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2019-09-10 18:34李光明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2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小学数学

李光明

摘要: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学生、教学内容和课堂时机三个方面提出了几点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

新课改下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课堂不能再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将知识转化成问题,让学生去探究思考,去找到答案,发现知识。但是这样的问题需要教师深入揣摩教材,抓住有效性问题的特点,适时、适度、适量地提出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种有效性提问的策略。

一、是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一堂课下来,要么“满堂问”,连珠发炮;要么过于简单,“大合唱”热热闹闹;要么过于深奥,启而不发。

二、问题形式的单一性。课堂基本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评价不到位、不准确,或不予评价,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习缺乏假创造性。

三、教师提问的范围缺少普遍性。教师只围绕几个优等生发问,至于大多数学生则被冷落一旁,这样一来,优等生兴趣盎然,而其他学生则无精打采,对于提问心不在焉。另外,回答问题时不能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也会影响课堂提问的效果。

回顾我们平时的课堂提问,“随意问”“满堂问”“低效问”贯穿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不断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每一课堂中的问题,使自己课堂教学能更有效、更高效。那么,应该如何进行设计,才能使课堂提问更为有效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堂提问的对象要明确。

目前很多教师忽视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常为了课堂气氛活跃,获取完美答案,提问主要集中在几个优等生身上,或为了不让后进生不分散注意力,挑些简单的问题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把我有难度有深度的问题留给优等生解决。此法往往无法突出重点,很难搞活课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无法提高后进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时,提出的问题尽量放宽广,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和心理需求。问题的难易教师要根据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来提问,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的问题能够使学生“跳一跳,摘下那个桃”。

二、课堂提问要注重度。

问题的难易程度,决定着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因此教师提问要抓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思维发展特点,针对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问题,实质问题的难易度在学生的知识水平内。问题太过简单,没有学生思考的空间,学生会不似考就作答。问题难度过大,超过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会使学生不能作答,时间久了学生会看到难题直接放弃思考。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回答。例如,教师在讲解“平均数”时,列出了下面的數据:上学期期中考试我们班的数学平均成绩是 85 分,期末考试数学的平均成绩是 89 分。接着提出问题:“上学期期中考试我们班的数学平均成绩是 85 分,是不是每个学生的数学成绩都是 85 分呢?”引导学生对平均数的意义进行思考,然后讲解平均数的具体意义,使学生能够对平均数的知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教师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思考、勇于探究,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课堂提问要准确把握提问时机。

教师在提问的效果与提问的时机有关。在教学的知识关键和本质之处及时提问,可引导启发学生正确掌握所学知识的实质,使学生能快速的进入学习情境中,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顺利掌握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教师在新旧知识衔接处提问,可以启发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教学重点处提问,根据教学重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提出深浅适度、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在教学难点出提问,设计指导性提问,已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还可在定律、法则性质推导处提问设计探索性提问,使学生在观察、动手实践中得出结论,学生独立思考出来的知识,可达到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的目的。

四、课堂提问应具有启发性。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精心设计的问题要侧重思考型、启发型和开放型的问题,好的提问应该具有启发性,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而不该急于走向结果。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整数加减法应用题》时,教师出示了这样的问题:某年级一班有46人,一班人数比二班人数少4人,二班有多少人?一个学生回答说,二班有的人数是:46-4=42人,教师问:“这样做对吗?”全班同学大部分同声说“不对”之后,就有一名学生列出正确的解答是:46+4=50。非常奇怪的是,这位老师不但没有说明为什么46-4=42这种解答不对,更没有讲解为什么46+4=50是对的,而是接着往下讲解其他的内容,致使在接下来的练习中有学生出现了类似的错误。在学生中,一见到“少”就会用减法,一见到“多”就会用加法。要是多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先来确定谁多谁少,这样效果就不一样了:既然一班比二班的人数多,那是哪一个班的人少呢?哪个班的人数多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既然二班的人数多,那又多多少呢?”学生就会这样思考:一班比二班少4人,那二班就比一班多4人了。教师继续提问:“现在一班共有46人,那么二班有多少人呢?”从而学生就可能得出是46+4而不是46-4了。

五、课堂提问要留有足够的等待时间。

提问的等待时间有两种,一种是教师在提问后等待学生回答的这段时间,另一种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作出反应的这段时间。据一位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教师在提问后等待学生做出回答这段时间平均不到1秒钟,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作出回应的时间也不到一秒钟,而且常常用一些简单的评语,如“很好”、“真棒”、“嗯”、“不错”来结束。研究表明,不管是哪一段时间,增加等待时间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事半功倍”的效果。若把时间增加3倍,学生回答内容会增加4-8倍,作出回答的人数也会大大增加。同时,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增加,学生今后回答问题就会更积极,课堂纪律也改善了。延长等待时间能吸引更多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他们也会慢慢改变参与回答问题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成绩。这样会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总之,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一门艺术,对待课堂提问,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只有心中有学生,才能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只有心中有目标,才能“粗中有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只有心中有策略,才能“长袖善舞”,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小学数学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
用问题打开学生智慧之门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