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交有道

2019-09-10 07:22方磊
收藏家 2019年10期
关键词:书画上海艺术

方磊

谢稚柳(1910-1997),著名书画家、美术理论家和书画鉴定家。生于常州,年少时随江南知名学者钱名山学习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后来得到家藏书画作品的启发,开始着手于笔墨丹青,以画自娱。初时效法清代名家陈老莲(洪绶)手迹,汲其温婉,去其倔强,直逼其神理,钟情花鸟,并探究老莲的身世与性情,著有《陈老莲》书稿。27岁以后,谢稚柳立足于两宋,追跋“宣和体”,工整细笔,婉丽幽闲,在风神上直压两宋院体画人。谢稚柳精于书画鉴定,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长期负责上海博物馆的古画鉴定收购工作,为国家文博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历任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会委员、上海文管会副主任、中国美协上海分会副主席等职。著有《鉴余杂稿》《敦煌石室记》等著作,并出版画集数种。

赖少其(1915-2000),著名的版画家、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和作家、诗人。全国第一、六、七届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0世纪30年代,与李桦等人成立“现代版画研究会”,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并得到鲁迅先生的指导。1939年参加新四军,在“皖南事变’时被捕,关押在“上饶集中营”。后越狱辗转至苏中解放区,1942年至1948年历任《苏中报》副刊编辑、新四军一师宣传部文艺科长、四纵队二十九团政治处副主任、四纵队宣传部副部长、八纵队宣传部部长。解放后,历任南京军管会文艺处处长、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联主席、华东局文委委员、华东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上海文联副主席和上海美协副主席及党组书记,1956年兼任上海中国画院筹委会主任。1959年任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文联主席、党组书记,省书协第一任主席,长期兼任安徽省美协主席。1983年任省政协副主席。并为历届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协和书协常务理事,中国版协副主席,中国作协会员。是“新徽派版画”和“新黄山画派”的执旗人。

一.共创事业笔酬墨赠

20世纪50年代,赖少其在上海文艺界的首要工作就是团结沪上艺术家。赖少其帮助他们办画展、出画册,甚至帮助解决个人的家事生活问题,其中就包括谢稚柳、陈佩秋夫妇。1956年6月,为促进新中国文化发展,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北京和上海成立两个中国画院。8月1日,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会成立,赖少其担任主任,谢稚柳等人为委员,同时,赖少其还极力推荐青年画家陈佩秋为画院画师。同曰,为纪念筹备委员会成立,赖少其与贺天健、吴湖帆、涂克、王个諺簃、潘天寿、刘海粟、程十发、谢稚柳、唐云、陈秋草等10位画师合作一本山水长卷册页,共24帧(图1),赖少其为长卷题“开宗明义第一章”,谢稚柳作跋“一九五六年八月一日,谢稚柳写”。

书画交流是文人之间良好互动的重要方式,也是沟通情感的最佳纽带,谢稚柳与赖少其亦然。上海中国画院成立后,谢稚柳创作了一幅《山村飞瀑图》(图2),上题“一九五六年八月为少其先生正。”画面青绿山水、层峦深秀、树法幽森、格调典丽,林木山石极尽古法,气息高雅而清灵。谢氏的摹古功深尽显其中,涵养志趣形于笔端,超尘脱俗,迥异时流,堪称谢家山水经典之作。观此图,可见是谢氏用心用力的精心杰构,而非泛泛之交聊以塞责之作。作为山水名家的赖少其,博雅好古且精于鉴藏,其用金农漆书体题签“谢稚柳山村飞瀑图,赖少其藏。”珍爱之情可以想见。由此,谢稚柳与赖少其结下翰墨情缘,亦可谓笔酬墨赠见高谊。

在国民革命和抗战时期,赖少其主要从事军队宣传工作,在艺术方面以版画为主,其传统中国画艺术发端于一本《陈老莲花鸟册》。1957年,赖少其偶得此册,“谢公知我喜爱但我没有钱,谢公故意说是假,因此价钱甚便宜。谢公告诉我可以买了.”(图3)赖少其在此册的收藏过程中不仅得谢稚柳目鉴,而且在价钱上还得以实惠,藏友之间的帮衬可见一斑。1985年,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此册,谢稚柳为之作序“老莲花鸟早岁出于蓝瑛,故其骨体粗放,尚有其习染之迹。可见三十五左右始舍弃旧习,陶)台于宋元。在元独好王若水,以此上追,盖以黄家写生为宗,而别裁新体。有明三百年中遂为创格。此册笔势形体己从方折转为园劲,粗放之笔亦潮趋内敛,虽其风貌尚不免徘徊于旧辙,盖正当推陈出新之际。于以见其先后变易之迹,诚可宝也。少其先生属题。谢稚柳”。(图4)

谢稚柳早年以陈老莲的珂罗版印刷进行临摹,后来在钱名山处看到陈老莲的真迹。谢稚柳早年学习书画亦从陈老莲入手并获得神髓,著有《陈老莲》书稿,可以说,谢稚柳对陈老莲的研究是较为精到的,鉴定也是准确的。谢稚柳觅得老莲佳作,为赖少其深探传统之堂奥提供了极大的机遇。赖少其后来回忆:“实践出真知,没有国画创作的实践经验,谈不到有真知。这点,对我的教训很深,我从何着手呢?应该说,我是从临摹陈老莲花卉册着手。当时我在上海,购得陈老莲一册花卉画册,我开始了临摹学习,并同时进行创作:一方面我刻了版画《初夏》,另一方面我创作了花卉。这是我从版画过渡到国画的开始。”自此,赖少其一边摹古,一边赴上海龙华苗圃写生,创作“百花图”(图5)。由此可见,正是谢稚柳的慧眼识珠,为赖少其开创了一片新的艺术天地.

