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生家庭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9-09-10 07:22王琦 马娟
中小学班主任 2019年7期
关键词:扬州市手语聋生

王琦 马娟

一、聋生家庭教育现状分析

为清楚掌握扬州市特殊教育学校聋生家庭教育状况,我们组织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68份,有效回收160份。对问卷调查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1.家校联系现状

家长做好孩子家庭教育工作的前提是必须与学校保持经常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生活和学习的状况,这样才能在家庭教育中做到有的放矢。在本次调查中,绝大多数家长肯定了家校联系的重要性,在加强家校联系最佳方式问题的选择上,33.75%的家长认同打电话或利用网络平台交流的方式,33.13%的家长认同家长到校访谈的方式,16.88%的家长选择了家长会,另有16.24%的家长选择了教师家访。虽然家长在观念上认同家校联系的重要性,但是实际状况却不容乐观,当被问及“您是否主动到校找老师面谈,了解或反映子女情况”时,只有30.63%的家长选择了“经常”,58.75%的家长选择了“偶尔”,还有10.63%的家长选择了“几乎没有”;而被问及“您是否主动打电话或通过网络平台向老师了解或反映子女的情况”时,37.5%的家长选择了“经常”,48.13%的家长选择了“偶尔”,13.75%的家长选择了“几乎没有”。

2.亲子沟通情况

扬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约有85%的聋生为寄宿生,他们只有在节假日期间才能与家长相聚。就聋生家庭亲子沟通情况,我们调查的结果如下:被问及“您對孩子在校作息时间是否了解”时,62.5%的家长表示清楚,34.38%的家长不太了解,另有3.12%的家长根本就不了解;被问及“您对子女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是否了解”时,52.5%的家长表示很清楚,42.5%的家长选择不太了解,5%的家长选择了不了解;问及“您对子女在校外的活动是否了解”时,51.88%的家长表示很清楚,38.75%的家长表示不太了解,9.38%的家长选择了不了解;问及“您对子女与哪些人交往是否了解”时,51.88%的家长表示很清楚,39.38%的家长表示不太了解,8.75%的家长表示不了解。从调查数据来看,约半数的家长对子女的校内外活动情况比较清楚,这说明这些家长与孩子有着良好的沟通,并能有效地了解孩子的动向;而另外半数的家长由于缺乏沟通技巧或迫于生活工作压力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孩子沟通,不太了解孩子的活动情况,更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这无疑给家庭教育带来了一定困难,对孩子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当被问及“如果您的孩子平时住校,您是否经常来探望他(或她)或者接他(或她)回家”时,48.13%的家长选择“每周一次”,24.37%的家长选择“两周一次”,17.5%的家长选择“一个月一次”,10%的家长选择“一个学期一次”。由以上数据可以发现,与普通学校的学生相比,聋生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非常少,部分聋生一个月甚至一个学期才回家一次。

二、聋生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召开中高年级聋生和家长座谈会以及上述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扬州特校聋生家庭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语言沟通存在障碍

在调查中,63%的家长完全赞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知道父母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但是在教育孩子方面,69%的父母最大的烦恼就是“不懂手语,交流困难”。聋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对人生有所思考,面对残疾人就业困难、青春期情感困惑等问题,由于语言沟通障碍,多数聋生不愿意或无法将自己的心事告诉父母,选择了“封闭”自己。另一方面,聋生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认识不足,再加上不会手语,很少花时间与孩子沟通。甚至有不少家长以自己不会手语为由,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和老师,造成了聋生家庭教育缺失。

2.教养方式存在误区

由于该校聋生的父母所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教育聋孩子的相关专业知识,周边也无针对聋生特点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可供借鉴,有些家长为生计所迫,无心无力为孩子去学习和研究相关的教育方法,甚至个别家长直接把聋孩子扔给祖父母和学校。根据对调查情况的分析,我们把家长的教养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娇惯溺爱型。在调查中,8.7%的家长认为事事要以孩子为中心,觉得孩子的残疾是自己造成的,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与关怀,只要是孩子提出的要求,就会尽自己所能满足孩子的需要,生活中更是照顾得无微不至,一切都帮孩子代办。

第二,寄予厚望型。5.8%的父母不把孩子当成残疾人,并不另眼相待,非常重视孩子的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经常主动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及心理动向,鼓励孩子追求进步。某生因病不能到校上课,母亲代其进教室听课,回家再讲给孩子听。该生长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现已顺利考入长春大学。

第三,自由发展型。近73.5%的家长对自身的教育职责认识不清,只希望孩子将来能够学一技之长,能够独立生活就心满意足了,平时偏重于给予孩子一些物质上的照顾,而对孩子的精神世界以不懂手语或工作忙为由,不深入了解,主要依靠学校来教育孩子。

