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班日记: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

2019-09-10 07:22王振刚
中小学班主任 2019年7期
关键词:日记班级班主任

作者简介

王振刚,天津市南开区中营小学教师,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学员;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天津市十佳班主任、天津市德业双馨十佳教师。所带班级7次被评为天津市三好班集体。近200篇文章发表于《中国教师报》《小学语文教师》等刊物。出版教育教学专著《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一个学期打造卓越班级》《小学创新作文课30讲》《小学生快乐学汉字》等。

缘起——聚焦带班日记精准育人的视点

带一个班,开学怎么做、期中怎么做、期末怎么做?怎样教育全班学生、怎样引导特殊学生?怎样开导家长?怎么打造班级文化、怎样引导孩子们积极向上?这里面大有学问。历时一年,在南开区教育局德育科和区教科室悉心指导下,我们“师如四季”研修团队以撰写带班日记为载体,潜心研究,遵循常识,探寻科学带班方法,形成带班策略,促进了每一位成员班主任专业化成长。

认同——带班日记助力班主任专业成长的价值

每一天,我都用这样的方式记录下班级的点点滴滴,以带班日记作为载体,开发基于学情的带班策略。班上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与同伴的交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开展“结交远方小伙伴” 活动,是现实的需要,是成长的需要。活动中,学生学会了书信的格式,学会了自由表达,体验寄信的滋味——充满了期待。那天中午,我们开展了一次特别的班级活动——到邮局去寄信。

学习,也在静悄悄地发生

进入11月,我们与浙江台州路桥区横街镇中心小学四年级五班开展了“手拉手,交笔友”的活动。随后,年级中的其他班级与浙江台州路桥区横街镇中心小学四年级中的部分班级也建立了联系,组织学生开展“手拉手,交笔友”的活动。学生们已经通信两次了。每一次,都是我把学生信件装进塑料袋,通过韵达快递发出去。学生体验了写信、写信封、读信的过程,但并没有真正体验如何寄信。

前一段时间,我看到路桥区横街镇中心小学班主任发来的照片,让我倍感惊喜。台州的同学们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了学校附近的邮局。每一位同学将自己写好的书信装进信封,写好地址,贴上邮票,一封封交友信被投进了邮筒里。

凝视着一张张照片,我想:学习,正在静悄悄地发生。当时,我就决定,我也要带领班上的学生走进邮局,让他们亲自体验寄信的经历。

两个星期前,我把参加“手拉手,交笔友”活动的学生召集在一起,我提议:马上到元旦了,大家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设计一张贺卡,寄给你的远方小笔友。这不,今天学生带来了贺卡,带来了零花钱,准备买信封和邮票。

一上午的时间,有三位同学分别询问,什么时候去邮局?其实在我的心里,已经打起了退堂鼓。看着他们兴致勃勃的,我不忍心“放鸽子”。

中午12点30分,10多位同学带着贺卡、水笔、零用钱在楼道里站好队。我们出发了,直奔芥园道邮局。一路上,同学们说说笑笑,尽管不停地提醒他们“说话,会喝凉风的”,会引发胃不舒服的,学生依旧兴致不减。

终于来到了目的地,我长舒了一口气。有学生说:我第一次进邮局。走进去,我告诉他们排成一排,买邮票,买信封。有的同学还多买了几只信封、几枚邮票。站在柜台前,学生忙活起来,写信封,装贺卡,封信口,贴邮票,投信筒。

学生不停地忙活着,学习,正在静悄悄地发生着。

一路上,学生体验了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

站在柜台前,学生体验了如何购买信封和邮票。

写信封的过程中,学生再次温習了信封的格式。

封信口时,学生体验了认真做事的过程。

贴邮票,学生了解了寄往外埠的邮资是1.2元。

投信筒,学生从邮筒上看到了“本市”和“外埠”的字样。

学生亲手将自己的祝福投进了邮筒,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那笑容是满足,是欣喜,是幸福。此刻学生都在想象,当对方打开信件时的喜悦。

邮递是多么的奇妙,传递了双方的信息,送去了亲人的思念,也带来了朋友的祝福!写信、寄信,对于学生来说,这也是学习,因为学生经历了知识发生的过程。在这项活动中,凸显了整合,是不同学科之间的综合性学习整合和学科知识与生活应用之间的关联性整合。

学生度过了一个特别的、有意义的中午。

作为现代人,我们有很多通信方式可以选择,现在很少有人去寄信了。但是,学生学会了寄信,将来当他来到家乡以外的任何一个地方,给家人或是给自己寄去一张明信片、一封信,一定会享受到别样的情趣。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生活。

每天撰写带班日记,在我们工作室内部得到了大家的认同。研修团队的成员们也纷纷行动起来,拿起手中的笔,撰写带班日记或带班随记,记录下发生在教室里的故事。

捉“鬼”记

天津市南开区宜宾里小学 李 悦

午休时间,我正在切水果,“嘟”的一声,看了一眼手机,是刘璐家长给我发来的一条微信:李老师您在吗?我想跟您反映一个问题,好吗?

