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引用实验教学

2019-09-10 03:10何永新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对策

何永新

【摘要】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较为低效。针对这种现状,我们要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提高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优化小学科学教学。

【关键词】实验教学;低效性;小学科学;对策

小学科学是一门科学启蒙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这种素养主要是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获得的。在这种探究活动中,实验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实验教学也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当前实验教学中的低效性问题

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思维能力欠缺,不能认真对待实验,仍然停留在看热闹的层面;学生的参与率低,相互之间合作不够。如在小组探讨活动中,有些学生只关注自己的事情,不理会老师和同学的讲解与帮助,也不愿意参与活动;还有些学生把实验仪器占为己有,没有合作意识,这些都影响到实验教学的开展。另外,有些科学探究实验需要家长在课后协助完成,但是这些活动并没有得到家长的重视与支持,再加上学生在课外实验中缺乏主动性,势必造成延伸实验的现象,效果不理想。例如:在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时,教师希望学生在家种一些植物的种子,由家长陪同学生每天观察记录种子的变化,但是有些家长没有耐心与毅力,最终没能帮助学生完成实验。

二、解决对策

⒈重视实验活动中学生的探究过程。科学探究能力的获得,需要学生结合所学的科学知识,亲自参与探究活动,在已有的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将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充分吸收内化。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科学、应用科学,如何用心地探究科学。为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去验证自己的方案。如20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克的食盐、一天当中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等。即使实验失败了,这种探究活动还是对学生起到了教育意义,学生也会自己去思考失败的原因。再如讲解“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时,当学生明白了溶解的意义之后,对同学提问:哪些因素会影响溶解的快慢?同时展示数量不等的食盐、冷水、热水、大小不一的烧杯等,引导学生去思考,然后回答问题,最后让学生亲自实验,验证他们的答案。这样的实验教学不但会使学生的情绪高涨,也会让他们在实验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

⒉充分利用校园的实验资源。校园里有一些植物和小动物,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小学科学课中需要的实验资源。如在《蜗牛》教学中,教师在一个班级里只是用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传授关于蜗牛的身体结构、运动和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并没有实物蜗牛,这样的讲解,学生只是了解了蜗牛的部分知识;而在另一个班级中,教师上课时先问同学哪里可以找到蜗牛,然后组织学生捉蜗牛、养蜗牛,并且观察蜗牛身体的颜色、眼睛、触角、嘴巴等,观察蜗牛喜欢吃什么食物,怎样吃等,还有蜗牛是如何发现和找到食物的,在多种食物面前,蜗牛会首选哪种等。在饲养、观察蜗牛的同时,学生不但了解了蜗牛的身体结构、吃食情况,而且观察到蜗牛的排泄和产卵。学生通过此类探究活动,获得了对小动物的直观体验和感性认识,也体会到了科学实验的乐趣,为以后的探究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自制教具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一方面可以弥补学校经费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培養教师的动手能力。所以,教师要勤动手动脑制作教具,要组织学生自找部分探究实验材料、自制实验用具等。此外,科学教师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要做到心中有数,哪些器材可以开展什么实验探究,可以代替什么器材进行实验等等。

3.联系其它学科,让学生体会到实验触手可及。在科学课程中,有许多知识是与其它学科密切联系的。如《声音教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其与音乐教学联系起来,观察钢琴、架子鼓等乐器的特点及声音的变化,让学生发现琴弦的振动产生出声音,琴弦的振动影响着声音的强弱、高低;在《运动起来后会怎样》这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感受运动前后心跳和呼吸的变化情况,科学教师可以与体育老师合作,让学生先跳绳两分钟,然后进行对比,再思考为什么运动后心跳和呼吸会加快;在教《让橡皮泥漂浮在水面上》时,虽然学生都知道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可以使下沉的橡皮泥上浮,但却不知其原因,而通过“体积”这个概念的讲解,学生就会明白这个道理。

4.灵活掌握探究中的关键环节。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灵活掌握探究中的关键环节,准确抓住探究中的关键问题,适时把学生引向深入。我在教学《导体与绝缘体》时,学生在探究易拉罐是否导电时,把易拉罐接入电路中,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现象:是导体(灯泡亮)或是绝缘体(灯泡不亮),即使是同一个易拉罐,接入电路的位置不同,也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我有意识地请两个学生汇报,抓住关键,暴露矛盾,引起争议,把学习推向高潮。学生经过讨论、探究,反复实验,发现把易拉罐的上部和底部接入电路,灯泡亮,把易拉罐壁接入电路,灯泡不亮;刮掉易拉罐壁的漆皮,灯泡就亮了。不导电的原来是漆皮。这样,学生既弄清了导体与绝缘体的不同特点,也明白了漆包线的道理。

总之,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讨论、自主思考等手段,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处于积极状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实验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探究未知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张红霞.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丁定一.小学自然教学方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