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整合 无缝衔接

2019-09-10 04:47丘志辉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期
关键词:灵活和谐整合

丘志辉

【内容提要】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若能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重视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点,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有效整合,理顺教学各个环节的衔接,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实现新旧知识无缝衔接,顺利过渡,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知识,为学生的高效学习插上翅膀。

【关键词】初中化学;整合;和谐;灵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粤教科学版化学教材以其图文并茂的生活事例、丰富多样的化学知识、严谨合理的知识体系等特点,深受广大的一线化学教师喜爱。其作为一种常规资源, 是师生间进行对话交流的“材料”, 而并非唯一的课程资源。毕竟教材的编写只是反映了一部分编者的教学意图。因此,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掌握教材内容,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灵活对既定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增删、置换和重组的创造性活动,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使之适应学生需求和具体教学情景,实现新旧知识无缝对接,顺利过渡,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知识。本文结合教学案例与实践,就如何应用多媒体技术挖掘教材潜在的价值,提出一些有效整合的方法。

一、善拓展,获新知

新课标对传统的初中化学知识作了较大的调整,内容变化也较大,有的从整个编排体系都作了改变。但是,传统的初中化学知识中的重点内容仍然是初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对这些知识内容应拓展加深。将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其前提必须是利用好已有的课本资源,这一点恰恰是当前课改中许多教师所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把课外资源引入课堂,这资源首先应该是与课堂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其次它应该是可以和课堂教学内容有机融合的,有助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把握与深入的。

如在教学《2.3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原子的内部结构时,基于学生已感知各原子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之间的关系,以及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这一原因,我对原有的表格精心预设,拓展了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两个内容(展示课件):

由于拓展的内容与表中的内容具有相似性、连贯性等特点。随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还能从该表中找出那些规律?一时间整个教室都热闹非凡,同学们畅所欲言,把自己发现的新知识与同学分享。更让我意外的是,甚至有同学分析出:1.不同种原子质子数不同;2.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数。通过这种模式为载体的化学课堂教学,不仅能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而且也激活了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被激发出来,并从自己学习活动中学会认识并建构起新的知识。

二、换新颜,悟规律

遍观历年的中考化学试题均发现一个特点,在简答、实验还是计算等常见题型里,常常渗透了对学生自主寻找规律的考查,解答时往往需用上这方面的知识,考生得自行分析、找到有效信息去破解难题。反观目前的一些公 开课,特别是使用多媒体课件来教学的,执教者往往从开始上课的那一刻始,课件一个接着一个,学生对上一个知识还没理解,下一个知识就来了,因此教学效率往往低下。俗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一个称职的教师,不但要给学生以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让学生悟出其中的规律。

例如,在教学《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时,教材中直接列出了1-14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而我做了如下的改动(展示课件):

我只提出一个问题:“这是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你们能找到相关的规律画出空出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吗?那就自己去探索吧!”学生的思维立刻像洪水一样暴发了。有的说:“第一层最多排2个。”有的说:“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有的说:“圆圈内的数字与原子序数相等。”……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饶有兴趣地查找信息,交流信息,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积极性。临近下课,我又提出一个问题留待下节课解决:同学们,你们还能从表中找出其他的规律吗?这时,同学们个个都跃跃欲试。假如教师能重视这方面的细节,精心整合教材,营造探索空间,拉紧零散的教学内容,让各个知识点间呈现出清晰可辩的逻辑联系,那么教学效率必将得到明显提高。

三、巧导入,活应用

俗话有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谓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课题的切入点和教学内容的联结点,也是新旧知识过渡的手段。高效的导入就像粘合剂,能将课堂中的各个教学环节粘结成一个和谐有序的整体,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灵活运用新知識来解决问题。导入的设计从细节方面影响着教学的成败 ,因此,我们既要设法让课堂教学在大处现亮点,也要尽力让它于细处放光彩。精设导入,让课堂教学远离呆板、单调,变得灵活、生动,那么教学效率必将因此大大提高。

如在学习《7.3溶液浓稀的表示》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时,出于“温故而知新”“软着陆”的考虑,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上作了如下的导入(展示课件):

有一瓶50g20%的KNO3溶液,溶质____g,溶剂____g。现取3瓶与上述相同的溶液,分别对这3瓶溶液进行如下处理。

上课时,在让学生讨论交流时,突然听到一个学生细声说:“溶液加水溶质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我便灵机一动,对全班同学说:“这位同学他发现一个规律溶液加水溶质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你们还能找到其他规律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顿时活跃起来了。很快学生就总结出溶液稀释通过加水或低浓度的溶液且稀释前后的溶质质量不变。这时学生的求知欲余热未了,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能帮我解决这几道有关溶液稀释的题吗?”我设计的这份导入内容远离了呆板的“填鸭式”植入,较好发挥了导入内容的承上启下功能,从而实现自然而然引出新知识的有效过渡。要想理顺教学各个环节的无缝衔接,实现新旧知识顺利过渡,就得让我们的教学有整合意识,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这就暗示我们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把学习的自由、学习的权利、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总而言之,灵活整合教材是创造的活动,教师动起来,教材活起来,化学课堂教学才会有新一轮的突破。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应用多媒体技术,整合化学教材,促进课堂的和谐生成,化学教学改革才会有更亮丽的色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灵活和谐整合
关于开设计算机的辅助课程探究
灵活运用数学教材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