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情景剧式班会课设计与实施的策略探究

2019-09-10 07:22邱泽瀚
中小学班主任 2019年7期
关键词:情景剧班会课心理健康

一、校园心理情景剧的起源和实践意义

校园心理情景剧是心理剧在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心理剧最早是由维也纳精神病学家莫雷诺于1920年提出的一种心理团体治疗方法。其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等相关理论,目的是让当事人通过角色扮演来表达其体验到的现实或想象引起的心理冲突,在这一过程中,减少惯性的心理防卫,唤起其自发性和创造力,达到心理治疗。

近几年来,我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根据其原理,引申构建出校园心理情景剧(又称心理情景剧、校园心理剧)。校园心理情景剧相对传统心理剧来说,更多的是起到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它是在校园环境下,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发地将生活经历再现出来,并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学生自导自演、观看体悟,使得表演者和观看者都得到启发。

随着国家对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视,除了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知识讲座、宣传栏和心理辅导等方式外,班主任也希望能有一些方法在班级日常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而班会课作为班主任工作的主战场之一,如何更好地利用它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一致的需求。校园心理情景剧作为一种有效全面、提前干预的方法,能协助班主任積极主动地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和产生的心理状况,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防止心理不良行为的出现。

二、校园心理情景剧的实施过程

校园心理情景剧的实践过程分为素材收集、内容确定、剧本撰写、人员安排、排练和表演过程五个阶段。

1.素材收集

心理情景剧的创作,除了可以贴近学生生活,也可以展示学生生活中、社会上的各种心理现象,创作素材可以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可以是班级里班主任观察到的某些现象,不管是有代表性的个人现象还是具有普遍性的集体现象;可以来自社会时政热点;可以是心理老师反馈的心理咨询中的案例记录或者一些经典心理电影中的故事情节等。班主任可根据班情实际情况,确定心理情景剧的主题,学生对主题涉及的方面进行素材收集、整理和分类,这一过程不但确立了心理情景剧创作的素材,同时也是对学生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的审视。

2.内容确定

心理情景剧,是基于某一突出心理热点的艺术加工和创作,在操作的过程中,既要依托学校的现实,也需要参考学生和老师的需求。所以在素材收集后,班主任根据学生收集的素材,可以依托网络调查平台制成小调查,在班级学生中进行摸底调查,进行筛选具有代表性和时代性的素材,并对此进行概括和凝练,确定内容。也可以根据素材中体现的具有普遍性的现象和问题确定校园心理情景剧内容。例如,人际关系主题下的“宿舍内人际交往”内容。

3.剧本撰写

剧本是心理情景剧的灵魂。剧本的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剧本的撰写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创作主体,师生共同完成的。具体做法是,确立主题后,学生个体编写,教师指导,形成剧本初稿。学生个体编写的往往是学生个体自身发生的故事或者是同龄伙伴中某一个体的故事。学生编写后,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对内容进行修改、完善,形成剧本的初稿。提出问题后,组建创作小组集体编写,教师指导后形成剧本修改稿。创作小组成员首先收集素材,包括自己遇到的相关事情和当时的内心活动,其他同学遇到相同或类似事情时的想法、做法以及心理冲突和体验。然后对素材进行分类整理,编写剧本。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内容进行修改、完善,形成剧本。

4.人员安排

校园心理情景剧是一个重现过往情节的过程,通过演员的表演,使演员和观众都得到心灵上的触动。这就要求演员要表演到位,动作要大胆、夸张和创新,人物不宜过多,要演出情节中矛盾冲突的起伏。

由于心理剧在诞生之初,就是为了替心理疾病患者提供表演和宣泄其内心困惑等心理问题的机会,所以心理情景剧的主角最好是有相关经历的学生来担任。班主任在选择演出人员的时候,可以有针对性地选取有类似经历,或者身边有类似经历朋友的学生来饰演,以达到更加准确表达剧中矛盾冲突的目的。

5.排练和表演过程

由于在学生群体中,除了少数学生具有演出经验外,大部分学生并没有相关的经验,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排练和演出过程中进行指导和调整。班主任在心理情景剧的演出过程中,主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演员的语言表情的艺术能力、演出过程的节奏感、演员是否演出剧情的起伏、演员表现是否自然等问题。班主任应该在学生排练的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平时好像不是这样说的”“平时动作没有这样的”等错误认识,使表演更加自然和有艺术性。

如果学生经过排练后能达到上台表演并获得老师和观众的认可,可以体验到高度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其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各种综合能力将显著得到提升,这也是我们心理情景剧的目的之一。

三、操作过程应注意的细节问题

1.班主任需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

班主任应该了解所教学段学生的心理需求,发现学生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只有提高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因素的认识,才能让班主任更好地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事、物,不光关注事情的表象,还关注其背后的心理原因。

2.学生参与度

虽然从收集素材、确定内容、撰写剧本、选定角色、排练和表演过程中,都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但作为剧本的撰写人员和演出人员,固然有比较深刻的心理教育体验,而作为观众的班级广大学生群体,并不能体现其在主题班会课中的作用。主题班会课,本身就是应该让大部分学生参与其中,而不是变成一小部分学生的表演课。所以,应该设法让大部分同学参与,才能更好地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例如,可以在表演过程中增设“观众选择”环节,在撰写剧本时,一旦出现学生抉择的场景,顺着剧本撰写两个不同发展的情节。在演出的过程中,当出现需要抉择的场景时,由现场学生选择,演员根据学生的选择来继续演下去,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或者选择两组演员,针对同一个场景进行不同的演绎,结合学生自我判断和教师现场引导,起到教育作用。

3.主题班会课的效果反馈

如何评价一节主题班会课,如何评价一节心理情景剧式主题班会,如何判断心理情景剧式主题班会课优于其他类型的主题班会课?可以从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的喜爱程度、学生的感悟程度、学生问题行为的改变程度四个维度,使用李克特量表计分法,由教师和学生分别打分,以此来量化评价心理情景剧式主题班会的效果。

邱泽瀚    广东省潮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心理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一级教师。广东省首批心理名师、广东省名班主任,广东省潮州市中学共青团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潮州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多次参加省市各类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竞赛,获省级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市级竞赛特等奖4项。

猜你喜欢
情景剧班会课心理健康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践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的出彩班会课体系构建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班会课也可以五彩缤纷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情景剧的妙用
动物手偶
大型生活情景剧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