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自古伤离别

2019-09-10 08:46毕燃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1期
关键词:唐诗情感

毕燃

摘 要:送别是中国历代诗歌永恒的主题之一。别离是令人感伤愁怨的,所表现出的感情也是错综复杂的:有的充满了亲情与友情,有的蕴涵了理想与抱负,有的表达了乐观与进取,几乎每一首送别诗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关键词:唐诗,离别,情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分离与相聚切割又弥合着漫漫人生。从古到今,离别往往是最让人感慨万千的事。生离死别是情感的极致,是历代诗歌永久的主题。有的缠绵悱恻,凄清感伤;有的清新乐观,洒脱放达;也有的离伤中透出身世之感,际遇之悲。南朝梁代著名文学家江淹认为离别最能令人心碎肠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凄清感傷之别占了送别诗的极大比例。伤别之中又有不同的类别,如亲人之别,友人之别,情人之别等等。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送别诗起源较早。《诗经》里的《邶风·燕燕》、《秦风·渭阳》 与《邶风·绿衣》当是现存最早的送别诗。《全唐诗》收录的近五万首唐诗中,有近七千首是送别诗。清人沈德潜编《唐诗别裁集》,收入的1900 余首唐诗中就有送别诗近300 首,乃各代之最。通过一首首诗歌可以感受到离别场景丰富的情感内涵。

一、朋友之间知音难别

鲁迅先生曾说过:“人生得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终唐一世,为官者多为名垂文坛的诗人,宦海沉浮的同僚朋友之间的送别诗流光溢彩。同朝为官,心怀志向,体验仕途,友谊真挚。比如高适的名篇《别董大(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眼前的董大消瘦憔悴,刚刚离了京师,前途未卜,背上的琴囊也显得有点沉重。琴师董大是高适的好朋友,叫董庭兰,是名动京师的琴师,却因为卷入政治斗争而不得不远离京师。此时的高适身处睢阳,他的堂兄在这里为官,本希望通过他举荐谋个差事,但时运不济,他仍旧穷苦潦倒。一望无际的平原上黄云蔽天,绵延千里,日色只剩下一点余光;夜幕降临,北风呼啸,大雪纷扬,一群征雁疾速地从空中掠过,往南方飞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紧紧地握住董大的手,他相信,董大凭着自己的琴技一定会再次名扬天下的,而他自己,也一定会有实现理想的那一天!到那时,天下谁人不识我们啊!一首《别董大》让我们看到了倔强不屈的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是送别的背景。却不适合送别。“黄云”“白日”“北风”“大雁”“雪”这些意象构成了北方阔大悲凉苍劲的隆冬图,北风凛冽,大雪纷飞,在这样凄苦寒凉的环境中送别友人,内心该是如何悲伤痛苦,即使是泪雨滂沱也不觉为过,但高适并没有这样,他像个战士一样,这样的景致只会更加激起他的斗志,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慷慨旷达,直抒胸臆,让友人在绝望中看到希望,在潦倒中看到人格价值和力量,它如醍醐灌顶,让友人重拾希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这样劝慰友人的时候,正值二十多岁,那是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的时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王维如兄长般的体贴和深情;“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是李白的真诚和不舍;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属于高适的充满力量的劝慰和祝福,联想到他此时此刻的处境,我们更能看到高适的不俗的胸襟和不屈的意志,这一句话何尝不是高适说给自己的,不屈的灵魂总是最能打动人心。

二、亲人之间骨肉伤别

“从别后,忆相逢”,骨肉至亲,从共度年华到转眼离别,人们的心中是伤感的、苦涩的、是“天涯一望断人肠”的痛彻心扉,而这种人间的至情至爱在送别诗中表现得尤为真切,成为表达情感的主体。白居易的《望月有感》就表达了骨肉离散的悲叹之情。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安史之乱后,由于藩镇割据势力,唐朝局部地区仍有战乱。因 “河南经乱”使得“关内阻饥”,白家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兄弟姊妹抛家失业,羁旅行役,天各一方。家园荒残、手足离散。诗人以“雁”、“蓬”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一向为后人所传诵。诗人不仅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拟,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他想: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引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潸泪垂吧!恐怕这一夜之中,流散五处深切思念家园的心,也都会是相同的。诗人在这里以绵邈真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从而收结全诗,创造出浑朴真淳、引人共鸣的艺术境界。

三、情侣之间依依惜别

爱情是古往今来不变的话题。在浩浩历史的古代,有无数凄惨动听的爱情故事。相爱的情侣分别之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的情景令人叹惋。唐代夫妻间的送别诗真情流露,有直接抒发夫妻间情比金坚的深沉感情,也有婉转表达离别时的难舍难分,使人为之倾倒。

别妻家(唐·孟郊)

芙蓉湿晓露,秋别南浦中。鸳鸯卷新赠,遥恋东床空。

碧水不息浪,清溪易生风。参差坐成阻,飘飖去无穷。

孤云目虽断,明月心相通。私情讵销铄,积芳在春丛。

诗人与妻子清晨时分在江边依依惜别,朝露湿花,泪水湿眼,人花相映,让诗人恋恋不舍。然而分别难免,诗人在客船中乘风破浪,心中依然想念着妻子。“孤云目虽断,明月心相通。”虽然天各一方,望断孤云,但是每当遥望明月的时候,能感受到夫妻之间心灵相通,互相慰藉。

中国的文人墨客对月情有独钟,他们如痴如醉地写下了大量与月有关的篇章。而综观古代诗歌中,用月的意象来抒情的情感模式很多,主要有用“淡月”、“残月”等来抒发别离、羁旅之情的;有用月阴晴圆缺来感怀人世悲欢离合的;有借一轮明月来寄托人们的相思的;还有用月来观照历史沧桑,人世变幻,抒发由此带来的万千感慨的。可见,诗中的月亮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送别诗中常用“残月”“淡月”、“新月”、“斜月”、“霜月”、“落月”、“黄昏月”、“缺月”等来表达与人分别时难舍难分的缱绻悲伤,以及别离的惆怅怨恨之情,更有的借月之阴晴圆缺来抒发作者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感慨,表达人们希望月长圆,人长聚的良好愿望。

卡尔·萨根的《伊甸园的飞龙》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没有意识到生命的可贵与短暂,作家们又如何会产生种种离愁别恨,甚至因离别而痛不欲生呢?”正是人类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幸福与快乐,痛苦与哀伤,才懂得去珍惜有限生命中的稍纵即逝的快乐,而别离却恰恰是人类无法避免,无法摆脱的缺憾,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缺憾,使得人们对相聚倍感珍惜。

参考文献

[1]严羽.《沧浪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2014

[2]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3]罗漫.《论唐人送别诗》[J]文学遗产,1987,(2).

猜你喜欢
唐诗情感
唐诗赏读
唐诗赏读——马诗之四
情感
台上
唐诗赏读
唐诗赏读
唐诗赏读
唐诗新学
冲动购物源于情感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