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会议:家校共育的班本化实践

2019-09-10 07:22方艳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19年5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

【摘 要】家庭会议是定期召开的家庭全体成员会议,是安排组织家庭娱乐、分享家庭成员的美好体验和积极情感的家庭沟通方式。针对当下家庭教育缺位、家校合作效果有待提升的现状,班主任可以从班级实际出发,通过家庭会议指导,改变家庭教育的理念、改善家庭教育的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针对性,进而真正实现家校共育、融合共进的协同育人目标。

【关键词】家校共育;家庭会议;班本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39-0064-04

【作者简介】方艳,南京市陶行知小学(南京,210000)教师,二级教师,南京市三八红旗手,曾获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2018年江苏省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小学组)一等奖、第七届长三角地区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小学组)一等奖。

协同育人是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当下,就协同育人中的家校共育,我们在制度与实践方面都进行了诸多探索,但在家校共育方面依然存在两个普遍的问题:一是家校双方融合度不够,各自为政;二是家校共育的针对性不强,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作流于形式。基于此,笔者结合班级家校沟通中碰到的实际困惑,进行了家校共育途径的班本化实践探索,试图通过家庭会议,提升家校共育的效果。

一、“越多越远”的反差:家校沟通的现实困惑

(一)家校沟通的效果无法评估

目前,笔者与家长沟通的媒介主要是QQ等网络工具及每日的家校联系本。虽然沟通变得便利与即时,但家校双方开展的有针对性的互动交流变少了,绝大多数家长只是进行知悉性质的反馈,班级家校沟通的效果无法评估。

(二)家校沟通的关注点不一致

一直以来,笔者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光关心学生的知识学习,同时还会关注学生的思想发展、社会成长、生理发育等方面。因此,笔者在与家长沟通时,更希望与家长就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交流。但现实是,家长更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关注对孩子一时分数高低存在问题的分析。

(三)家校沟通的基础被忽视

家校沟通的效果不理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家长忽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造成了家校亲子沟通方式和沟通内容上的偏差。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开始产生自我意识,他们不再以教师及家长为权威,人际交往重心逐渐过渡到了同伴群体中,重视同伴的评价而不是家长和老师的评价;随着物质条件的逐渐改善,他们的生理成熟期逐渐提前,他们渴望独立与独立能力有限、渴望自由与自律能力薄弱等矛盾时常让他们处于情绪波动的状态中,比较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不掌握学生的这些身心特点,家庭与家校之间的沟通就不易到位。

二、“愈近愈紧”的追求:家庭会议指导的实践

针对这样的现状,笔者尝试探寻一种柔和、充满情感联结、适合学生个性特质的家校共育新途径——家庭会议。家庭会议是定期召开的家庭全体成员参与的会议,是安排组织家庭娱乐、分享美好的体验和积极情感的良好方式。家庭会议运用到家校合作中,是为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在班主任的指导与参与下,家校共同参与、融合共进的家校共育途径。

(一)家庭会议指导的基本理念

1.以生为本,强调民主参与。

家庭会议是通过民主的方式,解决学生发展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一种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它强调的是双向的沟通、互动和教育,孩子不再是唯一的谈论焦点,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成为交流的主体。

2.以鼓励欣赏为主,强调积极的情感体验。

家庭会议以正向积极的情感体验为主,一家人坐在一起,抛却生活中的琐事,在互相肯定中开始每一次的交流。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不管孩子未来将碰到什么困难,他的内心都有一种暖暖的坚定的支撑力量。

3.总体规划,强调主题选择的多样性。

家庭会议主题的确定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结合学生成长节点、传统节日、学生学习情况和学校特色活动等进行总体规划。在进行家庭会议主题设计指导时,班主任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一是突出活动的过程性,家庭會议的召开应该包括前期计划、中期回望及后期总结;二是突出内容的多样性,各个家庭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确定会议主题,同时班主任可以根据班集体的发展需要确定大主题,各个家庭结合实际确定相关的小主题。例如笔者在2017—2018学年指导家长设计了6个主题的家庭会议,具体见表1:

(二)家庭会议指导的智力支持

在家庭会议指导中,笔者主要提供了以下两种智力支持:

一是家庭会议微视频。笔者通过学生访谈、家访等形式,发现很多家庭会后并没有将家庭会议的理念有效执行,家庭会议时常流于形式,甚至演变成指向孩子的批斗会。于是,笔者为每一个主题配备了一段十分钟左右的微视频,供每个家庭在召开家庭会议前学习。通过微视频,笔者将想要传达的家庭教育观念及策略渗透到影像中,如鼓励爸爸或妈妈在活动的一开始率先点赞家人,示范一些具体化的表扬技巧……

二是家庭会议指导手册。为了进一步规范家长会议的流程,充分发挥家庭会议的育人功能,笔者还设计了家庭会议指导手册,手册的主要内容有:会议准备、实施过程引导、会议反馈记录。家庭会议指导手册保证了家庭会议的常态化和规范化。

