写作语言等进行仿写,如《白杨》一文采取借物喻人的手法,我们可以模拟这个题目,仿写一篇《蜡烛》;或者如《山中访友》一文,采用大量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将山中的一切看作朋友,我们可以仿照课文,写一篇《校园访友》《公园访友》等。

仿题写作需注意时效性,一般情况下学完一篇课文就马上要组织学生仿写,仿写前进行指导,对于题目的审题要有倾向性,抓住原文的题材或结构、表达进行仿写。

综上所述,语文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资源,课文是我们教学的主要内容,充分利用每一篇课文,利用课文题目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进行训练,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文本探究,实现高效课堂的構建,让语文课堂更加丰富,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吉燕华.让“题目”成为阅读的航标——谈如何从题目入手进行高效阅读[J].名师在线:教学案例,2017(12).

[2]刘晓晓.小学高年级仿写教学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8,6.

[3]相正平.浅谈从题目入手设计课堂本源性提问[J].语文月刊:语文教学,2012(4).

猜你喜欢
小学阶段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引导实践探析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优化策略
试论小学阶段开展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