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教学中的核心素养渗透

2019-09-10 07:22高瑞侠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8期
关键词:区域地理

高瑞侠

摘要:中学地理教学要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意识,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水平。本文以必修3教材教学案例分析为例,阐述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图文转换”“类比分析”和可持续发展观在实际教学中的渗透。

关键词:区域地理 核心素养渗透 图文转换 类比分析 可持续发展观

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科的一个分支,对区域地理的研究需要利用综合思维,广泛联系。高中地理必修3中“区域地理”的教学目标不同于初中阶段的“对区域初步认知”,而是上升到“以区域为研究对象,探索地理原理和规律,综合分析解决区域地理问题”。因此,对于高中地理必修3的教学不能就本讲本,只重知识传授,而要通过地理方法的传授和地理核心素养的渗透达成教育教学目标。

一、图文转换

“图文转换”是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学好地理应当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实现图文转换的过程是体现综合能力、技巧性、创新能力的过程。它要求学生根据图表中所呈现的相关内容,分析图名、图例、坐标刻度等显性信息,结合所学找出这些材料背后隐含的有用信息,对图表材料进行综合性分析和推理,然后用地理学科语言有条理、简要地表述出来。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利用好图文转换,既可以传授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能力。

案例一: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和治理.

人教版地理必修3《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这一节的教学重点有两大方面:一是掌握流域(区域)开发背景;二是针对如何结合流域(区域)的背景进行流域的综合开发,学生能够提出流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通过分析教材我们发现,教材的文字部分并没有对流域开发的措施进行全面的阐述,流域开发的措施有很多方面都蕴含在教材第53页图3.18“田纳西河的综合开发与治理”中。教学中如何结合图文,如何实现图文转换,指导学生归纳出流域开发的措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指导学生实现对图3.18的图文转换,并结合文字介绍归纳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如下:

(1)以梯级开发为核心,充分发挥其防洪、发电、改善航运等综合效益。

(2)利用电力、矿产、森林资源等优势,建立工业体系。

(3)防洪抗旱,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农业现代化。

(4)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促进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的发展。

(5)调整农业结构,植树种草,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二、类比分析

类比分析是区域地理研究中常用的、操作性强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事象的认识,对地理原理的理解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二:“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与“雨林被毁的原因”。

人教版地理必修3《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和《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这两节都是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内容,两种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很多方面有可比之处,尤其是成因,虽然具体的人类活动差异较大,但其根本原因还是相似的。

荒漠化和雨林被毁原因的教材主要内容:

P18页第二段“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P30页图2.20“雨林被毁的原因”。

引导学生对荒漠化和雨林被毁的成因进行以下类比分析:

三、一分为二的评价观

地理事物内部具有可分性、矛盾性。分析高中区域地理问题时,要以一分为二的评价观为指导,这样才能更加全面、透彻地分析问题。

案例三: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人教版地理必修3《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一节中对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的阐述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2)市場广阔;

(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这样的知识体系易让学生误认为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只需分析有利的方面,不需要分析不利的方面。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既要分析有利条件,也要分析不利条件。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归纳如下:

有利条件:

(1)资源条件:煤炭资源丰富,储量大;

(2)开采条件:埋藏浅,煤层厚,开采条件好;

(3)市场条件:我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市场广阔;

(4)交通条件: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不利条件:

(1)运输能力:煤炭的外运能力不足;

(2)水源条件:水资源短缺;

(3)技术条件:煤炭的开采技术相对落后。

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目的是既要当前发展好,也要未来发展好。我国人均资源量不足,生态环境脆弱,环境问题突出,选择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渗透是全面提升中学生地理学科素养,促其未来造福全国人民的必然选择。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包括生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经济持续发展又包括农业、工业(主导工业和工业体系)和第三产业的持续发展。

案例四:山西省的可持续发展。

在人教版地理必修3《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节的教学中可以引申出这样一个问题:结合教材和所学,提出促进山西省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这个问题的提出主要是为了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并提高其总结归纳能力,让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教材,联系德国鲁尔区综合整治措施的相关内容,总结归纳促进山西省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1)合理开发煤炭资源,加强煤炭的力力转换,变原煤输出为电力输出;

(2)促进工业三废的再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走循环经济之路;

(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4)结合土地复垦,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发展现代化农业;

(5)促进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进行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

(6)提高植被覆盖率,治理水土流失,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7)完善教育体制,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由于区域地理教学承载了学科思想的渗透,承载了学生地理能力的提高,而且区域地理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特点,因此在地理必修3的教学中要用恰当的方法,以“批判性”的态度重组教材、拓展延伸,完成教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光磊.生态与生存[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

[2]何美珑.新课程地理课堂[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

[3]高俊昌主编.地理(必修3)[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区域地理
学案教学法在高二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实用性探究
浙江选考模式下的区域地理复习策略研究
区域地理复习课教学设计
分析高中区域地理学习的盲点及策略
突破区域地理软肋,提升高考复习动能
区域定位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方法探讨
基于学习过程的高中区域地理教学调查与分析
区域地理案例教学有效开展策略
浅议高中区域地理复习教学策略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