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用油享健康

2019-09-10 07:22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19年6期
关键词:菜籽油五花肉橄榄油

何    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科技处处长、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曾有外国人提出疑问:“为何烹制中国菜需要使用很多油?”油在我国的饮食习惯和烹饪环节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既能均匀传热、防止粘锅,又可以激发食物的香气,使食物具有细腻、润滑的口感,极大丰富了国人的饮食。我国利用油脂的历史已十分悠久,据古书记载,古人最先使用的可能是通过狩猎所获得的动物油脂。 据说早在夏商时期,就有用肉膏(猪油)祭祀天帝的习俗;到了周朝,《礼记·内则》记述“八珍”中已经有了烹饪中使用动物油脂的记载;汉代以后,植物油登上历史舞台,当时人们还未开始食用植物油,只是利用它作为灯油或是制作绢布;宋代之后,人们开始食用植物榨取的麻油、豆油、菜油、茶油等,自宋朝起以麻油煎制食物在北方地区已十分常见。时至明代,花生传入中国后,花生油开始被广泛利用,同时期由豆类、花生、芸薹、芝麻、亚麻、山茶、紫苏、蓖麻、油桐、大茴香、胡桃等多种植物炼制所得的植物油也是当时食用油的主要品种。

油脂是我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为人体储存、供应热能,提供大量能量参与到代谢中。我们日常食用的油脂的主要成分是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只有均衡摄取这三种脂肪酸才能够维持人体的健康状态。其中,饱和脂肪酸被称为“要少吃的脂肪”,过度摄取易导致胆固醇升高,极有可能引发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但饱和脂肪酸也并非毫无益处,若摄入不足,会增加人体血管的脆性,容易引发脑出血、贫血等严重疾病。因此,在烹饪时选择营养均衡的调和油十分重要。如今市面上各式各样的食用油让消费者眼花缭乱,不同品种的油中所含营养成分也大相径庭,到底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油呢?

人们家庭中烹饪时常使用的油类主要分为荤油与素油,荤油主要指动物性油脂,包括猪油、鱼油、动物黄油等多种,鱼油、动物黄油在欧美国家的烹饪中使用较多,我国烹饪中相对常见的荤油为猪油、牛油等。素油即植物性油脂,由含油量较高的油料作物压榨、萃取后得到,包括橄榄油、花生油、菜籽油、芝麻油等,国外烹饪中橄榄油使用较多,近些年橄榄油在中国家庭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传统中式烹饪中常用的素油包括菜籽油、花生油、芝麻油等。油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因品种而异,并且每种油都有最适合它的烹饪方法,只有足够了解它们,我们才能找到健康烹饪、科学饮食的关键。

荤油具有肉类的特殊香味,在室温下多呈现为白色或黄色膏状,加热后化为液态,一般不用于凉拌。使用其烹制出的菜品色泽更加润滑,香气扑鼻,让人食欲大增。从健康饮食的角度来说,动物油中富含大量的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虽能为人体活动提供充足的热量,但摄入过量后极易对人体的心脑血管系统造成一定负担,老年人以及高脂血症、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不宜食用。并且,这种油也是诱发肥胖的元凶之一,需要减重或控制体重的人群应该尽量避免食用荤油。

菜籽油由油菜籽榨取而成,其色泽较深,普遍呈现为棕黄色或金黄色,气味相对比较浓烈。花生油色泽清淡,颜色深浅介于菜籽油与橄榄油之间,是一种易于为人体消化吸收的食用油。芝麻油也称香油、麻油,味道浓香,色泽如琥珀,常用于凉拌菜或是为烹饪好的菜品增鲜提香。

值得一提的是,橄榄油堪称如今烹饪界的“明星”。橄榄油起源于西方,由新鲜的油橄榄果实直接冷榨而成,颜色较浅,带有橄榄的清香,由于生产中没有热加工和化学处理环节,橄榄油更好地保留了果实的天然营养成分,富含大量维生素与抗氧化物,是一种国际公认的健康油。橄榄油中所含的单不饱和脂肪酸约为70%,增加这种脂肪酸的摄入能够调节血脂,对高血压人群降低血脂水平、控制血压十分有效。除了调节血脂,单不饱和脂肪还能调整人体血漿中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例,能增加人体内的高密度脂蛋白HDL(好胆固醇)的水平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坏胆固醇)的水平,从而防止人体内胆固醇过量,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代替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可有效降低血浆中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橄榄油除了用于烹调以外,也可以在凉拌菜时使用,非常适合用于健康饮食。

