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作文升格指导的有效维度

2019-09-10 07:22周伟东唐惠忠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作文思维教师

周伟东 唐惠忠

摘要:对写作水平一般的学生来说,要想获得高于“基础等级”的分数,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给予学生多次的升格指导。高中生作文的升格指导可以从个性化这一重要维度入手。具体说来,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锤炼思想,提炼思维——表达独立见解;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精选独家材料;另辟蹊径,自出机杼——展示独特形式。

关键词:个性化;作文;升格

经过多年教学思考与实践,笔者认为,高中生作文的升格指导可从个性化这一重要维度人手。从教育角度讲,个性是指一个人先天遗传和后天在一定环境、教育影响下所形成的个体综合特征,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这一个”,但又具有大家共有的“那一些”;在保持“那一些”的同时,完善“这一个”,这是个性展示的基础。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懂得用书写的方式来展示自我。近年来,高考作文评卷反对大话连篇的套话作文,转而注重考查学生观察、思考、体验和感悟世界、社会、人生的能力。2018年浙江卷满分作文《务虚是一种中和剂》是个正面范例,该文节选如下:

可是,从鲁迅、郁达夫、艾青这一批民国文人后,浙江多久没有出过在世界文坛站得住脚的文学家了?不只浙江,全国皆如此。不只文学界,整个文艺界、思想界也皆如此。

并非是诟病我们历来的“务实精神”。务实当然是好的,没有务实精神我们出不了马云和丁磊;可我想,也该有点务虚精神了吧?我们崇尚“经世致用”的思想,然而这种针对思想领域的实用主义哲学发展到过分的程度,就不可避免地会滋生出浓重的功利主义和工具主义,即我今天所思所想的,都是为取得更大经济效益而服务的。这就是所谓的过犹不及。这种倾向虽然不会立刻露出其獠牙。但会广泛地影响思想界、文艺界乃至教育界。好比每天吃地沟油,不知不觉就侵蚀腐坏了你的肌体。

此时,务虚作为一种中和剂就该登场了。务虚绝不是无所事事的小资情调,而是拒绝那些功利效益前提下的活动。

这是一篇“反弹琵琶见新意”的出彩之作。面对文题材料中“干在实处”“经世致用”等关键词,该考生没有人云亦云,而是有着独立的思考,其个性化的见解在于——“务实当然是好的”,但“务实”过头了,也容易“滋生出浓重的功利主义和工具主义”;着眼当下,应当“为我们的浙江精神注入”务虚这一新的内涵,以便让“浙江文化”“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不断焕发自身的生命力”。考生能有以上一番思辨与论述,显然不是一味“唱反调”所能达到的,而是完全建立在“深思慎取”的基础之上。

其一,锤炼思想的关键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时代。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时代的思想、先进的观念来考察、评判当下的生活,包括清醒地审视当今世界的各种危机,如生态危机、经济危机、道德危机和信仰危机等;引导学生关注时代的新声,如追求公平与正义,守住底线与尊严等。

其二,提炼思维需要教师强化学生发散性思维(含多向思维、反向思维)的训练。多向思维要求学生从多方面来考虑同一问题,即发挥思维的活力,使思维不要局限于一种模式、一个方面;反向思维也叫逆向思维,就是要求学生从相反的方向来考虑问题的解决方式。要知道,真理总是相对的,学生的每一次思考“都只是在更加接近真理”。

叶圣陶先生曾说:“写作必须剔除那些普普通通的材料,单把的确属于自己的东西写进去。剔除得越干净,的确属于自己的东西成分越多,那越是成功的东西。”可见,这是要求学生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材料,使写作以新制胜。事实上,作文的“根”就在学生的生活里,只有扎根于自己的生活,笔下文章才能個性飞扬。如下是学生《长大》一文的片段:

你傻傻地认为什么都没有改变,包括她仍然如旧时一样,用呢喃软语唤你的乳名,喊你上车出门兜一兜。车厢明显变小了,你已经伸不开腿。路旁的芦苇依旧,漫开一片清新,是你曾无数次见过的风景。似乎又回到了当年怡淡安逸的时光,你习惯性地伸出双手……

没有风。只有滞涩粘腻的空气。你讶然地转过头去,却瞧见了那个背影——单薄的身架几乎俯于车把之上,双腿吃力地蹬着踏板,身躯因此而晃动、颤抖着,像极了下一秒就会飘落的枯叶。你哑然了:怎么会这样?年幼时,懵懂的你曾问她是否会离去,或是再也不能载你出游。谁料一语成谶。那双曾经厚实的手渐渐托不住膝下的娃儿们。她起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

“外婆,”你唤她,“你停下来。”

她有些不安地绞了绞手,抬头看你,正如多年之前你曾做过的一般。这时,你才遽然明了:你已长大,而她已衰老。俯仰之间,变化如此之大,而想要变回从前已难如俟河之清。就如从前的她是你的守护神一样,而今的你才是让她安心的依靠。你笑了,不同于从前的笑,成熟了许多却依然爽朗。于是,她也舒心地笑了。

