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辽宁新经济增长路径培育研究

2019-09-10 05:03满海红张强
辽宁经济 2019年1期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满海红 张强

[内容提要]需求和供给管理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新常态经济的到来,我国长期采用的以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伴随着经济发展要质量、要效率的新需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运而生,辽宁老工业基地将以此为契机实现新一轮振兴。

[关键词] 东北老工业基地 新经济增长 供给侧改革

一、辽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內生动力

供给学说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让·巴蒂斯特·萨依曾提出“在一个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由于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他主张,通过打破垄断、减少管制、减少税收,让市场机制来实现供求均衡。而后,20世纪70年代以美国经济为代表的经济出现“滞胀”现象,使得以供给学派为主张的减税、削弱竞争管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等措施重新被社会各界所关注。

随着新常态经济的到来,我国长期采用的以需求为导向的“三驾马车”在经济拉动中出现了乏力现象。2015年开始,我国适时地全面提出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核心的新经济发展战略。从提高产品及服务供给的质量人手,以结构性改革为手段,对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及收入分配结构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从而带动经济有质量、有效率地增长。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也正式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近年来,辽宁在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取得了显著成果。2018年,辽宁上半年GDP增速实现了低迷之后的5.6%的强劲增长,位居东北三省首位。然而,由于辽宁长期存在产业结构失衡、自然资源枯竭及创新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又叠加了国际经济形势动荡等因素,使得辽宁经济增速仍低于全国6.80-/0的平均水平。经济上行乏力,短期导致地方财政税收匮乏、地方人才流失。长期来看,经济下行会导致社会福利下降,人口结构老龄化日趋严重,严重影响到区域的持续发展。可见,传统的以需求为主要调节手段的宏观调控并没有带来辽宁经济的全面复苏。基于辽宁经济总量失衡的根源更多的是在于结构性失衡,因此在需求侧改革基础上加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是新常态经济时期下的辽宁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辽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制度“供给”有待于质的提升。制度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隐形”要素。区域发展好坏并不只是由人力资本、资金投入的多寡所决定,制度“供给”质量优劣更是一种隐蔽性极强且至关重要因素。以辽宁现有科技创新制度为例,较发达国家及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在顶层政策设计、人才政策、校企及政府合作与地区振兴、研究基础设施方面政策制定与落实确实存在差距。

2.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辽宁产业结构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辽宁低端的装备制造业仍占国民经济较大比重,同时以传统装备制造业、冶金、石化为主的支柱产业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问题,面临发展瓶颈。从产业资金供给结构来看,辽宁投入较多的是国家基础设施、工业化建设,生活服务业投入相对较为薄弱,一定程度上阻碍社会持续发展力。经过“十二五”“十三五”时期的产业升级、转型,辽宁省作为老工业基地其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7年底,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80家,已具备了一批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IC装备等高端产业。然而,由于受规模限制,当前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群还不足以带动辽宁整体产业的转型与升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3.营商环境建设相对滞后。营商环境建设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近年来,辽宁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不断缩短企业开办审批的时间、降低企业经营成本、鼓励企业创新。然而,同国内发达地区相比,外界对辽宁营商环境认可度普遍不高,尤其是辽宁经济发展水平目前处于全国较低水平形势下,势必将会降低投资吸引力及造成高层次人才的外流。当前,辽宁营商环境建设中突出问题主要集中在由于近年来人事任免更迭频繁导致招商引资政策落实不到位,民营及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知识产权保护较弱等方面。

4.科技创新力不足。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是突破新常态经济发展约束的制胜法宝。当前,辽宁省科技创新在顶层设计上已经初具雏形,制定了《辽宁省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时,在科技创新改革中已经开展“需求定制”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加快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的效率,基本实现了省、市、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全覆盖。截至2018年9月,辽宁省技术市场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18.1%。在看到已经取得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意识到当前科技创新工作主要还是集中在国有企业及事业单位,而占国民经济比重较大的民营企业参与度仍有待于提高。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相关措施

1.把握顶层设计的精准与落地。在制度层面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以经济发展中相关顶层设计为切入点,针对新常态经济发展特点结合辽宁发展状况,在进行顶层设计中要敢于担当,不能只是等政策、学政策,要勇于创新,在国家政策允许前提下进一步做好民营、小微企业融资渠道、营商环境、创新力培育、知识产权保护等顶层设计工作。同时,要保证相关制度的清晰性、易于操作性,尤其要关注制度落实的可行陛及相关环境建设的配套。如在科技创新改革中围绕科技管理体制、决策机制、评价体系等重点环节做好科技体制改革顶层设计。

2.提高产业结构调整的质量与效率。产业创新是辽宁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手段,也是辽宁产业结构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一是依托辽宁现有产业基础,围绕航空装备、新能源、高端数控机床、智能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集成电路装备等新型高科技产业发展,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高附加值产业集群。二是在注重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与之发展相匹配的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产业协调度发展下的合力。三是把握机遇、树立信心。把握好党和国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的机遇,树立信心,加速辽宁企业产业升级与创新。

3.加速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在学习、吸纳国内发达地区营商环境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找差距,取经验。通过推进负面清单模式,做好减政放权。同时,营商环境建设不能停留在表面,应建立反馈机制,对各界所提出的批评与建议给以顺畅表达,加强政府智库建设,拓宽群众建言献策渠道,让政府及时了解在营商环境建设中的不足。为了避免人浮于事,应将责任落实到职能部门,并且要具体到人。另外,要重点解决当前企业最为困惑的由于职能部门人事变更,导致其面临的相关政策制度难以保持一致的问题,让企业在经营中更安心。

4.拓展科技创新力的提升通道。一是要以新视野、新思路拓展辽宁科技创新力的提升通道,促进创新与产业链“双向融合”。运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辽宁传统产业升级转型,打造辽宁全面振兴新动能。二是加强现有科技创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破除束缚创新活力的障碍,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精准扶持,加大科技创新覆盖面。

综上所述,“十三五”改革的后半程仍需辽宁坚定信心、迈开大步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供给侧改革
美国动画片价值观输出对供给侧改革的启示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利用土地整治推进供给侧改革研究
从“供给侧改革”看传统蒙学图书的深度开发
浅析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房地产去库存有何妙招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