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外生枝”的课堂引发的点滴思考

2019-09-10 07:22许杰华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19年12期
关键词:课堂生成语文课堂课堂教学

许杰华

摘要: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课堂,不再是教师的舞台,而是学生、教材、教师之间进行的一次次“互动”,是动态的、生成的。语文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关注课堂生成,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预设问题,还要善于捕捉预设外的精彩,实现师生间的对话,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语文课堂;课堂教学;课堂生成

一、背景描述

曾看过这样一则寓言:有个渔夫,每次出海打鱼之前,都要到市场上去看看,什么鱼的价格高,就决定去捕什么鱼。有一年春天,墨鱼的价格最高,他便去捕墨鱼,结果打上来的全是螃蟹,他非常懊恼地把螃蟹扔了,空手而归。等他上岸后,才得知市场上螃蟹的价格涨到了最高,于是他决定再去捕螃蟹。然而第二次出海,他打上来的全是墨鱼,他再次空手而归。回到岸上,他后悔不已,原来墨鱼的价格又涨高了。于是他发誓下次不论是墨鱼或是螃蟹他都要带回来。可是第三次出海他什么也没有捕到,那个春天他一无所获。

看過寓言,笔者掩卷反思:其实在我们的教学中也出现过这样的愚蠢行为——教师课前根据教材设计好教案,上课时就牵着学生跟着自己的教案走,学生稍有偏离,便赶紧拉回来,让其顺着教师的思路走,容不得课堂“节外生枝”。其实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的差异和教学的开放,使课堂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学活动的发展有时和教学预设相吻合,而更多时候则与预设有差异,甚至截然不同。当教学不再按照预设展开,教师就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教学预设,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使教学富有灵性,彰显智慧。

二、实例讲述

在学习《火烧云》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读完后,学生纷纷提问:

“小动物为什么会变颜色?”“红公鸡为什么会变成金的了?”“黑母鸡为什么变成紫檀色的了?”“紫檀色是什么样的?”……

这些问题都在笔者的意料之中,教学在预想中顺利地进行。突然一位学生满怀疑虑地问:“大白狗变成红的了,两头小白猪也应该是变成红的,为什么它们会变成金的呢?”

这个问题一下子难住了大多数学生,笔者也觉得很意外,怎么备课的时候就没有想到这个问题呢?这个“自相矛盾”的地方,难道是作者观察有误?或者是作者出现了笔误?既然问题被提出来了,那就听听学生的意见吧。于是笔者让学生自由讨论。

此时,有一位学生高高举起了手,笔者立刻请他回答。“大白狗变成红的,小白猪变成金的,这就说明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极快,当作者看完大白狗再去看小白猪时,火烧云已经变成金色了。”笔者一脸欣喜。其他学生也纷纷应和:“是呀,是呀,课文中不是说火烧云变化极快吗?”在接下来的交流中,持赞同观点的学生和持相反观点的学生在讨论中找出了相关的依据,从而对火烧云千变万化的特点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从慌乱再到惊喜,在这份真实的体验中,笔者庆幸自己没有按部就班地去教学,而是选择了倾听。倘若那时笔者无视学生的意见,认为早已完成了教学任务,那将错失这次精彩的课堂辩论。

三、实例分析

本堂课,提问的学生以他敏锐的观察和思维发现了这个“可疑”之处,虽然他自己一时还不能求解,但这个问题的提出,已经涉及了整篇课文,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火烧云的变化之快、变化之美。在读的过程中伴随着已有问题的解决与新的问题的不断生成,学生的认识在发展、体验在加深、个性在张扬。经历了这样自主的学习过程,学生获得的不只是知识,还有发现的喜悦、探究的兴趣、顿悟的惊喜、思考的快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给学生质疑的机会,以读促思,以疑促读,读思结合,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智慧。

反思《火烧云》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是备课中问题的预设过于随意,有想当然之嫌,“备学生”这一块涉及过少,未能较全面地把握学生的实际认知,因而缺少对学生反映的预见性;另一方面是自己在教学中预备好问题和答案,只要学生答到点子上,就算顺利通过了,因此教师的“牵引”过头而限制学生思维空间。

四、实例反思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课堂,不再是教师的舞台,而是学生、教材、教师之间进行的一次次“互动”,是动态的、生成的。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运用教学机智,采取有效策略,让学生经历自主的学习过程,还要有发现的喜悦、顿悟的惊喜和思考的快乐。今后的教学中,笔者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预设问题

余文森教授说:“现在的教学缺乏一种动态的、变化的观点,教与学始终处于平面、定格的关系,先教后学,教多少学多少,教支配、控制学甚至替代学,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离不开教,学生虽然获得了知识,但学习能力并没有真正的提升,所以,教学层次也就始终上不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常看到这样的怪现象:年级和学段越高的课堂,教师教得越多,教得越满。”本应是动态的教学为何始终处在平面和定格的关系之中呢?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只顾及教学目标而很少考虑学生实际,未能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预设问题。

在维果茨基看来,仅仅依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进行教育是保守、落后的……有效的教学远远地走在发展的前面,应该超前于发展并引导发展。因此,“教育者不仅应该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而且应了解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并根据学生所拥有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寻找其最近发展区,把握‘教学最佳期’以引导学生向着潜在的、最高的水平发展”。

正因如此,教师在预设问题时应先考虑所预设的问题是否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否能在“跳一跳”的过程中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教师要清楚哪些问题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哪些问题是学生感兴趣的,哪些问题是学生容易忽略需要教师引导的,哪些问题是学生感到困难而需师生共同解决的。针对这些问题,并能进一步预测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方向和方式等,从而给学生铺设相应的台阶,在由浅入深、由扶持到独立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要善于捕捉预设外的精彩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是散漫的,但当教师给学生创设相当的自主空间,学生的潜能较充分地发挥出来时,再精心的预设也不可能预料到学生所有的反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机械地照搬“预设”,而应该从课堂有效性、学生发展角度出发,敢于大胆地放弃“预设”的问题,灵活机动地捕捉生成的契机,换句话说,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随时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把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纳入教学过程,使之成为教学的亮点。因此,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除重视预设外,还应关注生成环节中有效问题的提炼,善于从学生那里捕捉有价值的问题,艺术地生成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想法,聆听学生的意见,从而及时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语文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关注课堂生成,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把握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在错误中求生成、在意外中求生成、在质疑中求生成、在感悟中求生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聆听学生的声音,从而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获得了学习主体的角色定位,教师也因善于聆听学生的声音,而使自己的声音更容易被学生聆听,从而获得教的真正乐趣。而在这样的平等和谐中,实现师生间的对话,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课堂生成语文课堂课堂教学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捕捉课堂生成,引导深度探究
赏识,让课堂生成更精彩
着眼课堂生成,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