“外婆,”你慢慢把她扶进车厢,让她安坐在那张曾为你扎得结实安全的藤椅上,“以后,该换我来栽你了。”

“长大”是个老话题了,据此作文,如何写出新意与魅力呢?本文作者的尝试令人眼前一亮。她眼观家庭生活,瞩目那一辆老式三轮车与今昔对比的两种场景,将“自我的长大”与“外婆的衰老”有机融合。于是,亲情的温暖无私,时光流逝与亲人老去的无奈,更有“长大意味着回报与承担”的感悟,全都凝聚于那个时间点上,最终转化为“我与你换个位置”温情脉脉的特写镜头。在这幅画面中,有清风吹拂,还有芦苇见证,其意境优美,情感深挚。

精选独家材料,须留意彰显生活细节丰富的内涵。细节的特征是于细微处见精神,真实、典型的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丰富情节、表现主题的绝佳手段。如下是学生《那一张标签》一文的节选:

然而他终究是定不下心来,又要折腾了。他豪情万丈地向我们解说他的伟大设想,我却不屑于一听。我轻声问爸爸怎么回来了。

“回来看看我们。明天旱上就要走的。现在快两点了,你快去睡吧。”

我答应一声,便回房睡了。第二天醒来,爸爸已没了踪影,只是我脱在椅子上的外套,此时正盖在我的被子上。我伸手摸一摸,还是热热的。

我问起妈妈,爸爸怎么半夜还在看电视。妈妈叹了口气,摸摸我的头柔声告诉我,在我住校期间,爸爸回来过两次,问了问我的情况后,便整晚地看电视,第二天一早就回苏北去了。

我问为什么。“他心里惦记着苏北的公司,睡不着,这几个月折腾下来,发鬓都有点染白了……”我顿时愣住了,久久说不出话来。

后来,爸爸真的做成了第一张单子。后来。爸爸的事业正式上了轨道。再后来,他凭自己的拼搏,撕掉了所有人贴在他身上的那张叫作“不负责任的半大孩子”的标签。

该文构思精巧,“不负责任的半大孩子”这张“标签”由“贴”到“撕”,于“前后转折”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特殊父亲的成长史。文章选材生活化,叙述与描写相结合,详与略的处理基本得当,特别是“整晚地看电视”这一细节,既指向对事业的牵挂,又指向对家庭的责任心,其内蕴丰厚,有着很强的典型性、感染力。可见,丰满、生动的细节源于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平时多观察、多积累、多体悟,写文时要积极展开联想,就有可能写出感人至深的细节。

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领异标新,走进新的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維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学生要实现表达的创新或者说表达的“个性色彩”,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追求创造性的发现,还要引导学生要创造性的表现。这就要求学生要将自己的发现“独辟蹊径”地表达出来,不模仿他人,不因袭某种程式。例如2018年辽宁考生的《莫为表象遮望眼——致遥远的盟军空军总部的一封信》,精心选用了想象式书信体:

现在想来真是可笑。难不成是把那弹痕多的地方当成了德国人刻意瞄准的靶子?只浮于表面而不见本质,我们因此吃了多少苦头!这场愚蠢的战争本可以不必发生。当希特勒在欧洲步步东向蚕食弱国之土,我们看不见那庞大的欲望,于是纵容其肆意膨胀;当日本外交官与美国最高层在白宫里握手洽谈,我们不会听见数日之后珍珠港的连天炮火。被战争与萧条重创的我们渴望和平,却不知谈判桌上一纸合约也可转瞬就被撕毁。愚蠢的我们一次次被现象蒙蔽,就连隆美尔卡车部队激起的烟尘,我们都能当成是大批坦克正在接近而被吓得半死。

全文借助“一个普通的盟军飞行员”自述教训的样式来诠释“幸存者偏差”,强调不能“被现象蒙蔽”,而要“从本质着手解决问题”,可谓奇思妙想,读来新人耳目。

盲目“求异”不足取,“另类”作文也得守规矩。细细说来,教师首先要思考学生是否有写好“另类”作文的条件。高考作文一般允许“自选”文体,但是如果学生要选童话、寓言等体裁来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形象思维是否发达、是否善于记叙描写、能否写出引人人胜的故事;如果学生要选诗歌来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思考能否用隽永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做到含蓄蕴藉;如果学生要选杂文来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思考能否写出比较幽默的语言。其次,学生选写“另类”作文,教师须引导学生避免出现以下失误:一是形式杂糅,写成“四不像”的文章;二是文体格式虽然正确,但主旨肤浅,甚至离题甚远;三是乱用技法。要知道,学生写故事新编、戏剧、童话、寓言、诗歌等“另类”作文,教师应指导学生合理的想象、虚构。然而,想象应符合人物性格和社会时代的背景,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明确虚构并不是没有根据地胡编乱造,特别是采用“荒诞”技法时,学生要留心讽喻、双关、错位等的准确运用。

猜你喜欢
作文思维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