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校园”背景下的初中足球校本课程的开发

2019-09-10 10:34成士桂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年9期
关键词:开发研究校本课程足球

成士桂

摘要:在“活力校园”背景下,体育教师对足球运动课程的开发研究应立足于学校实际,结合学校已有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教学水平,提出对学校的体育课程改革方向、学生综合素质的切实提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方案,并给其他同类初中学校提供一些借鉴。因基于学校实际来探索足球运动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我校的课题组重在让学生领会足球运动对体质提高的重要作用,把握课堂教学改革,有效实施《江苏省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南》中提出的足球相关课程的实施方案;充分营造家校联动、校社联动氛围,提高学生、教师的运动兴趣,打造活力校园。

关键词:活力校园;足球;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近年来,江苏省太仓市实验中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从学生的各类体质健康数据可以看出,我们的一系列措施有效遏制了学生体能水平的持续下降,但是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依然与学生现有的身心发展水平不匹配。现在,便携式智能设备已渗透进学生的日常学习及生活,他们每天久坐的时间比以前更长了。家长和教师的运动意识也很淡薄。没有外部的运动氛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途径只能通过仅有的体育课堂。在体育中考的前提下,初中体育课堂紧紧围绕中考项目进行教学,体育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越来越少(涉及到足球内容的也大多以中考要求的“运球过障碍”为主)。这样一来,导致“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近年来,全国、省、市级足球特色学校不断涌现,但这些特色学校的特色多体现在学生的单一足球项目成绩和表面化的校园外部文化布置上,并无实质性的足球文化的传承。对此,我校体育组的教师针对具体学情,开发出了相关的校本课程,希望能够唤醒学生对于世界第一运动的热情。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太仓市实验中学七至八年级各两个班,参照对象为同年级的另外两个班。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课题组参阅了“足球课程”相关的文献资料,先后学习研讨了《江苏省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南初中版》和省教研员孟文砚主编的《校园足球》。此外,我们还在知网期刊论文库搜索“校园足球校本课程”“活力校园”等关键词,学习国内外现行足球课程实施的常用模式、标准及活力校园的实施策略,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课题组参考其他学校的相关资料,自行设计了《学生参与校园足球活动情况调查问卷》,就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对学校足球活动开展的满意度、参与度及对足球课程的开设意愿等方面进行调查。我们现场发放问卷,现场回收问卷并统计,为课题研究提供前后对比数据。

3.实验法。选择一个班级为实验班,另一个班级为对照班。我们对实验班进行实验研究。实验前期,我们在自然状态下采集实验对象(男女各半)在运球、射門等基本足球技能方面及身体素质等方面的数据,并对其参与足球运动的态度进行简约的定性描述。经过对实验者实施1年的干预措施后,我们在实验者年龄、性别等条件大致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同项目的后测数据采集,之后分析前后数据,进行实验论证。

4.数据统计法。运用Spss21. 0对学生在课题研究前后的运球、射门等表现进行数据采集,之后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分析,然后通过归纳、对比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二、实验研究步骤

(一)确定变量

1.自变量:足球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结构化教学模式实践等。

2.因变量: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将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学生在射门、运球过杆方面的表现,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肺活量、50米、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等,作为因变量。

3.无关变量及其控制:学生的初始水平、体育课的任课教师、学生的家庭环境等。

(二)实验准备:拟定计划,收集实验前测数据

1.制定学校足球校本课程开发行动计划,确定实验干预项目。

2.收集前测数据。前测数据包括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学生参与足球课的情况、学生对足球课的满意度、开设足球课的意愿、学生在射门及运球过杆等足球基本功方面的表现、反映学生身体素质的几项关键指标(肺活量、50米短跑、坐位体前屈和立定跳远)等方面的数据。

