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构建五年制高职素质养成教育的课程体系

2019-09-10 07:22裴慧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课程体系

裴慧

摘要:五年制高职所招生的学生总体而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识水平普遍偏低、家庭对于学生的学业无法形成有效的管理,所以针对五年级高职学生的特点设置素质养成教育课程,构建起道德、身心、艺术、人际交往等四大体系融会贯通的课题体系,并在学生的五年学制内进行设计和安排课程,实现五年制连贯的素质养成课程的开设,辅助一定的课外实训和实践,并通过线上和线下课程联动的模式,为学生打造全方位、立体的素质养成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为他们将来的求学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素质养成教育;课程体系

五年制高职的具体概念界定为:由部分重点中专院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经省有关部门批准举办、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学制五年,毕业后发给省教育厅验印的大专文凭。是初中毕业生上大学(大专)的一条捷径,也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来说,五年制高职学生人校前三年为中专阶段,主要学习高中文化知识,后两年为大专阶段,主要学习大学专业理论知识。也有的学校采取“2+3”的教育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学习基础知识,后三年升入大专,编入高职相关专业班级,进入大专知识学习阶段,毕业后由学校颁发大专毕业证书,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监制、国家承认、普通高等学校统招的大学专科文凭。

一、针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特点开设素质养成教育课程

五年制高职,是初中毕业生就读大学(大专)的一条捷径,但是由于五年制高职所招收的学生,主要来源为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和中等师范录取分数线以下的学生。这些学生因为考试分数较低而无法进入心仪的高中继续求学,转而投身到五年制高职就读,希望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避开高考而获得进入大学就读的机会。这些学生由于大多数为初中生,所以,他们在进入五年制的高职学习后会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入学成绩普遍偏低,学识水平较差

由于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业成绩都属于班级中的中下段,他们对于初中知识掌握的能力普遍较差,有些学生的理科成绩尤其差。但是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并非在于智力因素,而是这些学生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的能力没有养成,导致他们整体的学识水平都较差,文化课的基础也普遍较差。

(二)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缺乏兴趣

五年制高職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也不浓厚,学习程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对于他们进入五年制高职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

(三)处于青春期,自主意识发展不够完善,情绪容易冲动

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入学年龄多数为16~18岁,正是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有较强的叛逆倾向,属于情绪性格主导行为敏感时期,即行为受情绪性格影响较为直接、讲义气、易冲动。个体之间盲目从众性、模仿性强。在是非判断上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一时期的学生,面对心理和生理的高速发展期,在行为上自控能力较弱,比较容易出现沉迷于某一行为难以自拔的现象,例如,玩游戏、看小说等等,这也会削弱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家庭缺乏学生教育行为的有效管理,无法辅助学生学习

对于大部分就读高职的学生而言,家长或者文化水平太低,难以辅导学生的学业;或者由于忙碌没有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业,这都导致学生在学习上碰到问题时,很难向家长寻求到援助和支撑。

而五年制高职的学生需要再接受大专教育,如果不能在前面的学习阶段有效打好基础,后面就很难完成学业了。素质养成教育课程的设定,除了要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之外,还需要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在素质养成教育中,侧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所以,在高职学生的素质养成课程中,人文素养的提升对于学生人格的塑造、自我意识的形成、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这也必然成为素质养成课程的重点内容。

人文素养是素质养成教育中最根本的内涵和环节,“能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积极进取、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养,能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人文现象和文化,从而对人文精神产生兴趣和感情,建立人文知识体系,掌握人文方法,形成良好的人文底蕴和健全的人格;能使学生理解和包容多元化社会,增强社会责任心,拥有高雅的生活情趣、高尚的精神追求、健康的审美观点、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等。”在高职学生的素质养成课程体系的设定中,人文素养的相关课程所占的比例就需要加大。

二、五年制高职素质养成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

高职学生的素质养成教育课程需要包含四大体系:道德素养、身心素养、艺术素养和人际交往素养。逐步培养和提高每一个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知识能力素质、身体健康素质等,使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大体系所包含的具体课程以及学时及相关的实践和实训学时见表1-表4。

三、五年制高职素质养成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方案

素质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几门课程所能解决的问题,素质养成课程体系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分别从道德、身心、艺术、人际交往等四个方面去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养成。这四个方面中,道德素养的提升可以帮助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身心素养可以让学生们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锻炼健康的体魄;艺术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人际交往素养则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与人沟通和交往的能力,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素质养成课程的这四大体系的构建,最终的目的是辅助学生更好完成他们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减少青春期心理产生的大波动。

素质养成课程的四大体系相互促进,在课程的建设方案和课程的具体安排上,可以从以下几点人手:第一,素质养成课程体系需要涵盖学生的学制(五年),期间不能间断,在课程的安排上需要精心设计。素质养成需要长时间的熏陶,如果仅仅只靠几节课或者一两个学期来完成是不现实的。所以,在对学生专业课程的设计中,需要将素质养成教育的课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四大体系相互交融、涵盖学生的学制(五年),保证学生能够在求学期间不间断地接受素质养成教育。同时四大体系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也要精心设计,初始三年进行养成教育体系课程的基础课程的讲授,等到进入高年级以后,开始进行养成教育的提升课程的讲授,这样连续不断地在学制内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得学生能够逐渐养成自身的素养。

第二,素质养成教育课程需要和实训、实践活动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让学生在课内、课外都能接受持续的素质养成教育。素质养成教育课程除了课内的讲授之外,还需要和课外的实践、实训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在求学期间得到全方位的熏陶,并且能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进行实践。所以,在每一体系的素质养成课程中,都设置了相应的课外实训、实践的相关内容,在课程的实际安排中,可以根据相应的课程体系安排一定的实训、实践活动内容。

第三,为了强化素质养成课程的熏陶效果,可以引入线上教学模式,和线下教学模式结合起来。线上课程可以采取选修课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手机、电脑等自行完成。线上课程可以是线下课程内容的延伸和细化,让学生能够不间断地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素质养成的培养。

但是,素质养成课程体系的构建一定要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同时需要坚持在五年学制中不间断地进行课程的开设并辅助一定的课外实训和实践,这样才可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素质养成教育对于五年制高职的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是他们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辅助课程。尤其是针对这些身心尚且幼稚的学生而言,素质养成教育可以帮助他们顺利度过懵懂的青春期,为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五年制高职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老年大学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基于五年制高职学生特点的教育策略研究
五年制高职护生谦虚心理品质培养实践研究
五年制高职班主任学生工作的探讨
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