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作文写作初探

2019-09-10 08:05戴欢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年9期
关键词:微作文小学生

戴欢

摘要:微作文通常指小作文,字数大约在100至300字之间。在今天的碎片化阅读横行的年代,写一篇短小精悍的文章成了时代提出的要求之一,也是学生必备的一种素养。

关键词:小学生;微作文;课堂随文

在如今小学的课堂中,出现了一种值得深思的现象——学生谈“文”色变。越来越多的学生害怕写作,甚至是厌恶写作,真正热爱写作的学生寥寥无几。每当上语文课,无论是练习课、阅读课还是诗文鉴赏课,都能赢来学生的一片掌声,但只要提及作文课,学生立即万马齐喑。甚至在家庭作业中,如果有写作任务,不出意外都会排在完成顺序中的最后一项。为什么?显然,“篇幅长、要求高”为难住了学生。

而“微作文”的出现则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微作文通常指小作文,字数大约在100至300字之间。在今天的碎片化阅读横行的年代,写一篇短小精悍的文章成了时代提出的要求之一,也是学生必备的一种素养。如何让学生以最少的字、最快的速度写出语言精练、符合主题的习作呢?我认为下列几点是需要注意的。

一、激发兴趣,“微”动人生

(一)让习作之源丰盈

微作文的寫作,文体多样,表达灵活,内容也更为广泛。现在的学生虽然拥有更多的电子设备,但毕竟年龄小,且处于求学阶段,跟社会接触不多,能选择的素材较少,因此,师长引导其积累写作素材必不可少。针对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年龄特点,教师可围绕以下几点展开,让学生更好地选择写作素材。

1.观看新闻。每天的《新闻联播》时间恰好是晚饭时间,我们可以让学生一边进餐一边听新闻报道,掌握每天的时事动态。新闻涉及的内容广泛,可极大地拓宽学生的积累。这一举措,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紧跟社会发展的好习惯。

2.阅读报刊及各类型书籍。学生的生活范围限制了他们和社会的接触,那么阅读就成了他们和社会接触的第二途径。自打启蒙教育初始,阅读肯定早已成为家长和老师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阅读完全可以突破课本、各类文学作品、百科全书的范畴,让报刊走进课堂和家庭也是一项不错的选择。报刊定期出版,内容新鲜,篇幅不长,涉及范围广阔,非常适合学生阅读。就学生的年龄来说,《红树林》《萌芽》《意林》等刊物是不错的选择。

(二)师生共创

除了知识上的丰富,学生的写作兴趣也亟待提高,特别是在学生已经害怕写作的局面下,如何消除学生的抵抗心理成了燃眉之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教师首先应该降低习作的难度。一方面是在要求上,传统习作动辄四五百字的要求,很容易让学生望而却步,而微作文本身就具有篇幅小的优势,让学生更乐于接受。另一方面是在言语上,教师应向学生传输“我手写我心”的观念,使学生转变观念:习作就是“心有所思,笔有所述”的一种愉快行为。

二、丰富形式,“微”出乐趣

(一)课堂随文

“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这是叶圣陶先生给予我们的一个启示。“作文”之所以也叫“习作”,也就是学习写作,以模仿为主。教师可从教材中挖掘素材,包含但不限于文章的遣词造句、结构安排,让学生模仿。如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的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师可引导学生模仿其“总—分—总”的构文方式,以时间顺序,描写一处景物。

(二)延伸拓展

在一些课文中,或因排版需要,或因构文需要,作者(编者)会运用“留白”艺术,这就给微作文的训练提供了训练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微作文的形式,引导学生想象、补写课文的“留白”。如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25课《掌声》,文中提及主人公英子上讲台讲故事时“眼圈红红的”,动作“慢吞吞”。这就引发我们思考:她为什么想哭?为什么这么不情愿?她在想什么?教师从这几点出发,引导学生创作。此外,有些文本在结尾处余味无穷,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延伸想象,把文本的结尾作为微写作的起点,延伸文本的内容。

(三)随身行文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随身准备一个小本子,像中世纪的游吟诗人一样,随感而发,记录成章。其实,日记也可起到同样的作用。我们可让学生每天用简短的文字记录生活中发生的比较有意义的事情。相较于长篇的、规定字数的习作,学生更乐于接受篇幅小、范围广且记录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的日记。

三、鼓励评价,“微”出信心

学生认认真真写出的作文,总想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表扬,而不是批评。试想,若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而教师在批阅习作的时候,总是直白地提出否定性意见,当学生对自我的习作能力产生怀疑甚至是否定的时候,学生还会喜欢写作吗?当然不会。因此,我们需要用发现美的眼睛去看待学生的习作,尽量使用赞美、鼓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遇到需要修改的地方,委婉地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以我所执教的班级为例,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平时的独处时间,我从不吝惜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写得好的文章,我会要求学生发送电子文件给我,有机会便投稿到校级或区级报刊。几番发表之后,学生主动创作的热情大大上升。另外,我们课题组还将学生的作品汇编成书籍。看见自己写的文字变成铅字,学生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还需要担心接下来的微作文习作难以开展吗?

“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泉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教师应该从教材出发,挖掘习作训练点,在训练中引导学生体验习作乐趣,使其在快乐中提升习作的能力。“微”文创作,创出精彩。

(责任编辑:韩晓洁)

猜你喜欢
微作文小学生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依托文本,生成微作文精彩
“微作文”:让写作教学风驰电掣
如何开展体验“微作文”的研究
我是小学生
微作文,让作文教学走上快车道
“微作文”之探微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