(三)实验实施:实施计划进行干预

我们积极构建足球校本课程体系,落实校本课程内容。(1)学生全员参与每周一节的基础性足球课程。基础性课程采取结构化教学模式,实施内容呈系统化,课题组在积累经验后编写了《“足”够精彩》校本教材。(2)我们在基础课程之外还开设了活动课程,以社团形式进行,时间定在每周五下午。我们聘请社区成员、学生家长作为指导员,担负起组织指导和活动安全等责任。另外,社区成员和学生家长亦可来校组织亲子足球赛、校队擂台赛,参加男女混合趣味赛等,落实好体悟性活动课程。(3)每月一次的足球主题摄影、绘画竞赛及足球主题的黑板报等拓展性课程也是必不可少。实验班按照开发的基础课程、体悟性活动课程和拓展性课程实施进行足球教学;非实验班按照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课程标准执行足球课程教学。

(四)实验结束:实验后测,整理分析

1.收集后测:针对所有研究对象的所有有关项目、指标进行实验后测数据收集。

2.数据整理分析:就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学生参与足球课的情况、学生对足球课的满意度、学生在射门及运球过杆等足球基本功方面的表现、反映学生身体素质的几项关键指标(肺活量、50米短跑、坐位体前屈和立定跳远)这几个方面的实验前后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前后学生对校园足球活动态度对比分析

2017年3月和2018年11月,课题组分别进行了足球活动兴趣、参与度、满意率及课程需求调查,调查对象数量为160人,男生83人女生77人。调查数据显示,课程计划实施前后学生在对足球运动的兴趣(t=8.586, P=0.000)、参与足球运动项目行为(t=6.428, P=0.000)、足球课程开设的满意情况(t=6.428, P=0.000)和足球课程开设意愿(t=4.449, P=0.000)方面呈现显著差异(见表2)。经前后对比,活动兴趣提升45%,活动参与度提升了45%,课程满意度提升了40%,课程开设意愿提升了15%,可见,计划实施对学生参与足球活动有积极促进作用。由表3可以看出,实验干预对不同性别学生的影响呈现显著差异,女生比男生的增幅更大,干预措施对女生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实验前,大部分男生由于天性使然会自发参加足球活动,在活动中自主培养兴趣;女生则较少主动参与,足球兴趣尚未得到激发。在学校实施足球课程计划后,女生有了参与足球活动的机会,并在足球活动中逐渐受到影响,继而产生了兴趣。

(二)实验前后学生足球技能水平对比分析

实验开始,课题组对160名研究对象进行了足球定点射门及20米运球过杆技能测试,将进球率及个人运球最好成绩按照评分标准进行百分制换算,得出实验前测数据。实验结束,课题组再次按照同样方式进行了实验后测数据采集。通过对两次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进行实验干预以后,学生在定点射门、运球两项技能上呈现显著差异(P=0.000)。这种进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我们开展了足球课程教学,并在家庭和社区中进行了推动,学生有兴趣参加足球课程学习;(2)学校在开展足球课堂教学时,依据开发的足球校本教材进行,其足球教学有了系统性,不再盲目;(3)学生参与足球练习的机会增多,球性提高。

(三)实验前后学生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课题组还在实验前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了身体素质水平测试,将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和立定跳远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通过实施计划,学生在体质健康方面有了显著变化,其中肺活量(t=-3.975, P=0. 000)存在顯著差异,50米跑(t=7. 823, P=0.000)、坐位体前屈(t=1.135, P=0.258)、立定跳远(t=-8.800, P=0.000)无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肺活量提高近200ml,50米提高0.36s,立定跳远提高15cm。研究对象的身体健康水平优良率达到65%左右,较之前提升了近20%。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足球校本课程计划能够指导校园足球校本课程逐步实施,有效解决了《江苏省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南》中足球限学内容的设置与实施。

2.校本课程分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体悟性课程三类。全员参与每周一节足球课的课堂学习的基础课程;开设足球俱乐部,聘请有足球特长的家长、教师和社区人员担任社团活动教练,保证每周五下午1.5小时的活动时间;每两周由持有“社会指导员”资格证书的社区人员,来校组织亲子足球赛、校队擂台赛等体悟性课程。该课程体系经过验证可进一步推广实施。

3.计划实施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有促进作用。男生的体质改善状况比女生更明显。

(二)研究建议

1.进一步测试学生的多项足球运动技能,建立基于学校校情的足球技能测试标准。

2.加强结构化教学模式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足球运动兴趣、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

(责任编辑:李晓杰)

猜你喜欢
开发研究校本课程足球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医疗保险辅助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初中物理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认识足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