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纪律建设 涵养政治生态

2019-09-10 07:22韩方
廉政文化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政治生态方法论

韩方

摘 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要求,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纪检监察机关要把讲政治的要求贯彻并体现于推进纪律建设的全过程,以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和创新思维分析问题,多角度、立体化推进优良政治生态的净化养成。

关键词:政治生态;纪律建设;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170(2019)02-0013-04

政治生态是特定区域范围内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把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作为基础性、经常性工作,[1]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2]。严明的纪律是政党的生命和涵养政治生态的重要保障,而政治生态优劣是检验纪律建设成效的试金石,各级纪委要聚焦全面从严治党主责主业,严明纪律规矩,加强纪律建设,切实担当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建设者、守护者。

一、增强纪律意识,以辩证思维审视政治生态

加强纪律建设、涵养并全面修复政治生态非一日之功,必须学会运用科学辩证法,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久久为功。一个地方政治生态不好,往往存在纪律建设“宽松软”现象。以辩证思维方式审视政治生态,就是要找准影响政治生态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用严明的纪律管全党治全党,把加强纪律建设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突破口”。

首先,要用全局的视角看待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是生态学概念在政治领域的嫁接应用,反映一个地方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生活等要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从正向上彰显了各类政治主体生存发展环境和状态总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坚持思想建党和依规治党一起抓,政治生态明显好转。面对新时代新任务,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正确认识政治生态的深刻内涵,切实把握政治生态建设在管党治党中的重要地位,通过严格执行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定不移打老虎、拍苍蝇,坚持不懈反“四风”、扬清风,持之以恒织笼子、严纲纪,持续净化优化政治生态。

其次,要用联系的观点理解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是由各个要素组成的有机系统,每个党员干部都是政治生态的因子。“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纪检监察机关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以严明纪律为准绳,正确处理“树木”和“森林”的辩证关系,既注重“拔烂树”“治病树”“扶歪树”,以“零容忍”态度“打虎拍蝇”,坚决消减腐败存量,震慑和遏制腐败增量,又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不断扎紧制度的“笼子”,在重构政治生态中不断有新的作为、新的成效,从而真正达到解决存在问题与建立规章制度并举这一标本兼治的目的。

再次,要用发展的眼光把握政治生态。良好政治生态的生成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循序渐进的过程,“欲速则不达”。而且,政治生态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留神就会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3]纪检监察机关要秉持永远在路上的决心和韧性,立足于治本抓源,坚持抓常抓长,加强纪律教育,以钉钉子精神涤荡陈规陋习,在坚持中巩固,在巩固中深化,使铁的纪律转化为党员干部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着力推动政治生态总体向好、持续向好。

二、营造纪律氛围,以系统思维重构政治生态

系统思维就是运用系统观点,对事物互相联系的各个方面及其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认识的思维方法。以系统思维构建政治生态,就是把加强纪律建设、涵养政治生态放在提高治理效能的格局中把握,从全面推进党的“六大建设”的维度,用纪律建设的实际成效力促政治生态不断净化。

一是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为根基,在加强政治建设中优化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并要求将涵养政治生态作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牢固确立“四个意识”,始终践行“两个维护”,严明政治纪律规矩,切实强化政治监督,全面加强对被监督地区、部门(单位)政治生态的监测、把脉、研判和预警,督促各级党组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加强请示报告、开展政治体检、过好组织生活、完善政治仪式等基本动作抓起,教育党员干部回归基本、重塑信仰,在强化党性修养中保持政治定力,推动政治建设,形成涵养政治生态之效。

二是以强化正风肃纪为抓手,在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中净化政治生态。党风政风、社风民风是一个地区政治生态最直接的体现、最直观的标尺。其中,党风起导向性、关键性、决定性作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驰而不息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重在做深做细做实上下功夫,在大力整治隐形变异“四风”问题的同时,坚决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开刀问斩”,不手软、不打折扣,既狠刹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不正之风,又下决心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努力打赢作风建设攻坚战、持久战,逐步清扫影响政治生态的“痼疾顽症”,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

三是以层层传导压力为机制,在构筑履责监督体系中优化政治生态。推进实施全面从严治党“龙头工程”,紧紧扭住党风廉政建设“牛鼻子”,细化实化“责任清单”,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履责纪实平台功能,加大对不担当、不作为者的问责力度,以考评、问责倒逼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落实到位。强化对党委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监督管理,推动“一把手”对本地区本单位的政治生态负责,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头雁效应”。

三、织密纪律之网,以法治思维培育政治生态

法治思维就是将法治的理念贯穿应用于认识、分析、处理问题过程中的思维方式,是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逻辑化理性思考方式。[5]用法治思维培植政治生态,要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为契机,既坚持挺纪于前、纪严于法,又强调纪法相通、法法衔接,推动实现反腐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注重抓源治本,完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惩治和预防腐败,在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基础上,着眼于深化标本兼治,针对腐败易发高发的领域、部位、环节等,深入开展廉政风险排查防控,持续推动具有地域特色的“清正清廉清明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