我放下手中的水果,对着微信说道:“说来无妨。”

刘璐妈妈说道:“最近班里同学都在讨论一件事情,说咱们学校的档案室闹鬼。”

我不禁笑了起来,心想:这些孩子呀,一定是电视剧看多了。刘璐妈妈接着说道:“我告诉孩子不许瞎说,哪里有鬼!”

“好吧,刘璐妈妈,您先别着急批评孩子,明天我会处理这件事的。”

第二天清晨,天公真是作美,不仅阴云密布,还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为我们的捉“鬼”计划布上了一层神秘的气氛。

“听说,最近咱们学校闹鬼了?”我这一问,立刻打开了孩子们的话匣子,你一句我一句地议论起来。

“李老师带你们去捉‘鬼’,怎么样?”学生的表情告诉我,他们真是既激动又有点退却。

“但是,我有个要求,我们带着问题去捉‘鬼’。谁有一些关于那间屋子的问题?”大家踊跃地举起了手。

“李老师,他们说看见那间屋子里有小玻璃人在动!”

“还有人看见那间屋子的地上有一摊血!”

“还有一具尸体!”

“还有,我亲眼看见里面有一张红木桌子,后来就消失不见了!”

大队委李梓豪甚至说:“每次我路过那里,觉得特别憋气,就算在旁边的美术教室上课,我都有憋气的感觉……”

“李老师,昨天有的同学从那间屋子的玻璃里往里看,然后那位同学就被数学老师留校了,是不是被下了咒语?”

谣言真是越传越离谱了,这个疑问,一定要马上给他们解开。“好了,同学们,我们现在就去一探究竟,去寻找答案好不好?”

“好!”真是异口同声。同学们还给我们这支队伍起名为“五一探索小队”,有的同学甚至带上了几把尺子做成的“武器”,以备不时之需。

大家怀着忐忑又有些恐惧的心情来到这间档案室的门口。我让同学将人事主任请来,打开了档案室的门。除了一排排装满档案的铁质保险柜和地上很厚的尘土外,大家什么都没看到。

“咦,没有血啊!”

“噢!玻璃小人可能是玻璃反射出自己的影子吧!”

“李主任,为什么这屋子要拉着窗帘?”同学们问起主任来。

李主任告诉大家:“这间屋子装的都是纸质的档案,所以特别怕见光,如果有阳光直射,纸就容易变黄,造成档案的损坏。”

“原来是这样啊!”

回到班里,我带领着同学们开始讨论这几个问题。血呢?没有。尸体呢?没有。玻璃小人呢?那是自己的影子。对了,红木桌子呢?同学们突然想到这个消失的红木桌子。我拨通了后勤主任的电话:“王主任,问您一下,档案室的红木桌子去哪了?”主任告诉我,桌子被搬到心理咨询室了。关于红木桌子的谜团也算解开了。

我对大队委说:“今天去档案室,你还憋气吗?”大队委想了想,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我知道了,心理作用。”

我在黑板上写了四个大字——以讹传讹。大家好像一下子明白了什么,我又写下了一句话——谣言止于智者。

“同学们,我们作为小学生,首先要做到相信科学,不迷信,不盲从,不以讹传讹。我们要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判断力,在面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时,要坚定立场,不随波逐流。老师希望,你们都能成为生活中的智者!”同学们会心地点了点头。

五年一班捉“鬼”记,到此结束。

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有些问题,越压制,他们反而越好奇,不如带着他们一探究竟。本次捉“鬼”记,看似捉的是“鬼”,其实,捉的是孩子们心中那些随波逐流、以讹传讹的想法和念头。希望我们班同学,在今后都可以成为不造谣、不迷信而且有判断力的、成熟的人。

以带班日记为载体,促进了班主任观察、捕捉、思考、实践的能力。班主任细心捕捉班级育人的关键事件,抓住教育的有利契机,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改变学生心中原有的认知,让学生的心变得更加清澈而灵动,这便是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门锁的小风波

天津市南开区中心小学 王 晨

夏至将至,天气越来越热,我把教室的门窗一起打开通风。一天,班里的门锁坏了,只要一开门,对流的风总是把门重重地拍上,“哐当”一声,这可把安静上课的同学们吓得一激灵,也常常打断老师讲课的思路。

