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境界”优劣辨析

2019-09-10 07:22蔡节
美与时代·下 2019年12期
关键词:境界

摘  要:“境界说”是王国维美学思想的理论核心,王国维所持的“境界”无优劣观与他在《人间词话》中的具体论述产生了矛盾。“境界”有无优劣之分,学者们众说纷纭,存在着诸多争议。王国维“境界”有优劣之分,评判“境界”优劣的标准就是“真”。对“真”的实现途径的探寻中,深化学界对王国维“境界”说的理解。

关键词:“境界”;优劣;评判标准;“真”

一、问题缘起

王国维的“境界”说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境界”大小、优劣之分也一直是讨论不断的焦点问题。“境界”有无优劣之分,学者们众说纷纭,存在着诸多争议。本文认为“境界”是存在着优劣之分的,且由此进一步论述评判“境界”优劣的标准,以及如何实现这一标准问题。

(一)“境界”无优劣观

一部分学者认为,王国维的“境界”是不分优劣的。譬如周锡山先生指出:“王国维认为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即不分阳刚、阴柔之高下。”[1]207周锡山先生认为王国维不区分“境界”的优劣,是一种刚柔并济的美学观的体现,“境界”没有明确的优劣之分。同样持有相同看法的,还有学者刘锋杰与章池。他们在《人间词话百年解评》一书中认为王国维明确提出了“境界”无大优劣之分,他们由此还得出了一个明确的结论:“不论诗人写出的是什么,只要是美的,就有生命力。美的世界中,没有等级。”[2]在两位学者看来,只要具有“美”的作品,都是具有生命力的,那么就不存在着优与劣、高与低、好与不好的区别。

另外,叶嘉莹先生也曾评价道:“作品中所表现的境界之大小与作品之优劣,则实在并无必然之关系……可见,境界之大小与文之优劣,以量而言,并无关系。”[3]叶先生认为,作者描述客观之景、人所遇之境、所营造出来的意境或者说境界的大小可以评之,但是其优劣不可以加以评判。与之相比,周煦良先生就要较为中立一些,他认为“境界”可分优劣,也可不分优劣。在他看来,如果作品是表现男女相思或者失恋,就只需要看文章真实与不真实、生动与不生动、深刻与不深刻的区别,而没有高与低、优与劣的区别。

(二)“境界”有优劣观

如果“境界”分优劣又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周煦良指出过,“境界”指的是一种能够体现作者的精神气质,亦或是品质,同时可以带给人以启发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就具有“境界”的优劣、价值的高低之分了。另外,姚一苇先生也在他的《艺术的奥秘》一书中讲道:“王国维所谓的高境界有两重含义:第一重为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越率真越不隔者越高。反之则相对降低;第二重为所描写的真景物真感情其共相或一般性越大者越高,反之则相对降低。”[4]其实,姚一苇先生已经在某种程度上点明了“真”的重要性,尤其是“真”与“境界”优劣的联系,这一阐述无疑给予了本文很大的启发。

同样,认为“境界”分优劣的还有学者佛雏,他在《〈人间词话〉五题》一文中也客观地指出:“境界优劣之分,主要在质而不在量,故谈词境‘大小’及其优劣,必须进而辨其‘美壮’。静安的本意也是如此。”[5]同样,以“境界”的大小看此问题的,还有徐复观先生,他在《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说试评》中认为,作家写景物的大小、作家对大小景物的把握,不仅仅是由诗人当时所处的境遇所决定,更重要的是还与作者自身的精神修养、胸襟气度相关联。他更进一步认为,大诗人应该是兼备写大景与写小景的能力,所写境界的大小,是存在优劣之分的。

二、王国维对“境界”优劣的论述

鉴于以上种种研究现状,我们在客观、辨证地梳理学者观点的基础上,还需弄清楚王国维自己对“境界”优劣持有怎样的一种观点,以及他在《人间词话》中是如何论述“境界”的优劣问题。

(一)“境界”优劣的具体划分

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的具体论述来看,“境界”实则有优劣之分。首先,《人间词话》开篇第一则便指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由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杜绝者在此。”[6]1其中的“最上”与“高格”,就意味着王国维则是以境界高低来评判作品的品第与等级的,他也以此来评判作者的品格与格调。其次,在“造境”与“写境”上,王国维虽然主张两者的统一,但他在之后的论述中,其实更倾向于“写境”。再次,在论述“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时,王国维指出:“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6]19由此可以看出,他认为“无我之境”是优于“有我之境”的。

《人间词话》第十则中有言:“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6]65李白的词胜在他所营造的极具雄浑、广阔的“气象”。透过“气象”所体现出来的格调、格局,尤其是“意境”也就足够深远。这样的“境界”是一种至上、至优的“境界”。周锡山先生曾说:“气象与格调有基本共同点,静安也喜以‘气象’作为评论的一个重要标准。”[1]180因此,“境界”有“气象”则优,无“气象”则劣。同样以“气象”胜出的,还有被王国维赞为“神秀”之词的李煜。王国维认为,词发展到李后主这里眼界便开始扩大,感慨逐渐加深,因此静安称赞道:“‘自是人生长恨水常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氣象耶!”[6]83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论述到内容与形式时,明确地指出:“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6]147由此,更胜一筹的词注重于“神”,即内容,而并非是“貌”,也就是形式。另外,王国维在论述“隔”与“不隔”时,说过“问‘隔’与‘不隔’之别……妙处唯在不隔,词亦如是”[6]172。就境界的表达而言,“隔”即直观,能够用真挚的语言描写形象,直抒胸臆。“不隔”即隐晦,情感有失真切。因此,“不隔”优于“隔”。