(三)家庭会议指导的实施过程

家庭会议指导的实施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学习—实践—反思。在学习阶段,每个家庭成员都必须参与其中,通过家庭会议微视频和家庭会议指导手册,习得新的语言系统及行为模式;在实践阶段,家长和孩子将所学付诸行动,在行动中感受不同的方式带来的不同感受;在反思阶段,家长与孩子进行彼此评价及总结,家长将学会多维度评价孩子,发现一个不一样的孩子,家长应思考自己的家庭教育观念,对不恰当的地方及时进行调整与更新。下面结合笔者指导家庭召开“新学年,新规划”家庭会议的案例谈一谈具体实施过程。

第一周——学习周。班主任组织任课教师及学生代表拍摄家庭会议学习视频,发放家庭会议指导手册,全班每个家庭在第一周共同学习家庭会议手册及观看示范视频。

第二周——实践周。父母与孩子共同商定会议时间,由孩子主持,根据家庭会议手册召开展会议。会议的准备阶段,包括环境物品准备及参会成员分工。会议的实施阶段包括:家庭心情温度计,每个人用颜色代表自己的心情,同时分享背后的故事;点赞环节,每个人说出所观察到的对方一个非常好的方面,并进行记录;规划环节,每个家庭成员都制订本学期的大目标,并互相提出修改建议;评价阶段,家人间根据评价表互相评价对方此次家庭会议的参与情况。

第三周——反思分享周。家庭的反思分享包括:反思家庭成员的投入及参与度,借助评价表多角度评价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反思分享的基础上,笔者会组织召开班级反思分享会,开设相关主题的班会课,开展系列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引导学生分享家人的付出以及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感受到家人对自己的付出,从而更加珍惜与感恩亲情。

三、“更深更久”的期待:家庭会议指导取得的效果与引发的反思

(一)家庭会议指导取得的效果

1.家庭会议架起了亲子沟通的立交桥。

大部分家庭中,除了学业成绩,父母似乎不知道该跟孩子沟通什么以及如何沟通。主题式的家庭会议明确了亲子沟通的内容与方式,更新了家长的育儿观念,提升了孩子的沟通、表达能力,营造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例如,在第一次家庭会议后,学生小万在班级日记中这样写道:

我和爸爸媽妈第一次这么心平气和地坐在一起,我们一边吃零食,一边说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在这个会议中,没有我的哭声,没有爸爸的训斥,也没有妈妈的狮吼。爸爸妈妈放下工作,放下手机,就像好朋友一样和我聊天……

2.家庭会议实现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协同。

家庭会议借助于不同主题家庭会议的微视频,将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渗透其中,通过行为示范,将观念转化为实际可模仿可操作的形式供家长来学习,帮助了不同类型的家长理解教师意图。而且,借助于家庭会议的记录手册,班主任可以定期观察每个家庭的变化,如通过参与人员的变动感受家庭成员的工作变化,通过家庭成员的语言风格的变化感受家庭氛围的微妙转变,通过家庭每个人的目标制定感受家长的教育观念等。掌握了这些信息,班主任便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近期行为背后的原因,更好地把握不同家庭的不同培养目标并制定下一步指导策略。

(二)家庭会议指导引发的反思

1.家庭会议的效果受家庭的认同度及参与度影响。

当下,不少家庭还未能形成关注孩子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忽视对孩子终身发展有益的能力培养。在家庭会议的组织过程中,笔者发现结合学生学习及考试分析等主题的家庭会议,家长的参与热情较高,参与度也较高。而结合学校特色活动,如家庭合作教养、一日随访等活动,孩子的参与热情较高,但家长往往只是满足于完成任务。因此,在后期的家庭会议的主题设计中,班主任一方面要听取家庭和孩子的建议,增加他们重视和关心的主题;同时还要积极传播正确的儿童观、家庭教育观念,设计对学生终身发展有利的家庭会议主题。

2.家庭会议指导的反馈形式单一。

目前,教师主要是从家庭会议指导手册的填写及学生日记的撰写等渠道了解家庭会议开展的状态,进行简单的效果评估。但评估的主观性较强,同时仅从手册的完成度来评估缺乏科学性,无法真正了解家庭会议开展的真实情况。同时,因反馈形式较为单一,家庭会议过程中生成的有价值的话题或者问题,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当然也就无从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因此,在后期的实践中笔者还要主动探索家庭会议指导反馈机制的建立,在此基础上,更深入地参与家庭会议的指导,让家庭会议指导真正发挥促进儿童及家庭成长的作用。

家庭会议不仅是传统家校共育方式的一种重要补充,更是实现家校共育的一种创新形式。如何使家庭会议能够触及深处、持续更久、发挥切实长远的效用,成为一种家庭生活方式与家校共育常态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思考。

【参考文献】

[1]石亚亚.小学家校合作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6.

[2]赵团山.理智与快乐的体验——小学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探讨[J].江苏教育:心理健康,2016(64):7-9.

[3]张心韵,俞爱宗.家庭教育视角下的家庭会议内容选择与组织[J].吉林教育,2017(19):16-17.

[4]沈爱荣,王爱萍.一次家庭会议的案例与评析[J].小学德育,2008(23):34-35.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
新形势下家校共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探索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成就孩子美好明天
浅谈如何构建有效的家校共育平台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几点看法
家校共育势在必行
用爱心筑就孩子阳光成长之路
家校共育模式下培养小学生学习自觉性的体验式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