那天午休,我跟班里的同学说,谁能想办法让门不再制造噪音?有同学说,拿桶挡上不就得了。看她自信满满的样子,我笑着说:“那你试试!”她把带着墩布的桶拉到门前,满意地往座位处走,还没等回到位子,一阵大风,就连门带桶一起滑行前进,险些把桶挤坏。她知道了,原来桶不够重。这时候,又有同学说拿椅子顶上不就行了。于是,他拿了班内多余的一把椅子顶上了门,再来风时,门只摇晃了几下,确实没动,他以为要成功了,可是进进出出去厕所的同学可惨了,这个椅子占去了半个通道,同学们进出很不方便。这时候,生活委员发话了:“我去找后勤师傅问问能不能给换了门锁。”我还是没有说话,因为我觉得适时地求助他人也未必是一件坏事,但我知道即便是换,今天也肯定来不及了。

果不其然,后勤老师说:“没有新锁,需要去配,要等几天。”我发话了:“那咱们只能被椅子阻碍通道,或者听哐当声受惊吓了?况且上课的时候,不可能一直开着门,咱们只能把椅子搬来挪去吗?”学生愣住了,他们没有觉得这是需要他们考虑的事情,因为大人去帮他们解决似乎理所应当。我继续追问:“谁能自制一个替代门锁的物品?”一个小姑娘上前来,拿抹布夹在了门和门框之间。“是啊!塞上东西让门很紧,就不会再有哐当声了,你真聪明。”我赞扬道,“但是,是不是不够美观呢?”“对对对,不好看,还影响擦黑板!”同学们争相答着。

“能不能找替代品?”我问。思考片刻,一个小男孩说:“用纸吧!”他们拿来A4纸,对折了几次,大大的纸张在门边处,透明胶根本缠不过来。这时候,他们认为是纸的材质出了问题,找我要求换报纸。我说:“报纸和A4纸都是大纸,没什么不同。”他们抓住了我话里的“大”字,明白了不是纸的材质出了问题,而是大小不合适。我以为他们会把纸折成小块,没想到他们竟很快拿来了面巾纸,方方的小块在门边正合适。他们欣喜若狂,赶紧想贴上。这时候,一个细心的小男孩觉得不好看,赶紧拿蓝色笔给涂上了色,比白色的面巾纸强多了,再关门也不会有震耳的声音。我说:“你们制造了一个蓝色的门锁,真了不起!”他们相视一笑,也觉得自己很棒!

是啊,明明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不過就是门锁坏了,需要一个掩门的替代品而已,但从事情的解决中,他们获得了生活的智慧。学生们刚刚学过《通往广场的不止一条》这篇课文,文中父亲这样告诉孩子:“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一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学生们今天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这个深奥的道理。

班主任捕捉到了教育资源,并积极实践,可谓是真正“走心”了,提升了自我育德的能力。由此可见,带班日记助力班主任专业成长的价值,体现在:开发基于学情带班资源的价值、彰显班级育人关键事件的价值、提高班主任走心德育能力的价值。

研修——带班日记提升班主任专业素养的有效载体

通过撰写带班日记和工作室定期的研修活动,我们以一个学期为时间跨度,梳理出了带一个班级要在7个方面下功夫——班级管理、班级活动、班级书香、班级课程、班级实践、班级体验、家长学校。我们不仅绘制出了“一个学期打造卓越班级”的班级愿景,还出版了教育专著《一个学期打造卓越班级:全国模范教师的带班日记》。

撰写带班日记,促进了我们的实践与思考,对提升我们的专业成长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总结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第一,我们对班级整体规划进行思考并对班级发展进行整体设计——这个班的目标是什么,要建设怎样的班级文化,要开展哪些活动,要用哪些书来滋润孩子们的心灵,怎样教育孩子做最好的自己……有了明确的意愿,就有了明确的方向、明确的目标,我们的教育就会心明眼亮,而不会盲人摸象。

第二,我们会对班级各项工作进行深入思考——班级如何管理,活动如何开展,与家长如何沟通,突发事件如何处理……在思考中提升了我们的带班水平。工作之余,我们还会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再反思,记录下自己工作中的得与失,经历了思考、实践、再思考的过程,提升了班主任专业化水平。

第三,我们采取日记的方式翔实具体地展示实施过程,让工作室的每一位班主任对班级各项工作一目了然,明明白白地带好自己的班级。根据学情、根据每个月的特色,确定每个月的侧重点,有条不紊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德育点点滴滴渗透进孩子们的心田。

第四,我们还进一步发挥班主任工作室的辐射作用,走进区内的兄弟学校,将我们的研修成果与更多的班主任进行分享。三年来,“师如四季”研修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身体力行,努力做一名“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的班主任。因为我们相信:班主任的每一天,每个月,每学期,每一年,每一届,都可以书写出新的诗篇,画出新的图画。

猜你喜欢
日记班级班主任
班级“无课日”
我的班主任①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