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精神”在班集体建设中的正激励作用

2019-09-10 07:22徐丽
中小学班主任 2019年3期
关键词:朱自清愿景班集体

徐丽

因各种选秀类电视节目的热播,班上学生受其影响,课余时间纷纷追捧自己心中的偶像,很多学生不仅买歌星的光碟和相关的衍生产品,甚至还在网上抢购他们演唱会的门票。经过对学生崇拜的偶像调查,笔者发现学生崇拜的偶像中,明星占到85%以上,随之而来的是思想观念的“崇拜”,更多体现在对物质名利的追逐上。面对此种情况,笔者希望用一种正能量的价值观给予学生引导。正如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所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由此,笔者进行基于学生心理需求得到满足的正激励型班集体的建设。

正激励是指对激励对象的肯定、承认、赞扬、奖赏和信任等具有正面意义的激励艺术。与此对应的正激励型班集体是指通过激励,对学生施加外部影响,触发学生努力进步的内在动机,实施积极外在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班集体模式。为此,我从学生的偶像崇拜入手,对他们进行班级偶像的学习活动。我们从扬州名人朱自清入手,学习、践行他的精神,在共同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努力孕育一个优秀班集体。

一、“自清精神”的主要内涵

朱自清一直自称“我是扬州人”,他毕业于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今扬州中学)。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事业。后人通过他的经历和留存的作品,对“自清精神”进行了总结:(1)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和现代西方文化影响而形成的自由主义精神,强调个性与自我,强调独立与自尊;(2)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士大夫精神,表现为疾恶如仇、洁身自好与公正公立的品性;(3)受江南地域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空灵清秀的文化精神。

实施名人教育,是将名人的先进思想、高尚情操、优秀品质和模范行为作为学生学习的典范,具有形象、生动、具体、可信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1.寻找“自清精神”

心理学研究表明,乡土化的事物往往能缩短主体对客体的心理距离,家乡名人的一点一滴容易使学生产生仰慕和仿效之情,从而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为了深切了解“自清精神”,我们开始了“走进朱自清”的系列活动。首先,阅读朱自清的书籍和史料;其次,走访朱自清故居;最后,开展朱自清作品品鉴活动等。这些活动使学生对先生从了解到理解,从懂得到敬佩。

2.领悟“自清精神”

“自清精神”是一种无形的、抽象的东西,把无形化为有形,是走进“自清精神”的前提。全班搜集朱自清的名言、故事和作品等,再将这些内容做成教室的装饰牌,班级的墙壁上随处可见先生的画像、名言,板报上到处可见先生的故事,让墙壁和板报会说话;我们还特别设计了班徽,并利用相关展牌解释班徽,宣传班级宗旨;利用班会课制定《班级公约》。班级的每一面墙、每一个角落都有特色内容,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氛围,无声地熏陶着班级每一个成员。

二、“自清精神”在班集体建设中正激励作用的实践路径

挖掘出“自清精神”的核心之后,只有通过开展一系列班级活动,尤其是能够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内化“自清精神”,树立正激励性班级理想。

1.在主题班会中体验“自清精神”,强化正激励的情感认同

班级举行了“争做‘朱自清’一样的好少年”主题班会,学生们自主搜集资料,并利用晨会、班会与同学们分享。同时,还邀请家长走进课堂,与孩子们一起分享他们找到的朱自清的故事;又设计了“朱自清好少年”的评选标准,让每一个人朝着新的高度努力。班级还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活动,手抄报评比活动、好书分享活动、读后感评比活动等。在强调个性与自我、独立与自尊的自由主义精神氛围中,优秀的学生感到自豪,暂时落后的学生奋起直追,每个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都得到了赞扬和呵护,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展。

2.在经典阅读中寻找“自清精神”,夯实正激励的认知基础

建立家长委员会,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参观朱自清故居。活动中,学生们走近朱自清,搜集了许多感兴趣的朱自清的轶事,活动中也学习了先生的朴实无华有骨气的风范。学生纷纷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并利用班会课分享,说出了自己的收获。整个活动充满着学生们对名人的敬仰之情,他们深受感染和教育,以此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继承优良传统。

3.在班级文化中浸润“自清精神”,创设正激励的隐性氛围

朱自清先生很少直抒胸臆,更多的是用生活的细节来表现窘苦的家庭和灰暗的社会。同学们利用假期,自主访谈了朱自清故居的馆长,深深地被先生身上散发出来的气息所打动。班级陆续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教师节,感恩父母、老师、长辈,为他们献上自己亲手做的贺卡,或为父母洗一次脚、为他们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等。无论是心灵手巧的女生,还是粗心笨拙的男生,人人都踊跃参加。同学们用灵巧的双手制作出一张张别出心裁的贺卡,每一张都凝聚着学生真诚的感恩之心、浓浓的祝福之意。成长的路上有感恩相伴,生命之花更绚丽、幸福!

4.在社会生活中践行“自清精神”,形成正激励的行为模式

班级还运用网络平台,进行线上互动。学生们在班级QQ群里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畅谈自己的读书收获;周末的时候如果偶得一本先生的书籍,也有人会在微信或微博中炫耀一下,引得一群人过来围观。将朱自清精神与时代接轨,丰富了“自清精神”的内涵,提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为校园文化注入了丰富的内涵,满足了学生自主性、选择性和多样性的成长需求。

三、“自清精神”改变班级建设

1.愿景激勵,班级涌现争先热潮

愿景是发自内心的、渴望实现的愿望;愿景要建立具体生动、可以看见的景象,是蕴藏在人们心中的一股令人深受感召的力量。

学生了解了“自清精神”,纷纷给自己的学习生涯进行规划、绘制蓝图。从文化知识、体育锻炼、美术音乐等方面明确要达成的目标。笔者收齐班级成员的想法,形成了班级共同愿景,在班级公开张贴,鼓励学生将实现个人愿景和班级共同愿景相结合,将目标理想转化为实际行动。先生的品质影响着学生们,每逢节假日,他们自主结对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捡起马路旁的垃圾,擦干净公交站台。他们经常在寒暑假的时候到敬老院,为老人打扫卫生,带上家里的牛奶、蛋糕,有时还会献上精彩的舞蹈、相声,获得了校领导和老人的一致好评!

2.需求激励,班风正直向上

利用独立自尊的“自清精神”,需求激励收到了明显效果。班级建立了成长袋,记录学生成长的过程,从目标到过程再到结果,学生能自我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记录成册。同时,班级设立了各项“进步奖”,争创小小“朱自清”,使得班级人人向上。

在“自清精神”激励型班级创建过程中,从学习“自清精神”到践行“自清精神”,每一步都记录着学生的成长。笔者主动选择榜样,强化榜样作用,让榜样精神转化为自身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内在力量,并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在创建“朱自清班”的过程中,习得一些品质,成为一生财富。

猜你喜欢
朱自清愿景班集体
一起向未来
朱自清的较真
人心齐,泰山移
中等职业学校班集体建设的策略研究
温暖的班集体
提升学生自主管理水平 构建特色班集体
愿景管理: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新理念
中小学愿景型领导的现状及改进
新年新愿景:希望会照进每个人心里
新年新愿景:希望会照进每个人心里