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的智慧——沈阳市第一中学办学实践探索

2019-09-10 07:22岳春峰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情智德育学校

岳春峰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新课程、新高考、新挑战,沈阳一中入用“‘一’的智慧”开展了一系列办学实践探索。

校园文化彰显了一所学校的独特文化底蕴,在育入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历史深处走来,学校传承与提升并重,形成了完整的核心价值系统,让一中的“文化DNA”成为全体师生共同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成为学校不断超越自我的强大动力。

(一)办学理念——办一所成全人的学校

作为校长,我首先要明晰“为什么办学校”的问题。一中是一所有生命、有情感的学校,成就师生的生命成长,就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一中人以“办一所成全人的学校”为办学理念,目的是发现和发挥师生与生俱来的优势潜质,顺其天性发展,成全其当下和将来的幸福人生。办一所成全人的学校可以从成人、成才、成功三方面理解。

成人,正如康德所说:“教育首先是使人成为人。”要教会学生成为一个真正大写的“人”,一个有修养的人,这是一中人一直以来的操守和信仰。成才,是为学生优势专长的发挥搭建平台,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精神成长。成功,学生的成功表现在知感恩、懂回报,具有厚重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教师的成功表现在懂教育、会管理、善沟通,充满激情、爱心、责任感,渴望不断进步、不断充实自我,具备职业认同感、学校归属感;立德为先、课程为重、生活为源、生命为本,一所具有崇高育人理想、规范的行为制度、良好的社会声誉的学校,便是一所成功的学校。

(二)办学愿景——自觉、自主、自由

办学愿景是激励教师和学生的重要动力,也是加快学校发展的有力推手。我们认为,教育是一种唤醒,唤醒责任意识,即自觉;教育是一种信任,引导自我管理,即自主;教育是一种尊重,呵护高贵灵魂,即自由。如果说自觉是前提,自主是能力,那么自由则是一种境界。“你就是一中,你怎么样,一中就怎么样”。我们就是要把这种意识印刻在师生的脑海中,形成“人人都去做,人人都去管”的风气,激发全体师生的责任感和自主意识。

(三)校训——行胜于言

教育的精神是实干。“行胜于言”是一中师生的行为准则,也是师生的核心品质,取“实践出真知,知行合一”之意。学校倡导并要求全体师生言行一致、诚信笃行,既注重精思地表达,更注重扎实地求索,在实践中感悟真善美的真谛。“行胜于言”囊括了“德先于智”的内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中也一直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培养入的基点,努力培养优秀人才。

(四)校风——从“心”开始,向“一”进发

“心”是一中人的行动起点,“一”是一中人的拼搏方向。

“心”对于学生来说是诚心、恒心、专心。这既构成了学生在学业上的基本要求,更是学生今后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是学生成就自我的关键。

“心”对于教师来说是良心、爱心、用心。教师要坚守自己的信仰,去实现自己崇高的教育理想,甘愿做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用“心”对待每一名学生。

“心”对于学校来说是舒心、省心、放心。让师生舒心,家长省心,社会放心是一中的庄严承诺。学校努力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幸福生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养成提供肥沃的土壤。

从“心”开始,构筑了学生、教师、学校三位一体的发展基石,其根本指向是学生的终身发展。

“一”对于学生来说是唯一。孩子是家长的唯一,也是学校教师的唯一,更是民族的唯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力求尊重差异,让每名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一”对于教师来说是专一。教师要将全部的热忱融聚到教育事业中,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一”对于学校来说是第一。一中崇尚一流,在全体一中人的共同努力下,努力实现“办一所成全人的学校”的发展目标。向“一”进发,代表了全体教职工的孜孜以求,更代表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校着眼于“人”的发展,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坚持德育内容“小、近、实”的工作思路,遵循“无处不有,无时不在。无事不为,无人不做”的教育“场”原理,使专题德育活动制度化、系列化、精品化。“43221”情智德育工作体系是一个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的实践方案(见图1)。

“4”即四大教育,包括国家教育、感恩教育、养成教育、成功教育。“3”即三所学校,包括学生军校、青年党校、家长学校。“2”即两支管理团队,包括班主任、导师管理团队和学生管理团队。“2”即两个一百,包括100学时的义工和100学时的社团活动。“1”即一条主线,学生第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规划和自我发展。

(一)德育主张——情智共融

“情智德育”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发现。我们始终认为,德育不应该是枯燥乏味的说教,更不应该是冷漠无情的管制惩戒。德育的对象是一个个洋溢着青春激情、怀揣绚烂梦想的美丽的灵魂,所以德育应该是满怀深情的精神对话。

