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解决策略

2019-09-10 10:59薛慧芳
信息技术时代·上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政策执行公共政策

薛慧芳

摘要:公共政策能否有效执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实施过程中难以避免出现偏差。公共政策执行偏差主要表现为象征性执行、附加性执行、选择性执行、替代性执行、观望式执行、照搬式执行和抵制执行。究其原因,主要从公共政策本身、执行主体、目标对象、外部环境、政策执行监督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并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公共政策、提高政策主体的执行素质和目标对象政策认同感、优化公共政策执行环境和健全公共政策执行的监督机制,达到矫正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效果。

关键词:公共政策;政策执行;执行偏差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是指,执行者在实施政策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作用,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

一、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

(一)象征性执行

象征性执行是指,执行者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只做表面文章,没有执行政策的具体措施,在组织、人员、资金上都没有到位的执行活动。

(二)附加性执行

附加性执行是指,执行者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附加了不恰当的要求内容,使政策的调整对象、范围、力度、目标超出了政策原定的要求。他们表面上在贯彻执行上级领导的要求,实际上却自行附加一些额外的政策。

(三)选择性执行

选择性执行也称为残缺式执行,是指一个完整的政策在执行时只有部分被贯彻落实,其余则被遗弃,使政府内容残损不全,不能有效的、完全的实现原定的政策目标。

(四)替代性执行

替代性执行是指,执行者出于不同目的用自己的一套替代原政策,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被换上与原政策表面上一致而事实上背离的内容。

(五)观望式执行

观望式执行是指,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政策执行主体总是被动坐观。政策执行者总是抱着等别人现做出来我们就好办了、先看看其他地方怎么办的态度,对于政策执行没有自己的主观看法,执行过程中没有创新性。

(六)照搬式执行

照搬式执行是指,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执行主体机械地照搬照抄,没动力、没能力去执行政策,只想尽快完成。

(七)抵制执行

抵制执行是指,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执行主体忽视公共政策权威,不把公共政策付诸实践。

二、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主要原因

下面主要从公共政策本身、执行主体、目标对象、外部环境、政策执行监督五个方面来分析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

(一)公共政策本身不健全。

1、政策缺乏合理性。一项政策的制定不符合它执行的规律,那么执行者在执行过程中就会产生抵触行为,甚至不可能执行。

2、政策制定缺乏方向性。如果政策制定出来方向模糊,没有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那么就会造成政策执行的拖延,执行者难以有效执行。

3、政策缺乏稳定性。如果一项政策朝令夕改,或者随着政策制定者的更换政策也在不停的变化,那么就会使得这项政策失去它的权威性,最终导致政策执行的偏差。

(二)公共政策执行主体有缺陷。

1、政策执行主体素质低。有些政策执行者素质低下,工作态度不端正、对政策理解不到位、贪污腐败心理严重,影响了公共政策的执行效果。

2、政策执行主体间缺乏沟通。如果政策执行主体没有合理的权力配置、缺乏有效的沟通,那么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就会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从而阻碍政策的执行。

(三)公共政策执行目标对象的消极态度。

1、目标对象的消极态度。当公共政策的目标与目标对象的利益不一致时,他们就会采取消极态度来阻碍公共政策的执行。

2、目标对象的消极行为。目标对象对自己不感兴趣的公共政策或对自己没有利的公共政策,便会出现消极、不服从的行为,或者不主动不积极参与到政策执行过程中去,从而导致政策执行者得不到正确的反馈,阻碍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

三、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解决策略

就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分析来看,针对性的提出以下解决策略。

(一)提升公共政策的明晰性、可操作性和权威性。

1、提升政策的明晰性。一项明确的政策指向,不仅可以使政策执行者对公共政策有更明确的理解,从而更有效的执行公共政策,还可以使政策深入民心,符合民眾的诉求。

2、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将宽泛的政策目标操作化为具体的、可测量的目标。

3、提高政策的权威性。政策制定的首要条件是保证政府制定的政策具有权威性,政策具有权威性就会提高政府对政策的重视,进而达到实现既定目标的机会,保证政策的顺利执行。

(二)加强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管理。

1、端正政策执行主体的执行态度。执行者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有良好的执行态度不仅是执行者的职业素养,而且也能承担相应的责任,时刻保持“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从而更好的执行公共政策。

2、提高政策执行主体的素质。政策执行主体要不断增强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平、崇高的政治素养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从而能够更好的理解政策,更好的执行,达到公共政策的目标。

3、严格遵守政策执行的规定。执行主体只有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秉公执法,严格遵守政策执行的规定,才能防止贪污腐败心理的产生,保证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三)提高目标对象的政策认同感。

1、保证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只有在此基础上,目标对象才会认同和拥护公共政策。

2、提高目标对象的政治素养。加强目标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大局意识,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3、提高目标对象的参与度。不断提高他们的参与政策执行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他们真正投入到了其中,才能使政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

(四)优化公共政策执行的外部环境。

1、保障执行资源。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公共政策执行期间的稳定性难以完全保证,因此,我们要保障执行资源。

2、培育政策执行力文化。政府应该培育政策执行主体的责任意识,政策执行领导主体也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尽职尽责,确保政策目标的最终实现。

3、增强政策执行的透明度。把公众关心的事和关系民众切身利益的事,及时向社会公布说明,以保障群众的知情权。

(五)健全公共政策执行的监督机制。

1、政府建立独立的监督机构。政府了解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和执行流程,所以政府建立的监督机构能有针对性地监督政策执行,保证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

2、提高公民和社会监督的积极性。公民应该积极参与到政策执行的监督中去,督促政策顺利的实现;同时也应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如积极利用大众媒体的监督保障政策既定目标的落实。

3、建立有效的监督制度。健全政策执行问责制度,对政策执行中出现的违法失职行为,要依法惩治。

参考文献

[1]朱思静.中国转型期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偏差研究[J].硕士论文.2017.

[2]罗敏静.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

[3]陈洁.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解决之道[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

[4]武彧.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及对策[J].政经视点.2012.

[5]周鑫.浅析公共政策的执行偏差及其纠正措施[J].政经视点.2012.

猜你喜欢
政策执行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中社会排斥的产生根源及其防范对策
公共政策视域下精准施策问题探究
公共政策在公共管理中的价值实现及作用
教育政策执行视角下“双一流”建设实施的思考
政策执行网络研究述评
关于兰州市洒水抑尘工程的实施效果分析
基层公务员政策执行过程中伦理困境及对策
中国养老政策执行障碍的原因探究及对策分析
公共政策工具的选择研究
公民参与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实践价值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