菜籽油作为我国主要的食用油之一,受到许多家庭的青睐。《本草纲目》中有所记载:“炒过榨油,黄色,燃灯甚明,食之不及麻油。近人因油利,种植亦广云。” 菜籽油有一种特殊的刺激气味,这种气味是由于油菜籽中含有一定量的芥子甙所致,适用于烹调一些味道较重的菜肴,如毛血旺、水煮鱼等。菜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仅次于橄榄油,平均含量在61%左右,其中对人体有益的油酸及亚油酸含量为所有植物油之首。并且,这种油极易被人体吸收,吸收率可高达99%,具有调节胆固醇含量、软化血管、延缓衰老的功效,须控制胆固醇摄入量的人群也可以放心食用。但菜籽油中含有大量芥酸,有些学者认为这种物质摄入过多后会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不利,也有可能导致心肌纤维化,从而引起心肌病变。

消费者如何在购买时挑选到优质菜籽油,何教授给出了几个小方法:①通过颜色判断。优质的菜籽油色泽类似琥珀,一般为棕黄色或深金色,而劣质油颜色多数偏深,呈深红色或棕褐色。②通过味道判断。纯正菜籽油特有的刺激气味会令人有些反感,劣质菜籽油味道则会淡很多,甚至会混有其他味道。③看透明度判断。好的菜籽油看上去十分纯净,但劣质菜籽油往往存在悬浮物和杂质,液体浑浊。

除了直接应用油脂作为烹饪材料外,富含油脂的肉类在很多时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油脂的角色,比如中餐中十分常见在锅中先入肉丁、肥肉煸香至出油后继续下入菜品烹饪的操作,尤以猪肉应用得最多。尽管这样的烹饪方式可以带来极其诱人的美味,但也有随之而来的健康的隐患。

与荤油相似,过多食用猪肉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用五花肉或者肋条制作的菜肴,虽然口感滑腻,香气扑鼻,但油脂含量却高达35%~50%,是高油高脂食物的典型。另外,许多人只知道猪蹄中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而忽略了它较高的脂肪含量。对此,专家呼吁人们在注重美容养颜的同时,也要关注心脑血管的健康,适量食用荤油及猪肉制品。专家推荐的里脊肉被称为“精华中的精华”,仅含有8%左右的油脂,并且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食用里脊肉既能满足食欲,为人体补充能量的同时又不会摄入过多的油脂,是一种符合人体所需的健康食品。

五花肉虽高脂高油,但它卓绝的口感和香气却让大多数国人难以舍弃。这种肉怎么吃才健康呢?专家表示,健康食用五花肉的诀窍就是恰当的烹饪时间。成品红烧肉的脂肪含量可比原料五花肉降低40%左右,红烧肉经过两小时炖煮后其中的脂肪含量会减少约43%。并且,经过2小时炖煮后,红烧肉中剩余的饱和脂肪酸也有一部分会转变成单不饱和脂肪酸。但五花肉的烹煮时间并非越久越好,肉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随着炖煮时间延长,出现先低后高的趋势。有实验表明,五花肉炖煮2.5小时后,饱和脂肪酸含量会下降约46%,达到最低水平。因此,专家建议家庭制作红烧肉的烹制时间不宜短于2小时。

专家建议,若无法选择适合的食用油,也可使用营养均衡的调和油作为家庭常用油。调和油是一种混合了多种植物油的混合型食用油,一般选用精炼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等为主要原料,还可配有精炼的玉米胚油、小麦胚油、油茶籽油等。这种油能够在饮食中均衡补充三种脂肪酸,其中还含有一部分对人体有益的植物化学类的物质、矿物质元素等。值得注意的是,均衡、多样化饮食也包括用油的均衡与多样化,如未使用调和油,则应定期更换油料品种,以避免长期固定使用一种油料。

(编辑    车    翀)

猜你喜欢
菜籽油五花肉橄榄油
菜籽油价格存在支撑宽幅振荡是主旋律
欧洲关注中国采购菜籽油
优质橄榄油如何购买
五花肉,我想对你说
如何选购橄榄油
五花肉先煸再炖,不腻
五花肉先煸再炖,不腻
特级初榨橄榄油巧鉴别
4
香烤五花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