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云课”教研新模式的实践探索

2019-09-10 06:01罗文世颜松
现代信息科技 2019年16期
关键词:互联网

罗文世 颜松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逐步完善,国内各级教育部门的教科研工作伴随互联网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同样面临着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从线下走向线上教研,“互联网+”形成的网络教研新模式,突破了传统地域化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开拓了教科研之间的交流合作。安顺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安顺市教科所”)基于“互联网+云课”的互联网思维和技术,从安顺当前的常态教研出发,对提升区域内教研联动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汇聚本土优质课程资源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创新了教研工作方法,很好地提高了教研工作的效率。

关键词:互联网+;云课平台;教研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9)16-0192-03

Abstract: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ternet era and the gradual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digital technology is also facing a new round of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rom offline to online teaching and research,the new mode of network teaching and research formed by “internet plus” breaks through the restrictions of traditional localization and maximizes the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Based on the “internet plus cloud class” internet thinking and technology,Anshun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started a series of practical explorations on improving the linkage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the region,promoting the professional growth of teachers,and bringing together high-quality local curriculum resources from the current norm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Anshun. It has innovated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methods,and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efficiency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work.

Keywords:internet plus;cloud platform;teaching and research mode

0  引  言

“互聯网+”成为热词,引发了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李克强总理于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明确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与此同时,国务院于2015年7月颁布《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确立“互联网+”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等11项重点行动计划,“互联网+”新模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更是推动我国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中指出要“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众所周知,“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到2018年6月为止,国内网民增长规模为8.02亿,较2017年末增加3.8%,互联网普及率达57.7%。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较2017年末增加4.7%[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要,和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是当今教育领域面临的主要矛盾。优质教育资源以及师资资源不平衡是教育平衡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关键性问题,也是难题。“互联网+云课”这一教研模式是助力教研模式新发展,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机遇。在“互联网+”浪潮中,对传统教研方式不断创新,利用信息化手段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优质师资共享,才能解决当前教育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矛盾。

1  “互联网+”促进教研形态转型

随着“互联网+”教育发展的日趋深入,针对中小学校的教育教研方式也发生了变革,经验型教研已经不能满足学校以及教研服务部门的信息互动与“互联网+”时代的资源共享需求,常规教研形态必然要进行转型,因此需要得到大数据的支撑,区域内名师培养、优质资源整合也必须得到“云课”平台技术支持。

(1)从自上而下的角度来看,国家的教育政策高度重视中小学校信息化工作。国务院于2017年颁布《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文件中指出: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积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发展,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环境。着力加强“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专递课堂”“在线开放课程”等信息化教育教学和教师教研新模式的探索与推广,整合各类优质教育资源,推进资源普遍开放共享,加快推动教育服务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2]。国务院于2018年在《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的有机融合,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文件中,“构建一体化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逐步实现资源平台、管理平台的互通、衔接与开放,实现数字资源、优秀师资的有效共享助力教育服务供给模式升级,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覆盖”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2)从自下而上的角度来看,从学校到县、市,再到省级层面,信息化教研实践相对于传统教研而言,不仅在规模和人数上有着一定的优势,而且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更多的教研部门联同学校一线老师积极主动地利用新技术开展各种各样的教研活动,信息化教研实践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新的教研模式实现了资源共享,共谋发展,中国教研网(http://www.zgjiaoyan.com/)是信息化教研的典型案例,2019年5月初调查报告显示,开展的各种教研活动已多达3000多项。大量有关“互联网+教研”实践活动的文章和报道更是被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等主流媒体争相报道。在教研实践中更是将移动直播和大数据深度融合,视频教研、大数据教研更是开创了新一波的热潮。

2  “云课”与“云课”平台教研新模式的提出

(1)“云课”是以互联网背景为前提,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有效融合,实现了将教学内容与网络结合的网络云平台的建设。它是一种互联互通的课堂,打破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实现了将微课、课件、习题、讨论融为一体的网络在线学习模式。能实现移动端、平板端等多种终端移动在线学习,为师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方法。

(2)“云课”平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资源层面,它可以快速汇集区域内优秀学科教师,提供在线教学方式云直播或云录播课堂两种模式,基于云计算的架构,搭建的新型教学环境,利用云存储技术快速便捷生成优质的教学资源,将资源都存储在云平台上;在硬件层面,用户可使用手机、平板、台式电脑等智能终端登录,实现云端上网的功能;在平台层面,用户可以在不同时间、地点进行在线交互式学习,依托互联网,在线向用户推送云存储上的各类优质教学资源,拓展了传统课堂。

(3)“云课”平台教研新模式是安顺市教科所充分利用“云课”开展各类学科优质课评比、公开课展示、专题讲座、中高考备考等大型、跨区域的市级教研活动。是利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进行理念更新、模式变革的教研实践。教研模式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网络教研,不是独立于或完全替代传统教研活动,而是对现有教研方式的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不受时间和空间约束的教学研究和指导实现教研工作新生态的精准实施。笔者在本文中将围绕实证,来阐述“互联网+云课”在安顺市中小学教研活动中的作用,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