第四,极少关心型。12%的家长选择“没有时间管孩子,他自己会长大”。这部分家长认为聋孩子没什么前途,对其未来丧失信心。将孩子送到学校以后,很少来学校看望。节假日,离家较近的聋生是可以回家的,但是有些家长却推说自己没时间接送和照顾,将孩子长期留在学校。

3.教育方法欠缺

在问及“父母希望孩子将来成为怎样的人”时,51%的家长希望孩子将来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24%的家长希望孩子成为品德高尚的人,15%的家长希望孩子未来成为会生活的人,10%的家长希望孩子成为快乐的人。从调查情况来看,家长对孩子的未来寄予了美好的期望。但是他们也反映,在对聋孩子的教育中存在诸多困难:38.8%的家长认为好多道理讲不清;31.4%的家长认为孩子不愿意接受父母的意见;29.8%的家长认为不知道怎样教育聋孩子。从家长们反馈的情况来看,多数父母不了解聋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加之不懂手语,教育方法欠缺,久而久之造成了父母与聋孩子心灵上的疏远。

三、聋生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基于聋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扬州特校针对聋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1.调整聋生父母心态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聋生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存在误区,如在前所述的四种教养方式就代表了不同聋生父母对待聋孩子的不同心态,不同的心态必然会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为了帮助家长正确对待聋孩子,学校通过开设家长心理咨询室和聋生家长学校,定期对聋生家长进行专业指导和培训,让家长们认识到,家有聋孩子应该保持怎样的心态以及家长心态对孩子的影响和作用。通过培训学习,大部分家长已经能理性接受孩子耳聋的事实,能够以平常心对待聋孩子的成长。

2.鼓励家长学习手语

手语是聋人的第一语言,也是聋生最喜欢、最直接的交流沟通工具。作为父母,如果不懂孩子的语言,必然无法与之交流,更谈不上教育。现实生活中常听到不少家长抱怨孩子越大越不听话,不知道孩子心中到底想什么。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父母不懂手语,与孩子缺少交流,缺乏沟通,因此,家长学习手语非常必要。为此,扬州特校做了如下尝试:

第一,开设手语培训班,组织家长参加集中学习,这样既学习了手语,又促进了家长间的交流。

第二,班主任给学生布置作业即教父母手语,走读生坚持每天教父母两个手语词汇,住校生利用周末或者月假回家教父母十个手语词汇(手语词汇内容由班主任给定),这种方式既提高了父母的手语能力,又促进了孩子与父母的沟通。

第三,鼓励家长自学,向具备自学能力的家长赠送手语书籍,让他们在家中抽时间学习聋人语言。

第四,学校定期开展家长手语比赛,以活动促进家长学习手语热情,让聋生感受到父母为其成长付出的努力。

3.搭建家校沟通平台

由于学校大部分聋孩子是寄宿生,平时与家长沟通很少,这就要求学校要为父母与聋孩子的沟通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扬州特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为聋生和父母的沟通架设了桥梁。

第一,开设家长学校,加强家校沟通。家长学校定期为家长上课,内容涵盖聋童的生理缺陷及其补偿、聋儿言语发展及语言康复、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及聋生家庭日常教育、聋生的毕业出路及就业前景、助听器的使用与维护、聋生家庭教育疑难问题分析与解答、成功聋人家庭教育案例介绍等。定期为家长发放家庭教育理论知识与方法指导宣传单。家长学校的开设,一方面引起了聋生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另一方面又在家庭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上给予家长支持和指导。

第二,通过微信、QQ和电话加强与家长交流。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应适时将孩子的突出问题反馈给家长,并针对孩子实际情况做出分析,对家长的教育提出建议,寻求家长的配合。

第三,建立“家校联系簿”。学校要求班主任及时记载聋生在校生活情况、学习情况及心理动态,记录聋生近期想法以及需要家长所做的配合等。周末或者月假的时候由聋生带回家交给家长,家长可以通过“家校联系簿”了解孩子平时在校表现,并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相关教育。同时,家长也可通过“家校联系簿”把孩子假期在家的生活学习情况反馈给班主任。通过“家校联系簿”实现信息互通、家校联手,助力孩子成长。

第四,组织亲子活动。学校结合“我们的节日”定期组织低年级家长与孩子共同参加活动,在活动中促进他们情感交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

家庭教育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聋生也不例外。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为聋孩子未来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一名自食其力的人奠定基础。我们呼唤缺位的聋生家庭教育能早日“回家”,也呼吁残疾孩子的父母主动承担起家庭教育的重任。

王 琦   江蘇省扬州市教科院特教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特殊教育学科带头人、扬州市特级教师、扬州市特殊教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先后获得江苏省特殊教育先进个人、扬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扬州市第二期英才计划培养对象等称号。

马 娟   江苏省扬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中学一级教师。扬州市中青年教学骨干,曾获扬州市优秀班主任、扬州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猜你喜欢
扬州市手语聋生
我的发现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无声的世界里,怎样唱一首歌?
美术,让聋生就业多一些可能
奇怪的手语图
做聋生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