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阅读,整本书阅读的指导利器

2019-09-10 00:34滑彩红
教育·读写生活 2019年10期
关键词:整本书导图语言

滑彩红

仔仔细细地读一本书,胜过匆匆忙忙地读一百本书。日前,师生共读一本书的大幕正在全国各地悄然拉开,成为校园内的一道风景。然而,如何提升阅读效益,使阅读更有深度?如何通过阅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这是共读的核心问题。

我有幸参加了新教育倡导的首期“一道共读”活动,与全国各地的师生共读了沈石溪的《吃狼奶的羊》,并对指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我认为深层次地阅读整本书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施行。

一、梳理情节

1.拟定小标题

小说的情节好比骨架。虽然这本书以上、中、下篇的标题呈现了三个板块的内容框架,但是全书的18个章节却没有一个各自独立的清晰标题。我引导学生共拟标题。每一个小标题,都包含着对整本书、对每一章细致解读的过程。学生的思考能力、锤炼文字的能力都伴着小标题的诞生得以锻炼提升。

2.填写表格

在下篇《英雄羊的传奇经历》中,描述了主人公流火云先后四次对抗强大对手,最后成长为英雄羊的传奇故事。对这类脉络分明的内容,运用填写表格的形式就能清晰地梳理出文本主线,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小说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3.设计思维导图

对高年级学生来说,构画思维导图是深入阅读整本书的极好途径。运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理清故事情节,还可以系统地展示整本书的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在指导学生深入阅读《吃狼奶的羊》时,我引领学生用多种方法做思维导图。

① 情节链

根据整本书故事发展的顺序,用简要的语言提炼出每一章节的主要内容,梳理出整本书的故事架构,对内容做一次系统回顾。做“情节链”的过程其实是一次穿行整本书的过程,存在一定的难度。我在反复指导的同时,还适时提供了范例。学生在范例的引领下,大多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思维导图”的创建。

② 人物树

《吃狼奶的羊》中人物众多,不少学生先罗列出书中的主要人物,再按照他们之间的关系,科学排列出主干与分支,采用环绕型或树枝型形式,抓住关键词评价各个人物的特点,使整本书不同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这种以人物带动情节再现的方式也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方式。

不论用哪种方法做思维导图,运用的都是全脑思维。精炼的文字加上各种线条、色彩的运用,充分地锻炼了左右脑的思考能力,大大增强了阅读的效果。

二、梳理人物

1.词语概括法是深入阅读、理性分析人物形象的最常用方法

随着学生阅读的进展,学生对一个个鲜明的形象有了初步印象。这时,引导学生利用梳理单,用简练的词语提炼出每个人物的特点,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阅读方法。我把书中主要人物依次排列,要求学生用三个左右的词语概括人物特征,这样就再次引导学生还原了书的内容,以旁观者的身份再次认识了不同人物的特点。

2.“猜猜看”是梳理人物的又一个生动有效的方法

仍拿《吃狼奶的羊》为例。这本书中人物很多,外貌各有不同。抓住描写外貌典型特征的句子,让学生猜一猜“这是谁”,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强化对人物的了解,还帮助学生积累了语言,领会了“抓典型特点来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三、梳理语言

阅读整本书的最终目的在于感悟文学作品的魅力,提升语文素养,形成读写的能力。《吃狼奶的羊》语言丰富,描写细致,兼具轻松幽默、富含哲理的风格。为让学生的阅读不仅仅停留在肤浅的表面,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品味积累语言,引领学生分别从书中寻找语段——“具体的动作描写”“细腻的心理描写”“幽默的语言描写”“生动的神态描写”“传神的外貌描写”。在进行广泛地朗读、交流、体会之后,随堂进行微型练笔:试着写一段心理描写的句子,再适时训练写一种动物的外貌;或者记叙一个生动的场面……学生选材各异,切入角度不同,语言风格不同。通过练习,再次强化了细致描写的意识,化“输入”为“输出”,对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我十分重视学习书中语言运用的范例,引导学生摘录了大量精彩的四字词语,并分别选择一些练习说话;让学生背诵了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句,引领学生赏析句子的传神之处;共同品味了书中多处惊险的战斗场面……于无形中引导了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积累运用中提升语言能力。

