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中预学案的设计与使用

2019-09-10 07:22李静波栾迎春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重难点学案

李静波 栾迎春

有效的教学活动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曾明确指出:“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同样,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强调:“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陛,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因此,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具备一定的学习技巧和能力,逐渐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我校在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上,一直以优化课堂教学活动作为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尤其是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进而高效地学习。

因此,我校把课堂教学设计为类似科学家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以问题为导向去获取新知识,我们把这一教学模式称之为“问题导学式”教学模式。通过此模式,旨在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这一模式的主要环节是“学一问—探一结一习”。“学”是指学生进行的先学,包括自学和小组学习。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会遇到哪些困难,怎样帮学生克服,这就需要我们精心设计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自主学习的预学案。预学案就是以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基础,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地知识建构而所编制的学习方案。预学案不但能使学生获得基本知识,而且能引导学生“会学、会用、会做”,进而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要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学生如果对前面学过的知识没有理解,在学习新知识时就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预习时既要帮助学生巩固以前的旧知识,又要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理解并能运用新知识。因此,可以采取复习旧知的形式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扎实旧知识、巩固新知识、新旧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后续知识的联系。

例如,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一课,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横式笔算,这节课主要是借助点子图理解算理。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时候学习过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也是借助点子图理解算理。所以,设计本课的预学案,就要有针对性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借助点子图画一画、算一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这样,学生在自学中,就可以顺其自然地迁移方法,自主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二)要留给学生质疑的空间

爱因斯坦说:“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创新能力是由多种能力组成的,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提出问题的能力。预学案本身就是一份引导学生探索的自学提纲。因此。预学案要强化问题设计。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依据学情,精心构建“问题链”。问题的设置要科学、新颖、灵活、恰当,富有启发性、针对性、趣味性等,要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例如,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分类”这一课,在预学案中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1)有一个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我们可以说有一个锐角的三角形就叫锐角三角形吗?为什么?(2)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又有什么区别?(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通过这三个问题的设计,学生就能从本质上认识这三种三角形,了解它们的特征。

(三)要引导学生概括总结知识

心理学认为:“有概括才能迁移。”这就是说,只有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概括,才能把它运用到多种情境中去,而这也就意味着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基于此,教师要通过预学案的设计,使学生在自学和梳理完问题后,能够独立尝试概括、总结,形成规律性认识。学生描述的语言可能是不规范的、不严谨的,课堂上,教师要在学生表达的基础上用准确的学科语言进行本课知识点的总结,并加以强化。例如,在学习“长方体的体积”这一节课后,在预学案中,就可以让学生总结: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再根据他们总结的公式进行运用。

预学案的设计,应依教学内容、培养目标和学生實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它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但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学为本,因学定教”的原则出发,也可以寻求到其一般的框架结构。预学案的模式一般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复习旧知、自主探究、总结概括、自主运用、小结质疑这七个环节。

(一)明晰学习目标与内容,理清学习重难点

预学案中的前两部分,主要是要向学生呈现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重难点。旨在让学生明白一节课中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这是展开预学的基础。例如,教师要知道重难点在哪,才能把握教学重心,学生要知道重难点在哪,才能根据自身情况合理用力,自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复习旧知,为本课内容做好铺垫

教师要研读教材,找准本课的知识点与以前学过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过旧知的复习,让学生能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点,从而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自主探究新知,把握知识本源

探究部分是预学案最重要的部分。在学生的预习过程中,我们最担心的是学生没有经历探究的过程,而是简单地将教材中的内容记下来。所以,除了加强引导之外,我们还要能使学生逐步感知内容,更重要的是要把经历与体验的过程设计在预学案中。教师要通过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找准自学的方向,引导学生自悟,避免机械记忆教材上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预学案的设计中,也可以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使用,而不应局限于自学教材的例题,可以让学生根据需要跳出教材来自学。有些课型甚至不需要学生看书,可以直接根据教师提供的预学案自主探究,便能达到预学目的。

(四)自主运用,及时自查和巩固学习成果

在预学案中还应有对学生自学探索后的自查巩固。由于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层次不同,因此,在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时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其自学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各个层面的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及时从练习中发现这些问题并进行正确地引导,这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维能力至关重要。当然,检测中的问题应该是学生通过对教材的自主学习就能够完成的。这样,学生在完成检测问题后,内心会有一种收获的喜悦,并对自己的自学能力表示认同,进而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五)整理问题,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

要让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要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能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同时,学生还要梳理在自学过程中仍存在疑惑的问题,也就是自己没有学明白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带到课堂上,在课堂学习中重点解决这些问题。

表1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的一个预学案样例,学生在预学案的指引下,预先学习教材规定的内容,进行初步地探究,把课堂的重心前移,把学习时机提至课前。同时,学生在自学中也会产生一些问题,然后他们就能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真正发挥课堂的时效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品质有了明显的改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得到了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学生在预学中出现的错误当做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辨别错误、分析错因中明确道理。学生只有在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求知过程中,才能获得真正被他们所内化的知识。只有如此,教学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进而促进学生创新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重难点学案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比例尺(一)”导学案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
Units 11—12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