(二)“境界”无优劣论的矛盾

王国维在具体论述作品时,无论有意或无意,实则对“境界”已做了优劣之分,但他却在《人间词话》第八则中说:“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6]54由此可见,王国维本人所持的实则是一种“境界”无优劣观。那么,这样一来王国维“境界不以是分优劣”之说与他的具体论述之间,便形成了矛盾。

在笔者看来,之所以有矛盾是因为王国维强调“境界”的高格,但他却没有阐述清楚境界的“高格”所在,即没有指明评判境界“高格”的标准。“境界”之高格所在与“境界”优劣相关,如果我们能够从王国维的论述中找到一个潜在的病因,即找到评判“境界”优劣的标准,那么王国维“境界”无优劣观所产生的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境界”优劣的评判标准

就笔者而言,“境界”具有明显的优劣之别。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找到一个评判“境界”优劣的标准所在,探寻出“境界”是在何种基础条件上成为“高格”的。

(一)评判标准是“真”

要解决上述问题,我们不妨先来看《人间词话》第六则:“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6]42王国维认为,能够写出真景物、真感情的作品才可以称得上是有“境界”的作品。“真景物、真感情”成了王国维衡量有无境界的标准,成为“境界”的基石。

那么何谓“真景物”?何谓“真感情”?“真景物”其实是以客观世界为对象,是一种顺乎自然的规律,重在强调形象的鲜明化。“真感情”则是以主观世界为对象,是一种合乎自然的性情,重在强调表现方式的个性化,是“赤子之心”。似可理解为周祖谦先生所言的“诗人在和外物的感应交接中所生的一种发自心底、滤除了世务俗趣的纯真自由的审美情感,或曰个性化的人类情感。”[7]在王国维眼中,能达到这样一种“真”的标准便数李后主了,因为他始终怀有一片赤子之心,储存着最真实的性格与最真挚的情感。

由此可知,“真”就是评判“境界”优劣的标准。因此,用语简当、情真意切,便是优之“境界”;反之,词意隐晦、情感缺失,便是劣之“境界”,甚至不能称之为有“境界”。

(二)“真”的实现途径

那么如何找准“真”这一标准呢?其实我们不难发现,王国维对“真景物”“真感情”的“真”具有极高的要求。王国维尤为强调创作观念的“真”。在他看来,作者的忠诚与真实,不仅仅体现在对人与事描述的适宜上,还必须对自然万物,大至宇宙天地、小至花草树木,都兼备真实的情意。

要想达到王国维所言的“真”,创造出优之“境界”的作品,创作者首先需要做到的便是对宇宙、对自然万物、对自己,以及对他人都要怀揣一种极度真实、真挚的审美态度,同时兼备“感物真”与“感情真”。在创作的过程中,作家既要善于观察和体会,表现对象的真实性、生动性,同时也要表达出意象所隐含的思想感情。言情要沁人心脾,写景要豁人耳目。如静安于《宋元戏曲考》中所言:“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8]因此,创作者要达到“真”这一评判标准,尤为需要紧紧围绕王国维所言的“真感情”“真景物”这一根本,努力创造出高品格、高等级、优“境界”的作品。

四、结语

尽管学术界对于王国维“境界”之优劣问题争议不止,但综合以上论述来看,“境界”实则存在优劣之分。“真”就是评判“境界”优劣的标准。“境界”的至优、至上,反映的实则是一种对“真”的追求,更是一种至真、至纯的审美态度。我们沿着“境界”的优劣问题,探寻“真”的审美追求,从而更进一步理解王国维“境界”的深刻意蕴,也就成了本文的真正旨归。

参考文献:

[1]周锡山.王国维美学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2]刘锋杰,章池.人间词话百年解评[M].合肥:黄山书社,2002:56.

[3]周锡山,编校.王国维文学美学论著集[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87:350.

[4]姚一葦.艺术的奥秘[M].桂林:漓江出版社,1987:131.

[5]佛雏.人间词话五题[J].扬州师范学报,1988(1):19-26.

[6]王国维,著.周锡山,编校.人间词话汇编汇校汇评[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6.

[7]周祖谦.王国维“境界”说与“兴趣”“神韵”说之关系试解[J].河北学刊,1998(2):62-66.

[8]王国维.宋元戏曲考[M].北京:中国戏曲出版社,1999:47.

作者简介:蔡节,西南大学文学院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境界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境界
境界
学习算法的“三种境界”
最高境界
精神的三种境界
最高境界
说境界
一定境界
人生有三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