二是突出依规治党、制度治党,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制度法规作为权力分配、制约与监督的决定性因素,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党内政治生态的好坏。要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系统完备、切实可行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全面实施权力清单制度,以党内法规制度的强制约束力来构筑权力运行的空间,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要及时总结全面从严治党的创新实践、党风廉政建设的典型做法、优化政治生态的特色举措,并提炼上升固化为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执行力。

三是持续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不断提升纪法贯通、纪法衔接效果。一些地方政治生态出问题,往往是纲纪不彰、法度松弛所致。要适应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新形势、新任务,围绕深化党和国家自我监督,全面贯彻落实《监察法》等法律法规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纪党规,完善执纪监督“1+N”配套制度体系,做到纪法双施双守,充分发挥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巡察监督“四位一体”作用,稳中求进推动专责监督工作高质量发展。

四、强化纪律监督,以底线思维净化政治生态

底线思维注重的是对危机、风险、底线的重视和防范。底线清,腰杆才硬。应用底线思维加强纪律建设,就是要教育各级党员干部把廉洁干净作为基本底线,对名利得失想得透、看得淡、放得下,习惯在监督约束环境中工作学习,为净化政治生态打下坚实基础。

一要注重教育预防,夯实思想道德高线。政德是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个人修养的反映,更是构成良好政治生态、保障政治清明的基本元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各级党组织要突出政德教育、政德实践,切实加强党员干部思想道德体系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强化宗旨意识、保持初衷初心,并从严约束操守和行为。

二要注重查案执纪,明晰党纪法规红线。坚定不移地惩治腐败是消除政治“雾霾”、净化政治生态的关键举措。要把好“方向盘”、整治“污染源”,保持高压态势,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有力削减腐败存量、有效遏制腐败增量,真正把纪律规矩立起来、严起来,通过立规明矩、令出法随,使各项纪律规矩成为“带电的高压线”,防止出现“破窗效应”,保障政治生态正气充盈。[5]

三要注重抓早抓小,筑牢廉洁自律防线。去大病、疗小病、治未病,强身健体、固本培元,整个生态系统才能清风劲吹。党的性质决定了纪严于法、纪在法前,要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用纪律规矩管住大多数,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在日常监督中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发现的问题该提醒的提醒、该约谈的约谈、该问责的问责,力求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让党员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五、夯实纪律基石,以创新思维营造政治生态

创新思维是以新颖独创的方式方法处置问题的思维过程,是以创新意识和创新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创新思维重在打破思维定势、思维惯性。用创新思维打造政治生态,就是要拓宽思路、放开眼界,从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推进纪律建设,夯实政治生态建设的基石。

一是厚植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6]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激浊扬清、扶正祛邪,时刻警惕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政治生活的侵蚀、对党内政治生态的腐蚀、对党执政基础的损害,坚决抵御和清除党内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通过宣传教育、导向引领、严格管理、制度约束等措施,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同时,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塑造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干干净净的政商关系,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

二是匡正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选人用人是衡量政治生态优劣的“风向标”。培育良好政治生态,关键在于选好人、用好人。要坚持好干部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杜绝“七个有之”,恪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自觉防范和纠正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严厉查处选人用人腐败问题,强化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廉洁性审查,严格执行选拔任用工作纪实制度,坚决防止“带病提拔”和“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坚决向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亮红灯,弘扬选人用人的正能量。

三是激发勤勉作为的担当意识。一方面,良好的政治生态,可以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不竭动力;另一方面,优化净化政治生态同样离不开各级领导干部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狠抓落实。要进一步完善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把严格管理干部与关心干部结合起来,让“干事者得利、有为者有位”,保障和促进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7.

[2] 李贞.习近平谈政治生态[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03-22(5).

[3] 孙竞,朱虹,申亚欣,等.“习近平两会下团组”系列解读之五:“政治生态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到污染”[EB/OL].(2018-03-14)[2019-02-15].http://hi.people.com.cn/n2/2018/0314/c231187-31339826.html.

[4] 江岚,陈涛.浅议执法者法治思维养成[J].商,2015(38):240.

[5] 温红彦,盛若蔚,姜洁,等.涵养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来自部分省市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调研之一[N].人民日报,2018-10-12(1).

[6] 净化党内政治生活灵魂——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系列评论之一[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7-04-17(6).

责任编校    王学青

猜你喜欢
政治生态方法论
如何构建系统的方法体系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建构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起源及发展探究
A Literature Review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浅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构建
基层党组织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堡垒
党史视野下的“政治意识”演进历程
大饥荒爆发前爱尔兰的政治生态
贯彻新形势下政治建军要求
政治生态视域下我国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