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资助作应坚守“五条底线”

2019-09-10 07:22王成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学生资助教育管理

王成

摘要:管理底线是必须遵守的标线和不可触及的红线。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应着力守住法纪底线,保证学生资助工作的信誉和质量;守住安全底线,确保学生资助工作的顺利进行;守住政策底线,将各级各类学生资助项目全面、精准、理想地落到实处;守住业务底线,确保学生资助管理标准、规范、诚信、公正;守住道德底线,保障困难学生和非困难学生同样健康成长。

关键词:学生资助;底线思维;教育管理

底线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临界点。管理底线是对工作的最低要求、基本要求和起始要求,属于必须遵守的标线和不可触及的红线。底线思维以底线为导向,从根本和源头上控制事物发展方向,严禁突破做人做事底线。底线思维属于极化思维,其做事从不打无准备之战,运筹和管理事情总是充分考虑事物发展变化的最好情况和最坏情况,从最坏处准备,向最好方向努力。底线思维凝聚着管理者的战略定力、责任使命、忧息意识和胆略担当。

学生资助工作是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资助管理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教育发展和社会稳定。学生资助管理底线有如指示牌、压舱石、防火墙和定风丹,时刻保证着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前进方向和实际效果。目前,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应着力守住法纪、安全、政策、业务、道德五条底线。

法律、法规和纪律集中体现了党的意志、国家意志和人民群众意志,其根本宗旨是维护好、发展好、巩固好党和国家及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法纪是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基础和支柱,是人们建功立业最可靠的护体和后盾。只有依法治理、依法办事才能保证学生资助工作无后顾之忧,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学生资助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帮助学生解决受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依靠自身力量无法克服的困难,维护教育公平。但因学生困难类型、困难程度和资助需求千差万别,学生资助对象认定缺乏统一、完善、普适的标准及其技术支撑,加之资助资金大部分属于无偿性质,学生资助过程必然充满利益博弈、矛盾冲突和管理风险。学生资助管理者必须心正、身正、言正、行正,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工作纪律和各项学生资助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资助管理规程和操作要求办事,做到令行禁止和公正公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资助的信誉和质量。

为了一时一地一家一己之利,不顾法纪底线而肆意妄为,其结果不仅会造成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整体混乱和失败,而且会导致个人失去自由、身败名裂。学生资助管理者切莫觸及下列底线:严禁弄虚作假;严禁通过学生资助谋取个人私利;严禁挪用、占用、套取学生资助资金;严禁伪造、篡改、私自销毁依法建立的学生资助档案和信息数据。

安全是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前提,体现安全要求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是确保学生资助工作顺利进行的“定海神针”,没有安全一切努力都会归零,甚至导致管理系统全盘崩溃。

一要确保资助管理信息安全。要保证学生资助管理档案安全,保证学生资助管理信息传播安全,不得造成学生个人信息泄密。要严防不法分子借用资助之名和失密信息骗取学生个人钱物。

二要确保资助资金安全运作。学生资助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不得丢失。必须保证各级政府和社会所提供的学生资助资金顺利发放到学生手中和落实到位,发挥应有作用。

三要确保资助政策操作安全。严格实行学生资助管理政务公开制度,除了涉及个人隐私的内容之外,学生资助的政策、标准、申报评审程序和评审结果要一律公开。要公平公正地解决资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得因政策执行失误造成矛盾和上访,造成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混乱和社会不稳定。

政策是学生资助管理的生命线,只有严把政策关才能将各级各类学生资助项目比较全面、精准、理想地落到实处。

能否正确地理解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直接决定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成败。学生资助工作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资助管理归根结底要为素质教育服务。所有学生资助都应围绕保基本、促发展、提质量的主题展开,各项资助政策的设计和实施不能脱离或偏离素质教育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轨道。学生资助管理决不能仅仅停留在经济保障水平,每一个资助项目和每一个资助环节都应融入育人因素,都要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积淀、拓展和升华。

目前,我国学生资助主要包括助困性、奖励性、补偿性和普惠性四种类型。助困性资助资金主要是解决学生在校期间基本生活困难,帮助学生解决依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是学生资助工作管理的主体和重点。学生资助管理要将物质性救助和精神性扶持相结合,解决当前困难和支持长远发展相结合,科学设计学生资助的项目、标准和操作模式,促进和保证学生全面、自由、协调发展。

