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建设背景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改革

2019-09-10 07:22陈文术
高教学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课程

陈文术

摘  要:三亚学院发起了以课程为主要对象的“三度”建设,即“课程的深度”、“课堂的饱和度”和“学业紧张度”,旨在不忘初心,让学生走进校园的目的是更好的走向社会。文章以风景园林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研究对象,在“三度”建设的背景下,从课程结构的重构、课程内容的再设计、教学大纲的重修、教学方法的革新、考核内容与评价方式的改变以及授课教师“深度”提升计划的制定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三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1-0137-03

Abstract: Sanya College has initiated the"three degrees"construction with the main theme of the course, namely "depth of course", "saturation of classroom" and "study tension", aiming at not forgetting the initial intention and letting students enter the campus. The aim is to move towards society better. The article takes the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 of urba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ree degrees" construction, from the re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tructure, the redesign of curriculum content, the re-construction of syllabus, the teaching method The reform of the course was carried out in terms of innovation, changes in assessment content and evaluation method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pth" promotion plan for the instructors.

Keywords: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curriculum; third degree; teaching reform

一、改革背景

2018年8月27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要求,严格的剔除掉大学课堂中的“水课”。与此同时,三亚学院的管理部门发现,自2018年起,三亚学院的生源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普通本科二批次以上录取人数占了90%。根据对新生的问卷调查表明,新生们的学习动力更强、学习需求更大、对自身的要求更高、学习目标也更明确,更愿意在大学四年中更加充实自己、完善自我。

因此,在内外双重压力和动力的推动下,三亚学院坚持回归初心,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旨在加强学生应用知识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1-2],提出了课程“三度”建設。

二、课程“三度”建设内涵

“三度”建设,核心是课程质量的提高,是指的 “课程的深度”、“课堂的饱和度”和“学业的紧张度”。课程“三度”建设要坚持成果导向,以学生学习产出和学习能力提升为评价课程的主要标准,通过课程的学习,教学学生学会学习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方法、专业技术和专业能力,并有助于学生的专业成长和今后的职业发展。

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改革措施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三亚学院风景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科学地应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原理和方法,对各类城市园林绿地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与设计。[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内容涉及了城市规划、生态学、植物学等多个学科知识。[4]与其相关的设计类课程还有《公园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滨水景观设计》、《风景区景观规划》,这五门课程共同组成了一个设计类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之间互相联系。根据“三度”的内涵要求,改革措施具体落实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结构的重构

当前我国大学课程改革存在“深度”缺失, 具体表现为重形式结构轻实质结构、重表层结构轻深层结构、重课程设置轻课程实施。其原因既有传统思维和教学精神的束缚, 也有现实课程理论研究不足和教师素质薄弱的影响。[5]《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原来的课程结构只注重个别知识的增加或删减或是前后顺序的调整,而忽视了课程实质结构,忽视了课程知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有机结合建构。课程的学习不单单是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知识,这些知识通过发达的互联网随时可以百度出来,而应该关注学生的综合学习方法、思维模式和专业素养的培养,在课程中引导学生重视生态正义观的培养,只有具有了生态正义观,才利于引导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才利于保护学生的生命关怀之心;才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6]

(二)教学内容的再设计

教学内容上突出“新观念、新观点、新内容、新方法、新技术”,使得学生跟上行业的步伐,对行业的变化早先体验,获得知识自信和能力自信,取得专业方面的竞争力。2008 年汶川地震后,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文要求各地结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绿地防灾避险规划,各省市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评审中也将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规划视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必备内容加以评判。[7]教材内容上城市避灾救灾绿地内容较少,我们则根据国家发展现状适当充实相关内容。2012年,“海绵城市”首次被在国家层面上提出来,海绵城市绿地也逐渐运用到各类设计项目中,而现有教材并没有相关内容,所以我们在课程内容上面会弥补空白。目前,市面上所采用的城市绿地系统的本科教材中关于绿地系统分类的介绍主要是按照2002年发布实施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而在2018年7月份,国家重新颁布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17)。在这方面课程内容上,我们讲授最新的绿地分类标准,同时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市区、市域、区域等不同层面的分类标准,并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地方标准进行对比,国内绿地不同时期的分类与国外不同国家的绿地分类进行横纵向对比教学,阐述背后的原因,使得学生对绿地范畴有了一定深度的认识。

