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预学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2019-09-10 07:22姜巍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主体地位自主学习

姜巍

摘要:在历史教学中,预学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学生学习新的教学内容所做的准备,是学生实现“预热”的有效手段。历史学科预学案的设计,要围绕学习任务、问题和教学情境三方面展开。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预学案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明晰学习任务,为学生自主学习安装个性化“导航仪”;要分析学生原有的学习状态;要关注学生学习水平的层次性;布置的任务要体现具体性。历史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为学生自主学习“穿针引线”,要通过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提出学习困惑与疑问,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预学案;自主学习;主体地位

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新课程改革也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并逐渐意识到教师要教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历史教学中,预学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学生学习新的教学内容所做的准备,是学生实现“预热”的有效手段。如何立足预学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提供足够的动力支撑,已成为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为学生设计预学案,不是让学生随意地自发学习,而是要通过预学案使学生找到明确的学习方向。因此,明晰学习任务,就如同为学生在自主学习的道路上安装了一台“导航仪”。学生领到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知道了自己所要经过的“路段”和所要到达的“目的地”。在设计预学案时,教师要根据具体学情,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安装个性化“导航仪”,以确保他们顺利到达各自的学习“目的地”。

(一)分析学生原有的学习状态

学生使用预学案是从学习旧知识向学习新知识过渡的过程,学生只有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因此,准确定位学生初始的学习起点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此,教师在设计预学案时要认真分析学生原有的学习状杰。

如部编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的学习目标是“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为达到这一学习目标,学生需要以下知识储备:第一,了解近代中国经历的侵华战争及结果;第二,理解侵华战争的影响。

这两个知识就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起始点。在定位学生的知识起点后,教师就要为学生规划相应的“路线”。在设计预学案时,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侵华战争的历史进行回顾,也可以在预学案中标示出新课中可能出现的易错点,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发展阶段、学习动机等具体情况。教师只有在厘清学生原有学习状态的基础上,才能更加准确地设计出优质的预学案。

(二)关注学生学习水平的层次性

在定位学生的学习起点时,历史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学习水平的层次性,因为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性决定了学习任务的非同一性。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每一个学生,让他们依照可行的路线“行驶”,才会让学生有学习的动力和方向,增长学习信心,完成学习任务。因此,为学生打造个性化“导航仪”,明晰有层次的学习任务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如在部编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三大改造”一课中,对学生学习任务的布置就应体现层次性。对于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是:能认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主要形式、完成的时间、并初步认识三大改造的意义;初步掌握对课本和补充材料的阅读能力,以及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是: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能进一步理解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初步掌握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教师为每个学生分配符合其认知水平的学习任务,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也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布置的任务要体现具体性

教师为学生布置的学习任务,不仅要体现层次性,还要体现具体性。预学案的学习任务不等同于教案中的教学流程,预学案是围绕三维目标等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细化。教师要仔细斟酌学习任务中的常用语,如可以经常使用的语句有“能解释……”“能写出……”“能分析出……”“能培养……”等。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知晓在学习道路上经过的“重要路段”以及遇到的“学习障碍”,即学习重难点,这样才能使学习任务充分发挥“导航仪”的作用,为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指明具体方向。

明晰学习任务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前提和关键环节,作为预学案的设计者,教师要围绕三维目标、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有针对性、有层次而又具体的教学任务。明晰本课的学习方向和学习要点,旨在让学生明确自己需要做什么,需要做到什么程度。在个性化“导航仪”的科学指引下,学生会充分了解学习内容,领会教学意图,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展开自主学习活动。

预学案不是让学生做基础知识的“搬运工”,而是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预学案时要加强对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美国一位特级历史教师曾说:“我努力让我的学生养成历史学家式的思维习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学科素养。”可见,历史思维是学科素养的核心,教师要帮助学生积极思考,唤起学生的深度思维。然而,触发学生思维火花的燃点在哪里?答案是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预学案的问题,牵引、启发、提升学生的思维,从而促使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

(一)通过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部编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一课中,教师在预学案中为学生出示《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图表并提出問题:想一想,我国是在怎样的起点上开始大规模进行工业化建设的?通过第一个问题触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思考并形成对该阶段中国工业落后的初步认识。

