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回收,爱心筑梦

2019-09-10 15:56鲍文斐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年9期

鲍文斐

摘要: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渐渐深入人心,废弃物的资源化也成了人们关注的话题,节约理念成为了当今新时代不同于以往的生活理念主旋律。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学校倡导的“绿色环保”理念和当代人所提倡的低碳生活理念不谋而合,更是与自己、与他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生活理念。

关键词:绿色回收;爱心校园;绿色筑梦

“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当今社会,随意浪费、丢弃纸张的现象随处可见,景城学校的队员们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丰富的“绿色”主题教育。

一、自主回收,环保校园

景城学校与苏州苇叶公益服务中心长期合作进行环保实践活动。苇叶公益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以下简称“苇叶叔叔”)担任我们学校的培训辅导员,来校对少先队干部进行培训。在培训中,我们知道了中国每年的铅笔产量为250亿支以上,占了世界铅笔产量的80%。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制造一支铅笔需要木材3.4克,那么250亿支铅笔需要木材85000吨。85000吨木材是什么概念?那需要砍伐130万棵已有30年树龄的树木作为材料!如果把这些树木集合在一起,所占面积相当于苏州工业园区的总面积!听到这里,在场的队员们瞠目结舌,他们表示没有想到平时使用的小小铅笔竟然需要这么多的树木,真是不可思议。苇叶叔叔还告诉咱们的队员们,我们身边用的纸是平时最熟悉的材料,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随处可见。巨大的纸张消费量产生了数量庞大、类型复杂的纸质废弃物,所以废纸回收可以减少污染,缓解造纸工业原料不足的情况,也能够很好地保护森林环境,能够促进可再生循环。苇叶叔叔用简单明了的图片为大队委员讲述了“可再生废纸”和“不可再生废纸”的区别,教会他们怎么分类、回收。

二、自主实践,体验感悟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景城学校的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带领大队委员来到了苏州苇叶公益服务设在阳澄湖的环保体验馆。每周,从我们学校回收的废纸究竟是怎么被做成一支支环保铅笔的呢?这可是一直困扰着队员们的问题。苇叶叔叔带领着大队委走进了体验馆,邀请他们亲自体验一次铅笔的制作过程。

原来,环保中心的小工厂先用回收起来的纸张把笔芯卷起来,涂上胶水后放入到机器中,转一转,纸张就自动卷起来了。但是,出炉后的铅笔和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铅芯露在外面,纸张也没有对齐,队员们都很疑惑。苇叶叔叔告诉我们:“这只是雏形,湿哒哒的铅笔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晾干,再用切割机器把两头切得一样平整,之后,它还要再到第三台机器——打磨机中走一圈。”我们发现了,打磨出来的铅笔光滑了许多,有点儿像我们用的铅笔的样子了。苇叶叔叔说:“这还没结束,我们的环保铅笔如果就这样使用,很可能用着用着铅芯就滑出来了,会对我们造成困扰呢。我们要把铅笔的一端用蜡封住,保证铅芯不会掉出来,才能送到大家的手中。有时,我们回收的废纸有薄有厚,那么我们会先将纸送到造纸厂,使其经过加工变成纸浆再进行铅笔的制作。”大队委员们纷纷表示手中的环保铅笔原来要那么多道工序才能出炉呀,真是不容易。

队员们在苇叶叔叔的指导下认真地制作着铅笔,经过一次次尝试,终于拿到了一支自己亲手制作的环保铅笔。大家纷纷表示,平时被忽视的小纸片,竟然能脱胎换骨成为队员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普遍的铅笔。看来,我们的队员应该更加积极地投身到回收活动中,去收集更多的废纸来制作铅笔。

三、自主实践,爱心校园

回到学校之后,辅导员组织大队委员开展了“绿色回收”的宣讲。大队委员像苇叶叔叔一样制作了精美的PPT,召集了各个中队的中队长,然后将回收的重要性、环保铅笔的制作与意义一一告诉每个中队。我们作为小助手,一次次地走进中队,一遍遍地充当“绿色回收”讲解员,虽然身体是忙碌的,但是内心十分充实。

一次次活动过后,各个中队收集的废纸越来越多,得到的“再生铅笔”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队员们发现这些铅笔一学期下来自己都用不了几支,剩下的岂不是太可惜了?一次机缘巧合,他们联系到了贵州某山区小学,发现那里的孩子们在特别艰苦的条件下学习,没有我们那敞亮的教室,也没有我们那崭新的文具,但是他们却有着比我们更加上进的学习心。一张张图片冲击着队员们的心,他们仿佛自己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下,发出感慨,当场做出了决定:今后,每学期,队员们都会将手上多的“再生铅笔”随着其他学习用品一起寄给这些孩子们,让他们也能用上和我们同样的文具。之后,贵州的孩子给队员们写了回信,感谢他们的关注,希望以后有机会也能参与到“绿色回收”中去,并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那么以后就能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如今,“綠色回收”不只是为了收集“再生铅笔”,对于队员们来说,他们回收的热情还因为“爱心助学”,后者对于活动的推动力已经超过了前者。有几个积极的中队队员通过学校的微信主页和社区的公共平台进行了宣传,把活动开展到了周边的小区中。当然,队员们也做好了十足的准备:结合“绿色回收,爱心助学”活动,将宣传内容打印成海报,布置在活动地点最醒目的地方;向前来参加活动的居民展示利用废纸制成的再生铅笔,让他们明白废纸并不是无用的垃圾,对它们进行再利用可以帮助到很多没有文具的山区孩子;准备好称和纸笔,将每一位居民投放废纸的重量认真记录下来。活动当天,烈日炎炎,但是队员们的热情依旧高涨,他们早早来到小区,把桌椅和宣传画报认真摆放在一起,等待着居民的到来……

在活动中,队员们认真地向大家宣传,并且耐心地解答居民们的种种问题,在场的叔叔阿姨忍不住夸咱队员是“绿色小卫士”。还有队员甚至上门挨家挨户进行宣传和回收,一趟又一趟,汗水浸湿了他们的衣服,却听不到他们喊一声累。活动结束了,队员们准备好的宣传海报已经全部派发完毕,而回收的废纸塞满了整个回收箱。他们看着这些成果,心里别提有多兴奋了。

有些中队的队员们还将“绿色助学之手”延伸到了其他学校。比如恰逢高考前,队员们写了一封信,写给江苏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高三学子,除了表达对他们高中学习的向往和崇拜之情,并且为他们即将迎来的高考加油鼓劲外,在信中也大力宣传了“绿色回收,爱心助学”的活动,因为高考完毕,一定会留下很多纸质材料,希望哥哥姐姐们能把它们进行回收,为环保事业,为山区孩童们做出小小的贡献。

四、自主活动,绿色筑梦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绿色回收”——原本仅限于学校内部的小小的少先队活动,三年下来竟然拓展出那么多的社会活动。通过一系列的自主活动,队员们明白,“绿色回收”绝不是学校少先队每周三的例行活动,而应该是深入我们骨髓的理念。我们应从平时的点点滴滴开始做起,从自己随手而弃的一张废纸开始。因为有了自己的“举手之劳”,才能帮助那些山区的孩子。这些从未谋面的孩童同样也是祖国的花朵,也是将来建设国家的栋梁。队员们用自己的爱心感染了周围的伙伴、亲密的家人、熟悉的邻居。将来,整个社会都会一起拥有一个“绿色”的梦。“绿色回收,爱心助学”的旋律将一直回荡在队员们的生命中。我们的队员将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为社会,为国家,为祖国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责任编辑:韩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