不断完善课程大纲,补充与课程相关的经典书籍的阅读,与教材形成互补模式,形成网络式的知识体系。在采用同等类高校的教材作为辅助教材阅读外,本课程还增加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经典书籍作为扩展内容,如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张京祥的《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唐学山的《园林设计》、吴志强的《城市规划原理》和许诺的《国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同时,推荐学生阅读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高质量学术论文,成为知识体系的有益补充。在选择学术论文方面,也是非常慎重,秉着贵精不贵多的原则,只选择核心期刊且引用率与下载率均高的论文。经典书籍与学术论文的双管齐下,才能让学生既掌握了现行知识体系的脉络和框架,同时也能了解最新行业前沿,可谓相得益彰。

(三)教学大纲的重修

教学大纲是一门课程的灵魂,好的大纲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三亚学院在2017年就推出了“符合国际规范的大纲”的撰写,这大纲与以前的大纲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修改。前言部分增加了授课教师的信息包括联系方式和办公时间和地点,方便学生有需要时联系教师。大纲内容方面增加了:1. 课程简介及目标,明确了课程内容、地位和作用。明确了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比以前的更加具体与详细。2. 课程资料与课程准备内容,对使用教材、参考教材包括必读和选读都有了明确规定,这是保证了课程深度的具体措施。3. 课程内容方面,增加了课前阅读、携带材料和课堂测验与课后习题部分,里面详细的列出来每次课前应该阅读什么资料,上课应该准备什么资料,课后需要完成什么作业。4. 课程考核部分,增加了考核内容、分值及考核标准。使得学生可以清楚的了解成绩的构成。5. 考试安排,里面把每次平时作业、课程大作业的提交时间节点都标明,方便学生安排好学习时间。6. 考试诚信,把学生如果违纪产生的后果进行说明。7. 课程资源推荐,详细的列举了与课程相关的资料,主要包括网站信息、期刊信息及APP等,方便学生在课后学习。“符合国际标准的大纲”的修订,其实是让课程的“深度”、“饱和度”以及“紧张度”综合的展现,给学生之前大纲需要在教研室进行集体讨论。开课之初,学生可以通过大纲的阅读,了解整个课程的体系建构与时间安排,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安排和统筹学习时间。

(四)教学方法的革新

2018级培养方案之前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总课时45课时,理论30课时,实践15课时。改革后,总课时增加到60学时,增加的课时全部用于课程实践教学。《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的实践教学包括四个课程实验,其中课程实验(一)-(三)是绿地调研部分,课程实验(四)是课程设计内容。绿地调研是结合课程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运用现场教学法、课堂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对三亚学院校园绿地现状、三亚市公园绿地现状及三亚市绿地植物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课程设计结合前期的现状调研内容及课程理论板块的内容,通过现场教学法、真题假做法、问题探究法、交互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分组完成三亚市主城区公园绿地系统规划编制任务。

以往课程快结束时才开始实践教学,改革后,打破了先理论后实践的传统思维,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同步设计,学生可以有针对性的消化所学知识点,最后课程理论全部结束,留下5周左右的时间来完成课程设计,形成课前预习、课上讨论、课中调研论证、课后调整完善的良性循环。如此,前面几个课程实验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纠正,在课程设计时就能更加高质量的完成,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也更为扎实。

充分利用多媒体,增加课堂形式的多样化。以往利用多媒体只是利用其播放PPT,而改革后可以充分利用其交互性和集图文声像为一体的特点,弥补传统教学单一性的不足。有效的利用多媒体,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感官,突破学习上的难点,更加直观的展示所学内容。如介绍海绵城市绿地时,可以播放海绵城市绿地的原理动画,让学生更加生动的了解海绵城市绿地的工作原理。如讲授绿地系统空间布局时,可以利用地球在线定位所要讲的城市卫星图像,让学生对城市绿地的空间布局一目了然。

(五)考核内容与评价方式的改变

“三度”建設中的“学业的紧张度”是与课程考核密切相关的,改革之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是闭卷考试的形式,其成为了唯一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手段,这种考核方式导致了很多学生平时不学习,轻松潇洒,考试之前就死记硬背、紧张过度,即使考了高分,也是“低能”。改革之后,学生的“紧张度”是贯穿课程的整个过程的,因为,考核的方式和评价方式都有了巨大的改变。以前的考核,只会有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个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了考勤和平时作业占总分的30%,期末成绩占总分的70%。所以,即使平时不认真,只要期末考试拿到60分,总成绩也是及格的。但是,改革之后,考核方式和评分标准变为课堂考勤5%+阅读笔记10%+课后习题5%+课程实验(平时作业)30%+课程大作业50%五个部分组成。考核方式更加多元化,加入了阅读比例的考核,阅读的加入同时也满足了课程深度的建设要求,经典书目和学术论文保证了课程内容的扩展和深化。平时作业和课程大作业改变以往的纸上谈兵的做法,而是让学生真题假作,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人、环境、政策进行了解,然后再利用所学知识对实验项目进行编制的规则、要求和形式的训练。这种方法的训练,加深了课程的深度要求,让学生不仅学会了绿规要做什么和怎么做,更懂得了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么做背后的原理和依据是什么。

