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135”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点拨的技巧

2019-09-10 10:00朱兆乐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甘霖爱因斯坦教师

朱兆乐

有效的课堂点拨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地突破学习障碍、掌握知识要点,迅速调整自己的状态,变换认识问题的角度,从而更好地积累语言,习得能力。点拨做到针对性、启发性、及时性、适度性、灵活性必将让语文课堂精彩飞扬。

小学语文“135”课堂教学模式,笔者进行教学实践研究已有六、七年了,其教学效果很好,得到教师们的认可并积极运用,该模式在2018年被评为市首批教学改革特色项目。“135”课堂教学模式中第四个步骤叫“反馈点拨”。这“反馈”主要是学生展示他们的自主合作学习的学习成果,以及教师在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时了解掌握到的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梳理归纳。

一、针对性,点拨要做到有的放矢

对于教师的讲解,不可以泛泛而谈,眉毛胡子一把抓,无论学生会不会都面面俱到从头到尾讲一遍,过滤一遍,学生已经会了,明白了,你还去讲有什么用?白浪费时间。这全面出击是要不得的。宋·叶适《水心别集》:“论立于此,若射之有的也,或百步之外,或五十步之外,的必先立,然后挟弓注矢以从之。”这里说的是有的放矢。教师教学也如此,教学要“有的放矢”,对准“靶子”射“箭”,有针对性。学生的学情教师要注意反馈、了解,心中有数,那些知识点学生掌握了,预计有多少人掌握了,分别是哪些人?哪些知识点学生没有掌握,没有掌握的预计有多少人,分别是哪些人?对于普遍性问题,教师要在全班认真点拨讲解。例如,朗读。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学生往往朗读不到位,读不出那种味道来。教师对朗读的点拨,努力达到“读”领风骚,教师的点拨应以學生的读为根本,以学生自己的领悟为主。教师的“点”必须“点”在关键之处,“拨”必须“拨”在疑难之处,无疑而“点”则不如不“点”,同时告知学生朗读的一些技巧。

例如,《二泉映月》这课中的“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熬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朗读点拨指导:指导学生理解表示乐曲的丰富内涵的看似矛盾的两对词语,用徐缓回味的语气读整首曲子带给听者的感受,用抒情的语调读好最后的排比句。关注排比句中的逗号,读出停顿。在朗读之前,先深吸一口气,再开始读,读的第一个字要“重”读,这样效果好。

二、启发性,点拨要做到发蒙启滞

教师的“点拨”,不是合盘端出,灌输告知知识,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式,尽量引导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获取真知。教师要扮演好发蒙启滞的角色,发蒙启滞即启发蒙昧,开通阻塞。《宋书·武帝纪下》:“古之建国,教学为先,弘风训世,莫当于此,发蒙启滞,咸必由之。”

例如,《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一课,学生通过自学后,得知爱因斯坦打扮显得与众不同,“短而硬”“深陷”“蓬乱”等词让人看到了这人衣冠不整的模样;“又肥又大”“裹”“趿拉”,衣着的随意透露出他在生活中的不拘小节,他多么像童话里的巫师。细腻的外貌描写,让我们认识了一位活生生的科学“怪人”:爱因斯坦。学生由此产生疑问、困惑:为什么爱因斯坦不拘小节、不修边幅呢?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去读课文“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说完,又低头向前走去。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感悟爱因斯坦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研究中,满脑子只知道研究科学问题。再启发学生说说爱因斯坦投入地研究科学的例子:年轻时的爱因斯坦推着儿子的小车在街头边走边思考问题,差点被马车撞了。

在桥头等一位学生时,爱因斯坦掏出纸进行计算,雨水淋湿了他的衣服也没有觉察。躺在病床上,朋友问他最需要什么?他双眼闪亮,低声说:“我现在只希望有几个小时时间把一些稿子整理好”;直到逝世前他仍在忘我地工作、工作、再工作……

由此让学生明白爱因斯坦就是这么一位惜时如金的人,他几乎分分秒秒都用来探索自然奥秘。从而得知爱因斯坦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研究中,潜心研究科学,不拘生活小节。这样问题就水到渠成地迎刃而解了。

三、及时性,点拨要达到久旱甘霖的效果

元乃贤《仙居县杜氏二真庙》诗:“衔香赤脚祷龙湫,秋日甘霖起枯朽。”这甘霖是指久旱以后所下的雨。教师的点拨也要努力达到久旱甘霖,要把握住火候。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点拨或者在学生说的层面太浅太低时进行点拨,当学生展示出现知识性错误而其他学生无发现时,学生说的不到位时,就需要教师的及时追问和点拨。

例如,教学《三顾茅庐》这课中,学生对“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产生疑问,不明白其中“半里多路”“下马步行”是显示刘备诚心诚意的原因。教师在点拨时指出古代礼仪:当迎接地位比较高或很重要的人时,就要求文官下轿,武将下马,以显示对人的尊敬,而刘备对诸葛亮采用了这么高的礼仪,足见他的诚心诚意。

四、适度性,点拨要做到适可而止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度,超过了度,就会走向反面。物极必反,古人就懂得这个道理。教师点拨讲解,也需要把握一定的度。要把握分寸、掌握火候、“量体裁衣”或“量力而行”,到了适当的程度就停止,点拨要恰到好处。学生已学会的教师不要再讲了,学生明白了,教师还诲人不倦。从头过一遍,害怕学生不会。这有意义吗?无用功。学生厌倦,教师口干舌苦,白白浪费宝贵的时间。

五、灵活性,点拨要做到履机乘变

唐·韦应物《弹棋歌》:“履机乘变安可当,置之死地翻取强。”这里的履机乘变犹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我们教师在讲解点拨时也要履机乘变,注意灵活性,以学定教,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那么,怎样用好这个“例子”?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要“活用教材、超越教材”,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充分挖掘和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要以课标为纲、以教材为源、以教师为主、以学生为本,对小学语文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开发、整合。

如教学《黄河的主人》时,教师可以巧妙地引导学生去阅读《大森林的主人》,让学生通过拓展阅读更好地理解掌握《黄河的主人》一课,主要通过对羊皮筏子、艄公、乘客的描写,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被誉为黄河的主人。课文所要告诉我们的就是艄公的精神,因而课文重点围绕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一中心句来写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县穿城镇中心小学(223716)36A9B8D4-3B79-4767-9750-711DA3FF267F

猜你喜欢
甘霖爱因斯坦教师
骆驼草(新韵)
扶贫杂感
春旱有叹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闻侄女考取清华大学
你知道爱因斯坦的母校在哪儿吗
成功来自谦虚
“爱因斯坦”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