谢稚柳助赖少其收藏《陈老莲花鸟册》,我们从中也可以推断,赖少其在上海期间开始发力的书画收藏活动,或许正是受谢稚柳的引导和帮衬。赖少其曾在信中写到:“清代以后已经逝世的现代名家作品(主要是上海已故画家赠我的精品)可以超过二十幅。”无疑,这些精品只是赖少其众多藏品中的一小部分。与谢稚柳的交往,不仅对赖少其的创作带来长足进展,也对其鉴识眼光补益良深。

从这些文献中,我们可以获得四个重要信息,一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赖少其所负责的上海文艺界工作得到了以谢稚柳为代表的一批海上画家的大力支持,使其能在上海迅速开创新中国文化建设事业;二是赖少其善于团结文艺界人士,而非以领导自居;三是诸多笔酬墨赠反映了谢稚柳与赖少其在人品和艺品上的相互认可;四是鉴藏大家谢稚柳对赖少其收藏鉴赏眼光的着意培养。

二、艺术互鉴相互砥砺

谢稚柳不仅是赖少其收藏鉴赏眼光的早期培养者,还是賴少其艺术的最初欣赏者,亦是赖少其艺术思想的忠实倾听者。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赖少其赴安徽任职,“开始潜入山水画传统,从临摹陈老莲花鸟册开始,而转入临写程邃、渐江和唐寅等人的山水画。”其偏爱程邃的渴笔焦墨,反复临摹其作品。赖少其用心临写,远胜于笔墨临仿,更多的是体悟垢道人的心境。1964年,赖少其临程邃《山村泊渔船》,谢稚柳观后题:“少其同志作山水,喜用渴笔焦墨,得垢道人三昧,此图遂可与之乱真。甲辰春曰获观因题。”(图6)

在取法垢道人的同时,赖少其亦心仪戴本孝。1973年,赖少其临摹戴本孝的《山水》(图7),上题“为学习传统技法之助”。1976年,谢稚柳为此幅作品题跋“少其同志于书画雅好金冬心、垢道人,故所作辙饶其趣.清初,戴鹰阿与垢道人虽风格有别,然并以焦墨干笔胜.此少其同志所临,鹰阿三昧,尽收笔底,真足以乱真矣。”

谢稚柳为赖少其的摹古作品两次题跋,不仅客观地评价了赖少其山水画艺术的来源,道出了精髓,而且还提出中国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关键问题。同样,赖少其对于老友的书画艺术存在的优缺点也是直言不讳。1977年,他在信中写到“谢老深得宋元画法,这是优点,但是这个优点越多,就离真山水、真生活越远。如果不是有意克服,优点便会转化为缺点。”这里,赖少其既点出了谢稚柳艺术的特点,也对老友有意克服缺点而彰显优点的做法表示了肯定,切中肯綮。从中,我们也可看出,赖少其虽已不在上海任职,但二者仍十分看重彼此的友情,互动频繁,言辞恳切,可见二者“匪报也,永以为奸也”的君子之交。

除了书画题跋鉴赏之外,二人在艺术互鉴上也是往还不断。1980年夏秋季,“六十五翁”赖少其五上黄山,创作了描绘黃山神韵的中堂立轴70余幅,大画数十幅,从各个空间角度描绘了黄山的雄与奇,从夏秋两季的时间维度刻画了黄山的灵与秀。次年3月9日,即赖少其以这批作品在广州举办展览的前夕,谢稚柳在《羊城晚报》上撰文《赖少其的书画艺术》,认为“赖少其艺术上有多方面的爱好,多方面的追求。他数十年如一日,坚守他的信仰与爱好。数十年来“锲而不舍”,他的艺术成就正是‘求则得之’的。”字里行间可见老友之间数十年的相知有素,情投意合。同时,文章中还回忆了赖少其将临摹的垢道人山水赠寄示给自己,认为赖少其“深得垢道人的笔墨旨趣,叹为乱真。”文章最后,谢氏写到“生活、借鉴、创作这三者的关系,从赖少其的艺术创作中,得到了典范的显示。”纵观赖少其的艺术发展历程,显然,谢稚柳的评价是十分精到的.无疑,这也是给予了赖少其极大的赞誉和支持。

谢赖二人自20世纪50年代相识于沪上,直至谢稚柳于1997年去世,在40年的交往中,謝稚柳和赖少其不仅共创上海文化事业,而且时常书画往还、艺术互鉴。绘画、鉴藏,成为谢稚柳与赖少其互动的重要方式,也不啻为传递情谊的最佳纽带,他们在生活中也是携手并进、情深谊长。

这些历史瞬间的吉光片羽,作为谢赖二人惺惺相惜、君子之交、书画情缘的见证,显得弥足珍贵。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相交有道也成就了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交游史上的一段佳话,值得后人铭记。

(责任编辑:李红娟)

猜你喜欢
书画上海艺术
纸的艺术
小小书画廓
欢乐上海迪士尼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书画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