改革后的考核,更加注重了过程考核,考核贯穿整个课程教授过程。通过完善考核体系,保证总评成绩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教学成果,避免学生平时不来听课、期末搞突击的弊端。学生在课上课下的学习成果均反映在总评成绩中,保证整个学期的学习积极性。这更有利于学生的持续性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慢慢消化和吸收。“紧张度”不仅对学生来说有,对教师也是需要的,教师需要经常保持对与课程有关信息的变化的“紧张”,才能保证课程内容的“深度”。

(六)授课教师“深度”提升计划

课程“三度”建设中,其中“深度”的要求更多的是对授课教师的一种鞭策。授课教师的“深度”不够,如何要求其讲授的课程能达到一定“深度”?如何能带领学生走进某一个领域的“深度”?因此,在三亚学院初期的三度课程建设中,对主讲教师提出了高职称、高学历的要求,这无疑是对课程“深度”开展的保障。即使主讲教师具有了“双高”的头衔,这也不意味着可以坐享其成,知识是不断更新的,行业也是瞬息万变的。这要求主讲教师制定一份自我提升的计划,包括参加相关学术论坛、参加相关学术培训、发表相关学术研究等,这都有助于提升课程“深度”。

四、讨论

三亚学院的“三度”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学生和老师也正在体验和检验这场没有硝烟的改革的结果。但在建设中,本人也感到了些许困难和困惑,现提出来大家探讨。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参考资料阅读的,本人在课程大纲中提供了大量的经典书目和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让学生阅读,要求提交阅读笔记,且笔记内容的好坏计入到成绩考核中。现在问题是三亚学院已经不要求学生购买教材了,学生可以自行决定是否购买教材,连教材学校都不硬性规定了,估计购买那些经典书目的学生更少,如果不购买就去图书馆借,但目前三亚学院风景园林专业的藏书的质量和数量是远远不能满足现有学生的需求的。如果教师本人拍书的照片发给学生阅读,这里面又涉及到版权问题。所以这个参考书阅读的实施问题也应该落实到位。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学生的学习状态问题。三亚学院的“三度”建设计划是2018年先在七个学院试点,到2020年完成全校80%专业课程的“三度”建设。就目前,风景园林专业核心课程的“三度”建设来看,很多学生普遍反映作业量太多,80%以上的学生都要熬夜写作业,等到第二天上课个个睡眼蒙眬,严重影响了上课质量。这还只是专业核心课程加大了课程饱和度,如果所有课程都如此,学生能否承受的了?这是否也是我们应该考虑的一个因素?

第三个问题是学校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要配套跟上,目前,很多学校已经开展了网络教学或者是自主研发的课程管理和教学软件。网络教学的开展无疑可以为像《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这种设计类课程提供许多便利,如图纸的提交、教师能随时随地批阅作业,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通过学生的阅读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及时提醒学生控制好学习的进度,不会出现明天交作业今晚通宵补作业的情况,对学生紧张度的把握更行之有效。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绿地建设的总纲领,也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部分,也是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必须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之一。课程的 “三度”建设,使得其从结构、内容、教学方式到任课教师的要求都有了一个重新的调整。通过这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我们希望学生能具备更加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加充分的利用大學时光,以更加自信的步伐迈向社会。

参考文献:

[1]顾佩华,胡文龙,陆小华,等.从CDIO在中国到中国的CDIO:发展路径、产生的影响及其原因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24-43.

[2]吴姝菊,滕祥金,张晶红.CBE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新启示:以园林专业大学生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1):144-146.

[3]唐慧超.基于系统思维培养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林业教育,2017,35(01):61-63.

[4]楼一蕾.风景园林专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园艺,2013(22):223-224.

[5]周建平.大学课程改革的“深度”缺失与觉醒[J].江苏高教,2009(01):71-73.

[6]王洁宁,任震,黄滢,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教学的生态正义观导入研究[J].风景园林,2018,25(10):110-114.

[7]林箐,王向荣.地域特征与景观形式[J].中国园林,2005,21(6):16-24.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课程
构建“双有绘本共读课程”的实践探索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