四、梳理感受

读者在阅读中都会产生深深浅浅的不同感受。这种感受往往比较笼统,比较肤浅。如果给予学生宽阔的平台和呈现的机会,这些浅显的感受往往会被加快反刍消化,在思想碰撞中得以升华。

我尝试运用下列方法引领学生交换思想。

1.提炼主题法

《吃狼奶的羊》一书中包含了大量对人性的深刻反思。基于阅读服务生活的理念,我引导学生纵观书中的人物性格,归纳出“英雄”“善良”“合作”“母爱”“虚伪”“自私”等关键词,再围绕关键词跳出书本,发散思维,说一段与主题相关联的话。不少学生查阅了资料,准确运用名言,联系实际或书中故事,表达阅读感言。在读书交流会上,出现了争先恐后交流的喜人场面,涌现出大量的妙语佳句。

2.创作表达法

此外,我把语言运用与情感熏陶结合起来,引领学生对话书中的人物,抒发阅读情感。我设计了如下习作练习:① _______,我喜欢你!②感谢您,沈石溪爷爷!③ _______,我想对你说!要求学生任選一个题目,自由表达。在训练表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再次进入书中情境,思考分析,加以取舍,确定对象,梳理主次,以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思想。不同的阅读者,呈现出的是不同的眼光与评判态度。通过交流,不仅展现了学生各异的内心世界,还训练了深入思考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五、展示阅读成果

1.朗读

鼓励学生从书中找出自己喜欢的情节,在小组内朗读,再选拔出优胜代表全班展示。由于朗读内容有大家熟知的生动情节做支撑,每一段朗读都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表演

小学生天生爱动,喜欢表演,教给他们表演情景剧的方法,就容易极大地满足他们的表演欲望,在转换文本的过程中享受创造的快乐。表演时首先需要写剧本。由于剧本的表演主要靠对话完成,所以剧本不能运用小说中原始的叙述语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加工”,适时插入大量的人物对话与舞台说明。在具体排练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剧情和演员配合的默契程度,不断进行调整修改。这样读与写结合的形式,应该是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时最难呈现的一种形式,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形式。

3.故事汇

《吃狼奶的羊》循着“流火云成长为英雄羊”的主线,讲述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动物故事,渲染了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战斗场面。让学生选故事、讲故事、召开“故事汇”,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这种“故事汇”尤其适合在小组内进行。我事先依据“讲述是否流畅、是否运用自己的语言、是否抓住了重點”这些条目,公布具体的评价标准,再由组员共同评价,酌情打分,记录在《日常阅读与习作评价表》上。最后小组内推荐出优秀代表,在全班讲故事。

当然,也可以请家长协助,听学生讲书中的故事,不仅锻炼了表达能力,还密切了亲子关系。这两种途径各有好处,综合运用,相得益彰。

4.知识竞赛

作者沈石溪先生作为比较成熟的动物小说大王,有着丰富的与动物相处的经验,对动物的了解远超一般人。他在书中穿插了大量动物知识。为培养学生深入阅读的习惯,我引导学生留意书中众多的知识点和其中精彩的细节描写,再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筛选,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自查。接着,围绕整本书的内容再次命题,举行了知识竞赛。竞赛的结果直接反映出了不同学生阅读的质量,对强化学生认真读书的意识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与推动作用。

5.阅读小报

把阅读整本书的成果通过小报的形式展示出来,其实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推进深层阅读的一个体现。从刊头的命名、设计,到内容的选择、确定,思维一直都围绕着阅读的主线展开。学生在相互交流欣赏中,加强了思想沟通,开阔了视野。可以说,办阅读小报是迎合学生趣味、适合年龄特点的最直观的表现方式。

通过以上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整本书的共读从严肃走向了活泼,变单调为有趣,化肤浅为深邃,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了阅读整本书的快乐。

读书如采花,思考如酿蜜。阅读不是归宿,思考才是真理。自从开展共读一本书的活动以来,师生在不断的交流互动、共同探究中,幸福着阅读的幸福,快乐着阅读的快乐。

(作者单位:河南省偃师市槐新街道办新城小学)

猜你喜欢
整本书导图语言
《论语》整本书阅读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第6章 一次函数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