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待“他”的慢慢长大

2019-09-10 00:43王志友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3期
关键词:感化宽容关爱

王志友

摘要:学习和生活中小学生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事情,教师的工作除了传道授业解惑,还应尊重信任和关爱学生。学习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困难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我们作为教师不应急于求成,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课堂教学出发,引导学生认识、分析错误,让学生从错误中感悟收获,经历由“失败者”向“成功者”转变。

关键词:理解;宽容;关爱;教育;感化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每个人都喜欢夸奖,尤其是小学生很需要老师的肯定,理解和信任,喜欢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这不仅是对他们自身努力的肯定,更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学生都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作为老师,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批评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因为它犹如医生的手术刀。这也是教育的艺术,理解信任学生会赢得学生的信赖和敬佩,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一:多理解和信任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都不尽相同。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不同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的勤奋守纪,有的厌学做坏事。作为老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对于问题学生,要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我们班上的李晓西同学平时学习懒散、经常不完成作业,上课有时候也无精打采,甚至打瞌睡。我上课不时提醒他也不见其效果,找他谈心都没有多大效果,好一阵坏一阵的。后来我联系他妈妈了解情况,原来他爸爸出去打工给他买了一个手机,目的是家里没人方便有时候联系他。但是没想到李晓西却用手机迷上了网上玩游戏。渐渐他越来越沉迷,自己难以自控,导致睡眠不足了。了解了这一情况我建议她妈妈没收手机,同时跟他约法三章。有需要才给他打电话用。然后我又做他的思想工作,他不是不懂事的孩子,只是控制不了自己,所以他也默默的接受了。可是有一天他妈妈气冲冲地给我打电话说李晓西偷了她藏起来的手机一定就把手机藏在书包里。下课后,我找到他并向他了解情况。他矢口否认。我也没有简单粗暴地搜他的书包。我很婉转地,以商量的口吻让他看看包里有没有妈妈不经意错放的手机。当着我的面,他翻遍了书包的确没有手机。孩子泪汪汪地很肯定地说是妈妈不信任自己,冤枉他。看着他委屈的样子,我很诚恳地对他说:“老师相信你没拿手机。或许是你妈妈太心急了,因为妈妈太担心你拿手机玩游戏了,她太担心你的手机对你造成不好的影响。如果她错怪你了,你要原谅她啊!她是太紧张你了。”孩子点了点头。快放学的时候,家长给我电话说找到电话了,是错怪了孩子。我批评家长粗心,同时提醒家长一定要就这件事向孩子道歉。

事后不久,李晓西在我们组织以“老师,我想对你说”为主题的班队活动中,他在给我的留言上写着:“王老师,我想对您说,谢谢您信任我!您是我的好老师!我会好好学习,争取进步的!”我深深的感到老师对学生的信任,或许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二:关爱学生,静待花开。

作为班主任,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全心全意地、想方设法地教育好学生;才能以真情实感去感化学生、温暖学生;才能做到耐心地、诲人不倦地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令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我们班的何丽辉同学来自离异家庭,跟随母亲生活,他母亲性子比较急,有时候教育方法比较简单粗暴。于是何丽辉同学心里有点叛逆,他觉得妈妈不爱他,不信任他,不理解他。他不愿意跟妈妈谈心里话。在学习上表现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一次家长会后,我留下他妈妈,跟她了解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同时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原来,放学后,他妈妈把他送到托管中心,妈妈认为自己花钱请托管中心的老师辅导孩子就是负责任的好妈妈了。但是,他在托管中心做作业也是马虎了事,甚至不完成作业。妈妈花了钱,却没看见孩子的进步,相反,孩子好像比以前更加吊儿郎当,好像专门跟家长对着干。妈妈气急败坏,失望,愤怒。之后,我找何丽辉谈心,了解到,孩子认为妈妈送自己去托管中心是因为妈妈不想陪伴他、嫌弃他。我当即纠正他的误解,我让他明白他妈妈是认为自己文化水平有限,妈妈以为宁可花钱也要给孩子更好的学习资源。何丽辉同学的主要问题是因为他来自离异家庭而产生的被忽略被遗弃的焦虑情绪。他试图通过自己叛逆、懒散、违反纪律等等不好的行为来引起父母的关注。这是一个孩子对父母爱的渴望。作为班主任,我了解到这些后,我与他家长沟通。我建议家长合理安排时间陪伴孩子,多跟孩子沟通。要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陪伴,妈妈的爱。家长采纳了我的建议,果然,慢慢的我发现孩子脸上多了笑脸,孩子开心了,听话了......学习也在进步。

每当孩子闯祸被老师批评,甚至被其他学生及家长告状的时候,作为孩子的父母,你或许会感到焦虑、头疼、羞愧,甚至恼羞成怒,迫不及待地想要教训孩子……

所以我们的言行举动一定不要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如果那样不仅难以起到教育效果,甚至可能为孩子下一次犯错推波助澜。很多时候,我们怨天尤人,埋怨学生不够懂事,埋怨好心得不到好报。其实静下心来,想想平日里那些毫不起眼的孩子,那些尽惹我们生气的寶贝,原来也都有可爱的一面。猛然醒悟: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有时匆忙的步履,泥泞的心情遮掩了我们的双眼;繁琐的工作,忙乱的头绪,钝化了我们的敏锐;成绩的镣铐,升学的压力扰乱了我们的心智。所以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学生的缺点,而忽略了那一双双天真的眼睛,那一颗颗纯洁的心灵。

所以,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不要急于批评和处罚,要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学生的错误。应该持一颗宽容之心,学会包容、善待他们,用爱支撑师生共架的心之桥梁。真心善待每一个犯错误的学生。相信爱心会像春风细雨润物细无声。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选》

[2]《师生沟通的艺术》

[3]《学生犯错不用批评,只需问八个问题》

猜你喜欢
感化宽容关爱
赏识教育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感化作用
浅谈如何与中职学生做朋友
宁波旦可韵服饰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
尊重、理解、宽容让他重新起步
我努力读懂“宽容”这首诗
宽容在班集体教育中的作用
让关爱成为留守儿童心底的阳光
错误也是一种课程资源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试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