3  安顺市教科所“互联网+云课”平台对教研助力的实践

(1)在“云课”平台开展教研,突破了常规教研活动中存在的层级和部门权威、组织和教研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让更多的一线教师能参与其中,甚至可以自行发起各类教研活动,这些都是通过改变教研主体而发生的改变。从而使得教研的主体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安顺市教科所“云课”平台(https://assjks.yunke.com)上线两年来,截至2019年4月,在“云课”平台注册的师生数达16600人,课程视频总数2361个,视频总时长589小时,视频点击次数累计31万次,形成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网络教研学习环境。

(2)在“云课”平台开展教研,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使教研知识在教师之间实现有效的联通与共享,“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把互联网思维融入教师与教师、知识与知识之间,才能让教研工作汇聚新思维、新血液。如:2017年安顺市中小学教师第二届微课程创作大赛在“云课”平台进行,共395所中小学校的3600名余一线教师报名参加。同时,6000余名教师在线观看直播,突显了跨时空、跨地域、跨学校、跨学科教师间的教学交流和协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地方课程资源建设。

(3)在“云课”平台开展教研,教研内容一方面实现了教研内容的多元化融合,另一方面跨学科、面向真实问题的研究探讨过程更是目前关注的热点,再者是除了学科知识和教学法知识以外,聚合了更多县区、学校、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如:2017年通过“云课”平台,线上线下同步直播高中音樂、初中语文、英语等10余个学科的市级优质课评比教研活动,让优秀教师课程堂影像永久保存在云平台上,同时还能带动新教师快速成长,实现城区先进学校的管理带动农村教学水平较低学校的进步,让优质资源丰富的地区带动资源匮乏的地区,发挥协同辐射作用。使我市中小学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中便捷、平等地获取本地优质教研资源。

(4)在“云课”平台开展教研,教研活动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实现个性化指导。试卷讲评是教师教学常规课型之一,它能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知识能力水平,查漏补缺,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常规课堂试卷讲评中,经常会出现学生不感兴趣、不会的学生听不懂等情况,讲评效率较低。通过“云课”平台开展“安顺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测试卷讲评”公益性微课程录播活动,首先精选示范性高中学校80余名优秀学科教师,结合高中质量监测平台提供的大数据分析,教师能够掌握更为丰富、全面的学生作答信息,精准发现全市学生共性的错题[3],其次进行有针对性的试题讲评,将重要的题型、易错的知识点按年级、分学科制作成微课程,最后用录播形式发布在“云课”平台上。学生可以合理安排课后学习时间,就个人知识点掌握情况选择性地反复点播学习,直到理解清楚,提升学习效率。

4  安顺市教科所“互联网+云课”平台教研的成效分析

4.1  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课程资源

在“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表现为开放化、移动化和个性化。安顺市教科所通过“云课”平台进行线上教研活动至今,已开展了学科优质课、微课程创作、初高中学期质量监测试卷评讲、九年级中考备考公开课、省级项目课题式培训、中小学生作文大赛、心理咨询等10余项教研活动。汇集本地大量优秀教师的优质课程视频、教案、课件、练习题等相关数字资源,有效充实安顺本地教研部门课程数字资源库。教学研究需要精准掌握课程和教学发展趋势,借助信息技术创新教研工作方法,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服务学校发展。

4.2  形成了区域内多形式的教研新生態

在传统的教研研讨活动中,全市每年会有专题教学研讨会,这对推进全市的集体教研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依靠县、区教研部门力量,教学研究受区域、人力、物力局限性很大。“互联网+”转变和创新教研机制,借助于“互联网+云课”平台开展教研,不仅能充分发挥全市各县、区教研部门的集体智慧,调动积极性,还能发挥区域内更多中小学优秀教师、名师的专业优势,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共建共享,快速提高区域内的教研质量,为区域内教研活动开展注入了新动力,有助于破解难点,有效提升全市教研工作水平。

5  结  论

在“互联网+”背景下,通过互联网支撑的各种教研形式已融入我们的教育教学研究中,它是我们常态教研在互联网平台上的繁衍创新出来的新模式。当下,应该将我们的教学研究重心逐步转移到基层学校,在学校管理中发现问题,到课堂教学中去解决学科问题。从注重教研结果转向注重教研过程信息生成,将教研评价从主观评判的方式转向为借助多种互联网工具进行更为丰富的数据采集和评估的客观评判模式。同时,依托“互联网+云课”平台,将常态化教研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实时记录,通过大数据科学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我们的教研走向基于实证的研究提供专业的分析报告。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R/OL].http://www.cnnic.cn/gywm/xwzx/rdxw/2017 2017_7047/201808/P020180820603445431468.pdf,2019-06-12.

[2]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 2017-01/19/content_5161341.htm,2019-06-12.

[3] 施佳林.基于智学网阅卷平台下高三数学试卷讲评课的实践探索——以2017年5月“福州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练习”为例 [J].福建中学数学,2019(3):47-49.

作者简介:罗文世(1974.11-),男,汉族,贵州平坝人,中学信息技术副高级职称,本科,研究方向:中小学信息化;颜松(1976.02-),女,汉族,贵州镇宁人,中学地理副高级职称,本科,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学。

猜你喜欢
互联网
互联网+背景下数学试验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改革
基于“互联网+”的京东自营物流配送效率分析
互联网+医疗保健网的设计
试论网络大环境下音乐作品的法律保护问题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浅析互联网时代维基百科的生产模式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