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红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路径研究

2019-09-10 10:59窦文彤
信息技术时代·上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现实路径红色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底蕴,同时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资源,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红色文化,加强红色教育成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本文通过分析阐述红色教育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和意义,提出通过打造红色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红色教育新媒介、借助党团工作和社会实践,实现红色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红色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现实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红色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的,红色教育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内容资源,又是高校思想教育的依托和平台,如何将红色教育有效的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来,成为当前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发挥红色教育的价值引领和导向作用、充分利用红色教育的信念培养和根植优势、依托红色教育的历史使命和复兴宏愿,运用好新媒体平台和联盟、借助高效党团工作的开展、结合红色教育的丰富资源和形式,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

1、红色教育之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性分析

(一)红色教育对于大学生思想的价值引领和导向

红色教育,是以培育理想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提高政治立场为原则和目标,以党和国家发展壮大的曲折历程作为重点教育内容,向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开展的形式多元的教育。红色文化内涵丰富,涵盖了政治、历史、哲学等多门学科的内容,对于青少年和大学生的价值引领和导向具有重大意义。首先红色教育对于大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有着持续性、系统性的影响,尤其是大学生刚从高中时代步入大学校园,在生活作息、思想动态上都需要及时的给予关注,而大学时代应当是知识体系、思想观念成熟定性的最关键时期,红色教育中蕴含的爱国教育、社会教育等内容正好是大学生所必须;其次,红色教育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至关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部分内容是从红色文化中总结和凝练出来的,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和光辉事迹就是对大学生最好的教育和引领,大学生就是在红色教育的引领和导向中逐步形成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价值取向。

(二)红色教育对大学生理想信念培养和根植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理想信念的缺失和淡薄是当前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评价之一,当前高校00后逐渐成为主力军,宏观层面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力和效果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红色教育中蕴含着广泛的理想信念教育的素材和资源,无数革命先烈抱着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为了实现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为了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鞠躬尽瘁,舍生取义,是培育当代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的优势资源;新时期忠诚干净、担当作为是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最直接体现,在新时期涌现出的时代楷模和先进典型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素材。坚定的理想信念不仅体现在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和担当上,在人生道路上理想信念的支撑,会成为大学生一生奋斗的财富和积累。因此,高校应当在认识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红色教育理想信念的培育和根植作用。

(三)红色教育对大学生历史使命感的养成

红色教育首先是历史教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进程、新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变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和本质,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党和国家不同的歷史发展时期,青年学子身上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红色文化中历史使命的交替更新,是历史进程中一代代人的传承和奋斗得来的,只有大学生在深刻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革命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重温革命精神,使红色教育“立体”起来,感同身受,才能激发高校大学生的担当意识、历史使命,认清自身的社会价值,将自身命运和国家、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发挥新时代青年的优势,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2、新时代背景下红色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路径研究

(一)从课程上下功夫,打造高校红色教学模式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高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高效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阵地还在于课堂,课程的科学合理设计、形式的丰富趣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效果。因此高校必须将红色教育和思政课有机的衔接,首先打造精品思政课,在课程中以故事性的、串联性的方式,集合视频、图片等形式,结合丰富的史实资料,利用正面和反面典型开展红色教育,进行理论灌输和内化,在形成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展开巡讲和推广,高校结合思政课和本土实际,编撰本土化的红色教育教材,让红色教育更加“接地气,有颜色,有温度”;其次充分利用本土红色文化进行教学,由于高校都相对比较集中,所在城市或邻近区域均分布了大量的红色文化资源,诸如博物馆、纪念馆、革命旧址等,这应当是高校必须充分利用的资源,在红色课程平面化的教学之后,开展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寓教于乐;第三结合七一建党节、十一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在高校校园中开展讲座、理论宣讲等形式的红色教学活动,着力提高大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巩固红色教育的实效,营造红色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跨平台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红色教育新媒介

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当下,红色教育应当依托传统和新类型的媒介,整合各种类型的红色资源,结合大学生思想新动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首先,运用传统媒介,实现红色教育。高校中的报纸、条幅标语、学生活动、主题讲座是传统的宣传和教育方式,高校要牢牢占领大学校园这一教育阵地,推进传统红色教育向纵深发展,扎实打好传统红色教育的基础,在全校园形成红色教育的良好环境;其次,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媒介,包括但不限于“两微一端”、云空间等网络平台及衍生的公众号、App等介质,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咨询和自我学习的主要来源,这些新媒介也是高校进行红色教育的坚枪利器,同时各个高校的官方网站、微博和公众号已经成为其主流教育方式,采取推送系列性的红色教育文章,发挥大学生自身能动性,将红色教育与学生自己的声音、摄影、文字、视频衔接推送,善于运用网络流行的航拍、拉歌、微视频等形式,形成高校内部、高校与高校之间的新媒体联盟,定期举行新媒体联盟的互动和论坛,推广复制新媒体时代下红色教育的有效方式和优良做法,打造红色教育新媒体平台,实现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衔接。

(三)借助党团工作和社会实践,实现红色教育的立体化

高校始终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团学工作,党团工作是高校组织工作、教育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其中红色教育和党团工作在内容上高度的重合,在形式上可以相互的借鉴,在价值目标上也是殊途同归,因此红色教育要以高校党团工作为抓手,有效融合,实现红色教育的立体化。以党支部为例,党支部的集中学习、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都是非常好的红色教育的形式,随着高校党建工作的不断规范和完善,高校应当高度重视党建活动在红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深刻认识到红色教育与党团工作的辩证统一关系,挖掘和整合红色教育资源,针对高校学生党员和团员的群体性特征,使新时代背景下的党团工作融入红色血液,绽放红色光彩。社会实践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当代大学生熟悉社会、成熟独立的必经之路,由于参与度高、实践性强,受到广大高校师生的重视,红色教育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参观访问红色革命旧址、深入红色革命老区课题调研、走进贫困地区扶贫助学等是当前大学生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常见实践形式,在此基础上,延伸在社会实践中的红色教育内容、拓展红色教育的广度和形式,完善社会实践的总结和考核机制,推进社会实践成果的转化和利用,确保社会实践和红色教育互利共赢。

综上,红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天然的相近性、互利性,红色教育对于大学生思想的导向和引领、对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培育和根植、对于大学生历史使命感的养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和精髓,通过打造红色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红色教育新媒介、借助党团工作和社会实践,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

作者简介:窦文彤(1986-),女,汉族,山东潍坊人,法律硕士,政工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

猜你喜欢
现实路径红色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出版”的现实路径及发展前景研究
对“红色教育”回归本位的思考
论徐特立思想从“教育救国”到“红色教育”的转变
发挥红色教育阵地优势拓宽思想政治工作平台
团体动力学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课堂教学初探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与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国家审计职业化的现实路径选择
改善课堂教学质量, 完善党校红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