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实施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调查报告

2019-09-10 23:59苑中原王新星张海艳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19年7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班级管理培养

苑中原 王新星 张海艳

【摘 要】中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状况,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效果。调查发现,班主任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情况比较好,均认可有必要开展相关教育,学校、班级也会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并收到一定效果。但一线班主任对于如何在学生中有效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如何创生教育资源,让核心价值观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普遍缺乏经验和指导。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班级管理;培养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55-0007-04

【作者简介】1.苑中原,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南京,210008)德育处副主任,一级教师;2.王新星,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南京,210008)德育组长,一级教师;3.张海艳;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南京,210008)德育处主任,一级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质的规定性,凝聚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为“为谁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提供培养途径。因此,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作为立德树人主阵地的学校和班级,其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实情况又如何呢?

一、班级管理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调查数据

本次研究在南京市一所高中及一所完中随机选取了每年级的1个班级,计9个班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发放413份学生调查问卷,收回问卷401份,有效问卷392份;另选择两校76名班主任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76份班主任调查问卷,收回问卷76份,有效问卷76份。班主任教龄15年以上11人,10—15年29人,5—10年20人,5年以内16人。

1.对核心价值观的了解程度。

48.6%的班主任能够在工作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40%的班主任能够熟知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5.7%的班主任处于保持记忆阶段,1.3%的班主任有模糊印象。98.9%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8.6%的学生了解程度一般,70.3%的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常了解。

2.对开设思想品德课程、开展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态度。

班主任均认为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但超过7成的教师认为有必要配备专职教师;约9成的学生认为需要开设思想品德课程,有必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3.班级管理中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

大多数班级内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环境布置;班级内部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班级制度;大部分班级有道德品行类的榜样评比活动;班主任的工作计划中大多包含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规划。

4.开展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的频率。

60%多的班主任经常开展,接近40%偶尔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教育活动(如爱国、诚信、友善等),班主任也非常关注学生道德养成,接近76%的班主任经常与学生交流道德养成方面的话题。

5.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调查数据显示,相较于其他有效途径,“班主任的宣讲”认可度较低,尤其是班主任本人对此不太认可。

6.班级管理中是否有开展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的规划。

71.4%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的规划。

7.班主任获得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的方式。

在实施活动中,近90%的班主任希望能够从外部获得帮助。

8.班级管理中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实效。

调查显示,明确表示在教育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有较好感受的教师和学生均未达到50%,因此,问题更多的要从教师身上寻找。

9.学生了解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比较多元,其中来自学校教育所占的比例只有28.1%,应引起教育者深思。

二、调查分析

1.师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识记程度较高,内涵理解一般。

超过90%的师生都能够熟练地讲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并且能够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简单的分析、理解。但如果进一步要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师生则普遍表示困难,且有少部分班主任对于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尚处于初级的识记状态。

出现这种识记程度高而认知程度偏低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目前虽然社会、学校、街道、企业、媒体甚至商业场所都普遍非常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但是无论是海报、展板、墙报或新媒体手段都主要停留在对24字核心价值观的直接文字表述中,尚缺乏大量、有效的对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层次解读的宣传和教育资料。因此,开发培养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素材、建立培训体系显得非常重要。

2.师生对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有普遍的需求。

调查显示,超90%的師生均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很有必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不是突然出现的全新概念,而是对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传统和优秀文化的传承、总结和高度凝练,尤其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背景下的中国文化内涵的发展和提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新时代中国人民素养的核心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纠正当前社会上一部分人在道德价值认识、判断、定位和选择上产生的迷茫甚至错位的现象。

3.核心价值观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虽然中学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校园、班级及其他场所均有宣传海报等资料;班主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能在这方面进行渗透教育;学校也能举行相关的主题活动和班会,超70%的班主任在工作计划中都会有相关的规划。但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教育效果的认可度都低于50%,认为效果一般和流于形式的师生近60%。这说明我们在教育方式上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方面,超80%的班主任希望借鉴别人的经验或者学校进行相关的教育培训,这说明一线的班主任普遍缺乏相关的教育经验、素材和技巧,同时自身不能很好地内化和践行。

另一方面,在有效培养途径的调查中,“班主任宣讲”是学生调查中唯一低于80%(实际为79.50%)的途径,班主任调查中这也是唯一只有50%认可度(其余均超过80%)的选项。这说明班主任队伍对将此工作主要依托班主任来完成是不完全认同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因為在中国目前的教育现实中,学生的德育工作几乎全部压在了德育战线最前沿的班主任身上,班主任承担着过多的职责,尤其是中学班主任,很多都是在教学工作量不减的情况下承担着大量的班级管理工作,长期超负荷工作,使得他们也无法静下心来钻研德育工作规律、方法——全员德育的工作还需要推进;二是因为班主任缺乏这方面教育资源的有力支撑,在进行教育时力不从心。

另外,从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来看,学校教育所占的比例仅为28.1%,说明学生接受教育渠道的多元化。这一方面体现出社会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学校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在教育手段上的缺失。

三、调查思考

调查显示,目前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已经过了初步接触、模糊记忆的阶段,达到熟练识记阶段。社会、学校、家庭均普遍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向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拥有了广泛的基础,因此也具备了逐步向内在深度解读、认同阶段过渡的条件,并最终实现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目前仍处于身心未完全发育阶段,容易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且初、高中生,尤其是高中学生具有非常重的课业及升学压力,学生如果接受的是生硬的、机械的、不具备真情实感、没有真实情境和代入感的价值观教育,可能会无法理解、甚至反感,使得相关教育流于形式。

在短时间内不能完全解决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前提下,学校一方面要对全体教师开展相关的教育培训,尤其是如何通过在身边事、身边同学中挖掘闪光点和树立典型进行教育;另一方面应在校园里大力拓宽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渠道,如邀请相关人员座谈、演讲,利用微故事、微视频、微电影等新媒体手段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深度解读、认同以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要求学校、班级进行长期的教育和引领。因此,首先要加强对学校教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加强社会道德环境建设,使得广大教师和班主任成为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引路人。这需要在更高的层面上对如何在中学深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专题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刘云山.着力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党建,2014(2):21-24.

[2]李民,向玉乔,黄秦珂.湖南省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状况调查报告[J].伦理学研究,2015(6):1-10.

[3]刘奇葆.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3-05(006).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班级管理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