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学情,优化数学教学

2019-09-10 07:22余璟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8期
关键词:数学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余璟

摘要: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过度关注课堂效果,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预设思路进行学习,眉毛胡子一把抓,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发展。新课标指出,数学活动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基于学生的学情,教师要基于学生认知、学生生活、学生思维,充分了解学生、立足学生,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突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学生学情 数学素养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其核心目标就是确保学生数学多方面能力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具体的教学活动必须立足学情。无论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历,还是对知识的有效积累,都会对具体的学习成果产生极其关键的影响。教师只有准确把握学生差异,才能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才能全面保障教育的实效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学生学情展开教学,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现状,另一方面能够使其对教学内容以及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及时调整,从而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全面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一、基于学生认知,设计“匹配性”教学情境

很多教师在组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会脱离学生的实际,完全依靠个人主观经验,这是对学生学情的极大忽视,所设计的教学情境很难与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水平相吻合。教师首先应准确把握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这样才能结合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设计“匹配性”教学情境。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在运算方面能力极其有限,所以很难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把握准确的思路,教学实践中,可以立足学情,为学生创设与其相匹配的情境。如,在计算“6+3-4=”时,为了易于学生理解,可以创设情境:在第一学习小组中,之前有6名组员,老师重新增加了3名新成员,之后又调走了4名,那么第一学习小组现在一共有多少位组员?将混合算式成功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能够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算式的本质,也易于学生理解,而且能够从中了解清晰的计算思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能基于这一算式,了解应当分成两个步骤计算。在对抽象算式进行具象化呈现的过程中,学生们既能快速把握问题核心,也能基于这一过程,针对混合加减法中的具体运算过程以及运算方法获得更深层面的理解。

二、基于学生生活,选择“生动化”教学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他们选择生动化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他们数学学习的情感。

(一)让教学内容源于生活实际

华罗庚认为,人们大都会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枯燥乏味之感或者留下神秘难懂的印象,主要原因在于其脱离了实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地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场景,这样就能使原本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更直观地呈现于学生面前。这样针对新知的学习才能接近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区,才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促使其自觉完成新知的悦纳。

例如,笔者在教学“复式统计表”时,并未选择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而是首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调研活动:了解班级学生的社团参加情况。之后从中选择参加人数最多的4个社团,并带领学生调查这4个社团中男女生的人数,最后对这部分数据展开全面整理。完成上述所有环节之后,向学生提问:“如果将大家所看到的这些数据制成统计表,你认为哪种统计表更合适?”这一问题提出以后,很多学生认为单式统计表最佳,因为其具有简洁性以及直观性特点。于是,根据学生所制作的单式统计表又提出问题:(1)在这4个社团中,哪一个人数最多?哪一个人数最少?(2)4个社团中,男女生各自共有多少人?很快学生就能够对问题(1)做出准确回答,但是单式统计表实际上并不能直观地呈现问题(2)的答案,所以有学生想到复式统计表。这种制作复式统计表的过程,有益于促进学生对相关的知识深入理解以及高效掌握。

(二)让教学内容紧扣生活经验

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需要综合运用大量的数学知识,但是教材的编排明显呈现出滞后性特点,实际上并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把握,特别是所学习的知识,这样才能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教学。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合理规划,选择与其相匹配的教学素材,进而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例如,笔者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通过课堂练习的方式,已经准确把握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当小数的单位为“元”时,学生很少出现错误,主要原因是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具有一定的购物经验,而且“元、角、分”的概念正是来自生活,所以针对1元等于两个5角已经非常熟悉,此类练习自然能够做到得心应手。但是,当要求学生在给定的图形中标示出0.5时,很多学生便出现了各种错误,因为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小数和分数实际上是完全独立的概念,分数可以在图形中进行表示,但是小数的概念更为抽象。缺乏教师积极有效的指导,很难使学生聚焦于其中的关联。所以,可以在教学素材的选择中以“元、角、分”作为引入,并以小数在图形中的表示作为课堂重点教学内容,依托于图形这一载体,在学生当前的知识以及直观的图像之间建立关联。这能够有效打通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实现二者的相互转化。

三、基于学生思维,确定“精准化”教学重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而且要结合恰当的教学素材。除此之外,还要明确教学的重点,立足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展开教学。这里所指向的重点不能完全等同于教材所给定的重点,而是通过对学生的认真观察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总结出的重点和难点。只有有效突破这些重难点,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有所突破,有所发展。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时,位数相同的加减法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准确计算,也能够保障清晰的思路,所以前半部分的课堂教学活动基本能够顺利开展。但是在计算不同位数的小数加减法过程中明显出现了困难,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够得出正确结果。通过分析,笔者发现问题主要集中于学生在对齐位数时出现了错误,导致结果错误。之后,笔者向学生提问:“实际计算过程中,为什么要对齐的是小数点?”很多学生不明所以。由此看来,学生们所掌握的只是基本的算法,并不了解算理,不知道只有单位相同的数才能进行加减。所以对于本堂课而言,笔者认为教学的重难点在于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加减法运算。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之后再结合学情对重难点内容展开深入教学,这样学生才能有效完成知识点的消化和吸收。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脱离学生的学情,只有充分把握学生不同的学习状态才能对教学方向进行及时调整,才有助于激发学生智慧、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层面的理解。对于数学学习来说,它是以知识为对象而展开的不断探索以及不断重组的过程,教师需要立足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和经验,并以此作为教学的关键基础,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突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才有助于保障教学效能,促进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朱芹.整合教学,让数学学习更有意思[J].小学教学研究,2019(6).

[2]于毓青.以学情前测看小学数学课堂调整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6(22).

[3]刘小娟.数学情境,我们追求什么[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22).

[4]陈小建.例谈小学数学情境的有效创设[J].广西教育,2016(5).

猜你喜欢
数学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