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学生通过阅读与对问题的思考,将两个知识点建立联系,即第一个五年计划因工业落后而产生。然后,教师出示一组关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创造的历史第一的数据,同时跟进问题:说一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情况?引导学生对第一个五年计划起点和终点进行直观对比,得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超额完成的结论。

教师再次追问:通过这组事例,说一说中国工业在发展中的变化?由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使其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前后情况进行深入对比,得出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的结论,以此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第一个五年计划意义的理解。最后让学生思考:这样的变化带给你的感悟是什么?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计,让学生的思维从深层向广度拓展。

(二)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在学生使用预学案时,学生与预学案之间的互动相较于课堂而言还是较为单一的。这就意味着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每个学生都会遇到或大或小的学习困难。因此,教师不仅要通过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应该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勇于说出自己的学习困惑,提出疑问。

在设计预学案时,教师可在最后一部分为学生留出自由思考的空间。如教师可设置这样的问题:你在预学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如果有,请写出来,也许你提出的问题就是课堂上最闪亮的思考点。这样的问题设置。体现了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关注、鼓励和引导,能够将学生的思考从预学案“穿引”到课堂上。同时,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便更好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鼓励学生提出学习困惑与疑问,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更乐于参与学习。

在预学案的设计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从学生入手,难度要呈螺旋上升排列,教师要引导学生一步步将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进行对比、分析并得出结论。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发挥学生的思維潜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充分发挥预学案“学”的功能。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预学案的使用者,如果预学案只是对知识和习题进行简单的罗列,学生在预学案中找不到学习成就感,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突出,学生就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预学案也会丧失原有的价值。

如何让预学案深深地吸引学生?答案是教师要设计一份充满魅力的预学案,即教师要用心挖掘预学案的内容,创设生动而丰富的历史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生活,使历史“活”起来,让学生对历史“触手可及”。充满魅力的预学案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主动“走”进预学案的世界,主动参与学习与思考。

(一)以多种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要用多变的方法,力求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实现优化预学案的目的。方法越多越新奇,预学案就不会是简单无趣的纸张,而是充满趣味而又多变的“历史场景”,学生就会兴趣盎然,跃跃欲试,预学案的使用效果自然也会更加理想。

初中生的认知还处于感性为主、理性不足的阶段,每个学生都有好奇的天性。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关注学生兴趣点,挖掘教材及课外的丰富教学资源。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新闻快讯、小故事、成语等阅读资料,还可以在预学案中“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等。总之,教师要以各种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例如在部编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一课中,为了让学生与历史快速“熟”起来,在讲到科学家祖冲之时,教师可在预学案中展示古人的算筹法,然后出示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后,再出一道复杂、难度较大的数学题。当学生感慨不可能完成任务时,预学案中就可引出祖冲之这一历史人物。

此动手实践教学情境的创设,大大激发了学生对科学家祖冲之的探究兴趣,能够促使学生很快进入主动的学习状态。在预学案的学习指导下,学生能够积极阅读课文中的材料以及祖冲之的人物小故事,还会主动思考,全面认识祖冲之的科学成就。通过亲身参与,学生对祖冲之的印象更为深刻,更容易理解科学求真、刻苦钻研的精神。

(二)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

在讲到文化中的书法成就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班级的丰富资源。教师可将学生的书法作品、学习书法的心得等材料进行整理,并把它们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成就相结合,设计成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教师把这些资料放入预学案中,可引导学生结合学生的书法作品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成就,谈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这种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通过预学案感知历史,让他们觉得历史不再遥不可及,历史与今天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在我们身边可以随处找到历史的印迹,进而使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设计预学案,如同厨师制作菜品,要让每一个预学案散发不一样的“味道”,力求教学情境丰富化。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能为了吸引学生眼球而单纯地注重预学案的表现形式。教师要将情境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让教学情境不仅丰富,更要富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并积极投入到探究学习活动中,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能让预学案成为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媒介,让学生更加喜爱历史学科。

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探索中,预学案不仅是一座桥梁,满足学生基础学习的需要,更开辟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天地。历史教师要立足于预学案,做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肯定,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掌握学习重点,在丰富的教学情境中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学生在问题的牵引下,积极参与探究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历史思维发展,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素养。此外,通过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还能够增长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学生实现从“被动学”到“主动学”的转变。

猜你喜欢
主体地位自主学习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作者论在西方社会的演变
浅析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