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意义活动和德性共同体的体验式德育实践

2019-09-10 07:22赵华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19年9期
关键词:德育活动

【关键词】体验式德育;德育活动;德性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71-0030-02

【作者简介】赵华,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南京,210013)教研员,正高级教师,江苏省中小学品格提升工程项目指导中心主任。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盐城一中”)的品格提升项目以体系化、体验化、活动化为特色,以“生命原点、生活中心、生动方式、生长旨归”为理念,建构起入理、入情、入心、入行的“情理共振、行随心动”的高中生品格提升范式,为高中体验式德育摸索出了一条实践路径。我们对盐城一中的体验式德育的行动实践进行深度反思,梳理出体验式德育实施的两个关键:追寻有意义的活动和构建德性共同体。

一、体验式德育的理性思考

体验式德育是以有意义的活动设计为载体,组织和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的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品格涵育的目标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的过程。它主张德育回归生活、回归自主体验、回归群体感化,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成长、体悟内心、省悟修为。盐城一中的体验式德育从主客体关系的视角进行分类,分为“我与自己”“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四个维度。这种体验式德育的过程,不是一个线性结构,也不是一个闭合的环形,意味着每一个维度的过程并非一次结束,而是一个不断循环螺旋上升的结构。体验者总会有新的体验产生,这种体验,随着体验式学习的螺旋上升,帮助学生达到新的道德层面。

追根溯源,体验式德育是有其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的。现代美国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为代表的“经验自然主义的经验课程”,以及美国的格林、休伯纳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人本主义教育学者提出“人本主义经验课程”是体验式德育的哲学基础,即强调“经验”是“存在”体验或“反思”精神,其理论基础是现象学、存在主义哲学等当代人本主义哲学,它们彻底消除了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的二元对立,使“经验”成为“存在”体验、成为一种“反思”。在心理学方面,以韦特海默、克勒等为代表人物的格式塔理论认为:个人的行为不是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孤立的、简单的反应,也不是许多反射弧机械的总和,它主要是通过认知活动的整合而作出的。“团体动力学”的创始人勒温更是倾向于,个体的行为是由个性特征和场(指环境的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由此看来,体验式德育在实施过程中,首先应观照教师的理念与能力,其次是学生的群体参与,特别重要的是过程和活动的价值与意义。

二、追寻有意义的体验式德育活动

体验式德育的关键是赋予品格提升以有意义的活动,按照德育活动的内容特征,活动安排主要分为四个模块:以道德认知体验为起點、以道德情感体验为起点、以道德意志体验为起点、以道德行为体验为起点。

一是在自我感知和认同中体验。学校设计的“风扬旗彩,图展班魂”最美班旗自主设计与网络评比活动,是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一种道德认知体验,是对自我成长的认知,是对自我融入集体的认知,是对集体精神的一种淬炼和认同。这样的一种体验活动既需要学生的人文素养、创新与合作能力,更需要包容精神。

二是在服务和担当中体验。学校设计的“行走在校园”活动亮点是“人人参与、人人有岗”,增强了学生的同理心,让他们感受校园即社会,体会管理者的不易,体悟管理的艺术,进而增强规则意识和担当精神。

三是在欣赏与感恩中体验。学校设计了“讲美丽身边人”系列活动,其中“讲讲咱父母的故事”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学会倾听别人的故事,让每个学生学会欣赏和感恩自己的父母。此外,学校设计的“说说我的老师”“夸夸我的同学”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的同理心、换位心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三、构建德性共同体的实践与反思

人是群体动物,在任何发展阶段对群体中的他人都表现出“依赖性”,“德性”的成长也会在这种“依赖”中发生。基于此,体验式德育活动的设计还应该强调活动参与者的体验角色和团体定位。

一是共同体成为体验德育的操作范式。盐城一中的“探究者行动”系列活动中,学生自由组建“共同体”,每个学生在“共同体”中找寻自己的角色、发挥自己的特长、倾听别人的观点、发表自己的创意,生生之间表现出高度的“自由合作和相互欣赏”,学生在团队中濡染、浸润、生长。

二是共同体成为实施新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关于新劳动教育体验,学校秉承三个核心理念:首先,劳动不等于简单体力劳动,新劳动教育不等于简单的体力劳动锻炼。新劳动形态应包含更多脑力劳动和复合崭新的劳动形态,特别是要将新劳动教育贯穿在信息产业、文化产业等领域的新兴劳动中。其次,新劳动教育与当代青年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与时俱进地开展劳动教育,新劳动教育必须具有更多的时代性、创新性和适切性,要为青年学子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成长平台。最后,结合地域特点开展新劳动教育,尤其是要结合新农村实际、新农业特点和新农活特色。

立德树人作为德育的根本所在,内蕴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德为先”和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观点。高中生德性涵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体验,让我们的青年学子在高尚师德引领下,相互濡染、相互砥砺,成就他们终身葆有的最高尚的德性和最自由的全人。<D:\邱\江苏教育\班主任\2019\03\KT1.TIF>

猜你喜欢
德育活动
九个一:创建德育活动生活化新模式
六大措施全面育人
基于生命成长的德育活动实践研究
德育活动课程化需关注的四个要素
少先队德育活动的开展与有效性提升思考
中学德育中的人文关怀思考
爱国从小事做起
关于提高小学班级德育活动实效性的方法实践
利用德育实践载体促进学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