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前教育“小学化”研究:逻辑与启示

2019-09-10 07:22汪桂霞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5期
关键词:小学化美国课程标准

汪桂霞

摘要:美国近一个世纪以来开展的一系列学前教育课程改革,迄今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全球范围内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在其教育模式推行的同时,美国学前教育也伴有“小學化”现象。探究美国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背后的教育哲学逻辑、核心标准和制度成因,对我国学前教育“去小学化”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  学前教育  “小学化”  课程标准

2018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颁布实施《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在此之前也出台过一系列的指导意见,要求坚决规范学前教育教学。从目前的操作层面来看,学前教育小学化存在过度解读和矫枉过正的倾向,以致有些幼儿园连正常的幼小衔接工作都不去做了,这有违教育规律,损伤的是幼儿群体的利益。通过考察和审视美国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借鉴其成功的经验,有助于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得到科学的研判。

一、美国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的哲学逻辑

18世纪,西方教育界对学前教育的看法和现在完全不同,儿童时代在当年被看作可怕的时期,因为孩子们对疾病的抵抗力差,很容易在幼龄时患病死去。父母恨不得孩子们赶紧长大成人才好,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教育被视为完全没有必要。19世纪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教育家开始尝试各种不同的学前教育模式。1840年,学前教育的鼻祖弗里德里希·威廉·福禄贝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他在游戏本能、人性教育、劳作关系、社会因素、感情教育方面的教育理论,至今仍然是美国学前教育界奉行的主流理论。实际上,美国许多学前班都附属于优秀小学,所以进入这些学前班就等于一只脚已经跨入了好小学。而如今,美国社会已掀起一股重视学前教育的热潮,联邦教育部还规定幼儿在入园前必须接受幼儿园准备度测试,测试的结果将会对改善教学、促进教育公平、因材施教、提升学业产生一定帮助。因此,美国社会对于幼儿早期教育和认知水平的进步尤为关心,很多双职工家庭选择将孩子送到各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机构,让其接受一定的超前学习。

对全美幼儿教师教育理念的相关调查显示,80%的幼儿教师认为,幼儿园不仅仅是儿童生活和健康成长的场所,其更大的意义在于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为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做好铺垫。密西西比州曾经对幼儿升学能力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一些地方有超过10%的幼儿由于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问题而无法获得小学的升学资格。那么在教育体系高度完备的美国社会,如何培育儿童的升学能力?答案在美国学前教育的实践和发展中显而易见:以往在小学一年级阶段学习的算术知识,现在要求在学前教育阶段就要掌握;以往只需要关注儿童健康成长、领着做游戏的幼儿教师,现在要兼顾儿童生活和学业水平方面的发展;以往只要求儿童能按老师引导完成游戏任务的幼儿园,现在却要求整体幼儿都能够获得相应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认知水平。实践证明,超前接受“小学化”教育形式和内容的儿童在升学时能够比同龄人展现出更强的学习能力和更高的适应水平。

纵观美国教育哲学的发展历史,“学前教育”还是“超前教育”,一直是长期受到争辩的两大哲学问题。以当前我国社会和教育界对“小学化”问题的哲学立场来看,我们更多的是将其当作“超前教育”来看,而作为我国学前教育学习榜样的美国社会,以我们的哲学逻辑去审视,似乎也遇到了“小学化”的问题。但这一“问题”在美国其实更多地以“现象”展现出来,体现为融入“超前教育”的“学前教育”,将其完美地融入一系列学前教育课程改革中,实现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顺畅衔接,具体表现在幼小教育的衔接、教育场所的衔接、课程标准和结构体系的衔接、教师层次的衔接等方面。

二、学前教育课程的美国标准

从美国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发展规律来看,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的研判标准,是变革不科学、不合适的课程内容及教学组织方式,明确哪些课程知识和教学方式在学前教育中是“合法”的、科学的,而不是武断地去消除某种课程的表现形式 (如教材) 或某类教育内容 (如识字)。学前教育制度最为发达和完备的美国,近40年来围绕学前教育的课程标准,开展了一系列学前教育的课程改革。其中,课程标准就是在学前教育阶段,对适龄幼儿规定学习的内容、教育的效果以及课程培养体系。迄今为止,美国学前教育的课程改革和课程标准化运动在推动幼儿整体教育质量上产生了良好的功效。一方面,其促进了幼儿实践能力和认知水平的发展,为学前教育的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提供指导,以顺利实现幼小衔接;另一方面,学前教育课程标准适用于全美所有幼儿群体,缩小了儿童学业水平差距和地域教育水平差距,推动教育公平。此外,美国学前教育课程的标准化运动,也引领了全球范围内学前教育改革的实践大潮。

美国各州基本上都制定了学前教育课程标准,并开始实施学前教育课程标准或框架。美国将学前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阶段,有效地保证了学前和小学的顺畅衔接。加利福尼亚州不是最早制定早期课程标准的州,但是其在短时间内发展和完善得较好,其课程标准具有系统性、全面性、科学性的特点,堪称美国早期课程标准的突出代表。加利福尼亚州当前施行的第三卷《学前教育课程标准》,主要包括社会历史科学领域和自然科学领域两大模块。其中自然科学领域的子领域和社会历史科学领域的内容标准分别多达22条和15条。可见,学前一年级在词汇的积累、阅读方式上为小学一年级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使小学一年级的教师能够帮助学生体会词汇具有的感情色彩,从而理解阅读的真谛。

三、启示

从前文的理性探讨来看,不论基于哪种教育哲学立场,美国社会都肯定学前教育在健全儿童心智、增强社会适应力以及促进素质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但是,如果从美国发达的学前教育来看,我们所纠结的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正在美国有条不紊地发展和实践的。美国学前教育的“小学化”,正为我国“去小学化”问题的讨论提供全新的视角,特别是有助于解决学前教育如何更好地融入义务教育的问题。从美国的经验来看,“去小学化”表象上就是指幼儿园要科学和恰当地安排小学化教学内容、小学化教学方式、小学化教育环境和小学化评估模式,从本质上说就是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儿童天性。因此,并不是提前学小学的知识或者开设一些要求较高的幼儿课程就是“小学化”。从美国学前教育的哲学逻辑来看,我国学前教育“去小学化”的重点,应该是严格禁止被动灌输和“揠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行为。学前教育工作者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创新教学形式和教育方法,多采取游戏体验、动手操作、观察实践、思维拓展等幼儿能接受的方式让幼儿主动学习知识、发展技能。此外,要正确理解儿童的个体快乐感和自由感是有层次之分的,一些没有明确目标、毫无准备的游戏教学形式,看似“自由”,实际上对于幼儿起不到实质性的培养作用。

此外,美国学前教育的课程改革、共同标准和课程体系结构还为我国学前教育“去小学化”提供了重要价值启示:要重视学前教育过程中适度的“超前教育”,做好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幼小衔接;重视幼儿的因材施教,适当摄入社会历史科学领域和自然科学领域的课程内容;加强学前教育课程体系的本土化,实现课程标准的中国模式;加强课程监管,健全教师评价体系。相比较而言,我国学前教育的课程标准与美国相比,无论在体系上还是在知识结构的完备上都还有很大差距,这也是当前我国社会各界对于幼儿园“去小学化”呼声高涨并意识到错位问题之外,必须要理性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小学化美国课程标准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