学生家庭实际经济状况是确定是否贫困的唯一依据,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能加入其他非经济因素。不能将助学金用于奖学金。国家政策规定必须予以资助的困难群体要优先予以资助。尤其是对于孤儿、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烈士子女、见义勇为牺牲家庭子女等更要优先保证。对于资金数额有限只能进行选择性资助的项目,要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和学生困难程度排出资助顺序,由高向低依次资助,资助真正困难的学生、真正需要的项目和真正困难的时期。

学生资助工作要优化管理流程和操作模式,在确保学生资助管理安全运作的前提下,要尽量采取简便、及时、高效的方式,切实减轻基层学校、资助管理人员、受助学生及其家长的办理负担和心理压力。学生资助工作要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不能将需要政府负担的学生资助投入责任转嫁给基层学校,造成学生获得资助、学校正常运转难以为继的不良后果。

信誉依赖专业,专业化是对学生资助管理者的基本要求,没有一批行家里手是无法撑起学生资助管理这片天地的。

所有的学生资助管理人员都必须熟悉资助工作政策和业务、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和学校发展状况,全面掌握学生资助管理知识和信息化操作技术,确保学生资助管理标准、规范、诚信、公正。学生资助管理人员不仅要成为教育财务管理的专家,更要成为学生资助政策的专家。只有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各项学生资助政策,才能避免犯方向性、原则性和战略性错误,更不会犯触及底线的错误。

现代学生资助工作要实行统筹兼顾、标准操作、动态管理,必须确保资助管理档案和实际工作之间、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之间、学籍系统信息和资助系统信息之间、原始档案和资助系统信息之间相互对应、内外相称、左右协调、前后统一、标准规范。

要本着对事业和历史负责的精神,确保学生资助管理各项原始数据真实、准确和完整,确保学生资助管理原始数据和资料按要求归档及录入系统。

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教育是唤醒心灵的艺术。缺乏道德情感的支撑,学生资助管理就会失去教育的意义、价值和魅力。学生资助的制度设计、实施和管理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和爱护每一个学生,保障困难学生和非困难学生享受同样的受教育机会,同样健康成长。

要积极营造和谐的资助舆论环境和人际环境,资助管理人员和受助学生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让学生资助始终保持适当的温度。学生资助管理人员既要坚持执政为民、公平公正、无私奉献的思想,又要防止和克服狭隘的施舍、恩赐、索取回报等错误观念,对待差生和问题生要不嫌弃、不歧视、不放弃,时刻保持和守住人性的善良和教育的包容。受助学生既应欣然接受国家救助,保持积极向上心态,又要防止和克服狭隘的个人利益至上、等靠要、仇富、自卑、负罪等错误思想和不良倾向。

上下同欲者胜。学生资助管理需要众志成城,决不能互设藩篱、孤军作战。资助管理的各个部门之间、上级下级之间、科室之间、工作人员之间要紧紧围绕资助管理的统一目標相向而行,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精诚合作,共同完成育人大业。

从总体上看,学生资助管理底线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种底线之间相辅相成、相友相伴,但也存在相互矛盾和抵牾之处。多重底线摆到面前,如何选择直接考验管理者的胆略智慧和综合实力。现代学生资助管理应时刻保持专业自信和工作定力,抓住主要矛盾、关键环节、突出优势、整体趋势,妥善选择和确定相应的工作底线和博弈策略,主动进取,知难而进,以“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破解万千难题,为学生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底线是起跑线,不是终点线。守住底线是工作基础,追求卓越才是理想目标。有强大的底线做基础,学生资助就有了获取成功的大本营和根据地。但仅有底线是远远不够的,放弃追求卓越的高线,底线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学生资助管理的底线和高线之间应一体互动,将守住底线和追求卓越融为一体,这样,学生资助管理各项工作定会更上一层楼。

优质的学生资助管理需要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质、达观的阳光心态和优异的专业素质。学生资助管理要时刻牢记素质教育的初心和使命,敬业乐业,自觉践行各项管理底线要求,让资助底线成为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最坚实基础和最大公约数。

猜你喜欢
学生资助教育管理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者胜任力模型研究
高校“伪贫困生”现象成因分析与应对策略探究
新媒体时代学生资助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中职学生资助工作的几点体会
浅谈独立院校辅导员在学生资助工作中的角色定位
论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中的赏识教育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