(二)德育核心——学生第一

学生第一,是我校“情智德育”体系的主线,更是核心;学生第一,这既与高中学生成长阶段性特点高度契合,更体现了以生为本、为每一位学生可持续发展服务的现代教育思想;學生第一,就是力图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学校的系列化教育。向着自我发现、自我建构、自我生长的目标迈进,努力达成“自觉、自主、自由”的教育和人生的双重境界。

(三)德育实践——润物无声

学校定期举办艺术节、体育节、阅读节、社团节等,校园节日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在校生活,有利于展示学生才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所有社团活动均由学生自主设计组织,动漫社、文学社、机器人社、魔方社、模联社等社团先后被评为沈阳市十佳社团、优秀社团等称号。舞蹈社、围棋社、足球社、篮球社、象棋社、乐器社、国学社、戏剧社等社团多次在市区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一)多元课程,和而不同

学校课程是一所学校办学品质的体现,彰显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已经成为新时代高中的新使命。

多年来,学校通过课程的开发、实施、整合与关联,重构体现情智教育理念的课程体系(见图2),将必修课、选修课、德育管理、学生活动都纳入到课程体系当中,实行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的管理,让学生在人文和科学的氛围中感悟成长,引领学生对自然进行广泛探索,对自身、对家庭和对社会进行深入思考。

(二)“情智课堂”,以“情”启“智”

学校着眼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着眼于当代教育科学与人文两大精神,关注教育情感和智慧两大领域,积极构建符合学生学习、生命成长的教学范式——“情智课堂”,探索出与之相适应的导师制培养、思维可视化应用、智慧校园举措,让“情智课堂”效能最大化。

“情智课堂”坚持新教育理念,主张课堂是生动活泼的,倡导课堂是有道德的。按照“情境驱动+智慧碰撞+反馈反思”基本流程,时刻关注课堂教学中的“情”与“智”,旨在唤起学生隋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尊重生命,尊重规律,注重关系第一,知识第二;联系第一,记忆第二;探究第一,讲授第二。

(三)智慧校园,拥抱未来

AI时代带给学校教育的影响深远。学校于2012年9月成立信息中心。创造一切条件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

为深化情智课堂,引进并优化思维导图这一学习工具,我们多次邀请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中心的教授来校讲授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指导学生在学习中梳理并形成学科知识网络。思维导图工具的应用让情智课堂思维品质的提升成为可能。

2016年,学校率先进入教育“DT时代(数据时代)”。我们为每位教师配备TPad。教师手持TPad在教室内进行多媒体教学,TPad与投影仪连接特别便捷,能随时打开存储的图片、声音、视频以及网络资源,让教师处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前沿。TestGo在线测试以其反馈及时、精准分析、无界学校等特点,让教师测试题上传后,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做答,实现了学生在规定时间段内统一在线答题,精准分析,让教育智能化发展。

(一)重建信念行动

发现榜样,信仰教育,是师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一中,人们传颂着老党员张作宪坚守信仰、照亮生命的感人故事。他几次上缴特殊党费、设立注资“北斗梦想创新基金”,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党的忠诚和对学校的深情。2018年5月20日,学校举办升旗仪式并制作师德榜样纪念册缅怀张老师用行动诠释出一中教育人的情智大爱。

(二)课题研究行动

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学校以青年教师群体为依托,聚焦问题,开展应用性、切片式教育教学研究,促进教师在明晰问题、分析研究直至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问题意识,获得实践性智慧。2013年,学校被评为“辽宁省第二届科研兴校百强学校”。2015年,学校荣获“辽宁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称号。在沈阳市“十百干”工程活动中,学校共有15人次荣获“沈阳市研究型教师”称号。

(三)名师示范行动

名优教师的水平决定着学校教育发展的高度。学校将创建优质学科、打造名优教师队伍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让近50%的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排头兵。通过每年一个主题的教育教学工作会议,我们将名师论坛、教学示范课等七课与“青蓝工程”相结合,让名师实践示范。依托省市名优教师工作室和省专家型校长工作室,我们聚焦主题,以人带人,帮带辐射,使更多教师建立专业自信,体验到职业幸福感。

(四)优质学科建设行动

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群体效应。学校采取多种措施,力促学科建设优质化。学校的数学和历史教研组为我省优秀学科教研组,语文学科和生物学科是我市学科教师研修基地,我校通过开展专家引领、课堂观察、参观学习、举办学术节等全方位培訓与交流,为校内外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学校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走向成熟,走向丰富。

(责任编辑:李晶)

猜你喜欢
情智德育学校
情智教育下的英语实践探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情智英语”教学主张及实现路径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构建情智教育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追寻理想的小学数学“情智课堂”
学校推介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